[心得] 《斜杠时代的高效阅读法》 读书心得

楼主: vivina (乘着梦想去流浪 )   2022-06-18 20:12:48
网志好读版:
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2022/05/18/effecient-self-learning-skills/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很受吸引,一方面是因为关于知识管理的题材我本身就很有兴
趣,另一方面是对作者好奇。这是我读山口周的第一本书,从书里认识到作者大学是念哲
学,研究所是念美术史。这种我们一般人认为会找不到工作的科系,是如何走进职场并成
为现今的管理顾问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开始读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山口周,是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文学研究所美学美术史学硕士毕业。
他从20几岁开始在大型的广告代理店工作,30多岁时转入外商的战略顾问公司,40岁后进
入穿门处理组织、人才领域的外商顾问公司。曾参与电通、波士顿咨询公司、合益集团等
企业的组织开发、人才培育的工作。专业是组织创新、开发和人才、领导力的养成。他自
言这样的工作职涯,所需要学习的行销学、经营管理学、或心理学等知识其实跟他当时在
学校学习的哲学和美术史其实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都是在工作后透过自学得来的。因此
本书的重点是在介绍这些年来他反复验证所建立起来的自学系统。
作者坦言哲学和美术史,如果单从“在商业上的直接有用性”来看,可以说是“最没有帮
助”的学问。但是作者同时认为这两门归类在人文教育上的学问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要
培养“知识战斗力”不可或缺的学问。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给出要培养人文教养的
五大理由,和给出一些建议书单。
以下我便将着重介绍本书的两个重点,自学系统要如何运作和为什么人文教养是知识战斗
力的基础。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学来提高知识战斗力?
作者提出需要自学的理由有五个:
首先,“知识的呆帐化”,因为时代的快速变化,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正急速地落伍
,所以我们需要透过自学的方式来取得最新的知识。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在学校里所
学到的知识就一辈子够用了。
其次,现在是 “产业蒸发的时代”,许多产业随着时代的迁移不断地蒸发,只能透过产
业革新的方式才得以生存,而革新就是把目前的架构全盘推翻,使之能迎合时代的变迁。
要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强的知识战斗力。而我们面对产业这样极速变化,也都不得不去
改变自己的专业和职涯领域。
第三、“人生的三季稻”。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退休年龄也不断地往后退,但企业的
寿命却变短了,再也无法像以前的人一样一个工作做到退休,如果不多学点其他的知识专
长,很容易就面临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形。既然转换跑道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没
有良好的自学技术就成了转换顺不顺利的关键。
第四,“跨界人才”。因为要延长我们的工作竞争力,必须且至少要有能横跨、结合两个
领域的知识。 这也是为何现在每个人都要斜杠不同的专业才能保有高度的竞争力。 透过
自学才能晋身为 “ㄇ型人才”:同时兼具“以纵轴为代表,身为专业人士的深度专业性
”,与“以横轴为代表,身为通才的广泛知识性”。因为“横跨各领域的广泛知识”只能
靠自学获得!
最后,现代社会需要 “知识革命家”。知识革命家就是要打破现存的系统基础下的知识
,要培养更本质、更实在的知性,“不以系统为前提的知识”。哲学就是一种不以系统为
前提的知识,对作者而言,哲学是以批判的方式来考察系统的一种技术体系。
自学系统的四个模组
自学系统做为一个整体,包含四个步骤:战略、输入、抽象化、储存。简单来说就是,针
对想要强化的主题规划好学习的方向,有系统性地输入,并将所学到的知识抽象化,与自
己的经验和问题连结,以得到属于自己的洞察。最后将所获得的知识和启发有系统性的整
理,以便将来在有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
作者说他的自学术和其他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他不单单只是讲要如何自行读书学习知识,
还要把自学当做一个整体的系统来思考,从要输入什么、如何输入、到最后如何活用,都
要能做到通盘的考量。
“知识的战斗力”关键不在于记得多少知识,因为人脑的容量有限,大概九成的资讯都是
会被遗忘掉的;知识战斗力的高下是在于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能临机应变适时地取出来运用
。只做静态的知识输入,在现今知识折旧极速进行的世界里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带来很
大的负担,像是“知识焦虑”就是一个例子。
做为一个动态的自学系统,以“记不住”为前提,关键在于“大脑功能外部化”:将曾经
输入大脑的资讯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化、构造化后,在整理成外在数位资讯储存。
接下来我便简单地说明这四个步骤该如何进行。
1. 战略
所谓“自学的战略”就是“以主题为主,以领域为从”,画出自己的学习地图。先设定好
想要学习的主题,再从不同的领域去学习。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事先决定
好自学方针,才能提高资讯的密度,不浪费时间。
例如我设定一个目标,一年要读50本书,那么就要先思考这50本书要怎么分配,要分配到
什么主题和什么领域。可以先从“自己拥有什么”开始思考,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轴。例如
,我个人对人的心理活动很有兴趣,我想知道人是如何思考,如何做决策,人的心理活动
,像是情绪和想法,与行为是如何交互作用,那么我可以从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
学等领域去切入探讨。
自学战略里的关键要点不是在决定要输入什么,而是要知道不要输入什么。为了要精准地
提高知识的战斗力,一个方式就是要尽可能地窄化学习的主题。以问句的方式来陈述主题
是个很好的方式。例如:“美学意识可以如何提升领导能力?”“要引发创新的组织是什
么样的组织?”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找对思考的方向,更好地提高学习成效。
2. 输入
所谓的输入就是将大范围的资讯来源转变成自己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书本或是网络等各式
各样的来源得到资讯,但也因为资讯的来源太多,我们必须根据学习的目的来筛选需要的
资讯。对此,作者区分了四种学习的目的,并根据这四种目的提出不同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第一种学习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输入工作需要的知识。因为是要在短期内具备该领域的
基本能力,这是属于范围狭窄、浅薄的阅读,像是工具书、教科书等。例如想要学习跟商
业有关,在工作上可以马上用到的知识,可以锁定一些商业有关的名著,阅读那些对商业
活动有启发或观察的书,马上就可以针对目前有需要的技能或问题做回答。
第二种是为了深入自己的专业领域而读的书,目的是使知识的存量变得更为丰厚。这些通
常是各领域的专书或是学术论文。
第三种是为了拓展修养而读的书,是为了能更深入地洞察人心和社会样貌,这些主要是人
文教养类的书籍,像是哲学、历史、社会、经济等。阅读文化教养类书籍,基本上是抱持
著广泛阅读杂书的心态,所以读的时候要做笔记,以便将来可以回顾参考。
第四种是为了娱乐消遣所读的书。这里读书的目的只是纯粹地享受阅读的时光,所以什么
类型的书籍都可以,只要是你想要读的。
除了书籍之外,也可以利用其他媒体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像是电视节目、Podcast、
Youtube、线上课程等,把自己当成天线一般来接收各式各样的自学资讯。要注意的是,
要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资讯来输入,才不会浪费时间。在有了基础的认识后,可以进行深
入的阅读,针对某个领域的重要书籍全部一起读,将相关的资讯串连在一起,让每一本书
的内容能产生连结,就能对这个领域有整体性的了解。
3. 抽象化
要将知识转变成可以使用的武器就必须对其进行抽象化与构造化。抽象化就是将事实抽象
,舍弃一些细节末梢,截取精华,把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基本机制找出来,将它模型化,原
则化。
所有抽象化后的启发与洞察最后都会加上个问号。为什么要加上问号?这是因为那是“假
设”不是“事实”。抽象化后会降低个别性,如此一来才能适用于各种思考状况下。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到的知识能适用到其他领域,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在心理
学里的理论,像是“相对剥夺感”运用到经济学或社会学里去看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启发
性的运用。
想要进一步地抽象化学到的知识,作者提议可以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得到的知识为何?
这个知识哪里有趣? 若将此知识套用于其他领域,会有什么样的启发或洞察吗?借由思
考这些问题,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跟“经过抽象化后得到的假设”配
成一组储存。
4. 储存
作者说我们要打造自己的 “知识鱼池”:假如世界是“海洋”,那资讯就好比是“鱼”
,大脑就是我们的“冰箱”。当我们将资讯鱼从海里钓上来后,可以放进冰箱脑里储存,
但因为冰箱的容量有限,所以能储存的种类和数量也跟着受限,那能料理的知识产物也受
到了侷限。因此,好的作法是选择符合需要、恰当的知识鱼,将之放到知识鱼池内储存,
当有需要时就可以从鱼池内取用。
哪些是我们可以储存的资讯鱼呢?像是觉得很有意思,应该可以作为日后参考的“事实”
;或是从这些有意思的事实中得到的“洞察”或“启发”;或者从洞察或启发得到的“行
动”指南等,就是值得收集的知识。甚至那些你觉得没有共鸣,觉得反感的事情也值得收
集,因为这些反面的资讯会更清楚地反映出自己的价值观与思考。尤其那些与自己的价值
观或世界观不同的资讯,也应该看作是理解自己的机会,让自己能脱离同温层去看事情。
实作方法: 看书做笔记的时候,要同时思考着这本书是否有再读的价值,是否值得记录
,遇到有意思的地方可以先画线,之后重读时就只针对有画线的部份做评估,这时就可以
将仍然认为是重点的部份记录下来,放到“知识鱼池”里。在抄录时,一定也要写下这段
知识对你所带来的启发是什么,才能让这知识变成有个人意义的价值。切记资讯的密度比
数量重要!所以不需要把所有的资讯都记录下来,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即可。
下一步就是要对储存的知识做管理以便未来好利用。可以透过一些笔记软件的帮助,再加
上关键字和标签等让搜寻更有效率。关于这个部分,如何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也是我个人
研究兴趣之一,未来会在另辟文章讨论。
自学知识的战斗力:来自人文教养的创见和启发
前面的自学系统也只是在帮助我们丰厚知识存量,扩展知识的时间轴和空间轴。当存量越
来越多,要将这些资讯组合起来产生属于自己的启发或洞察,这样我们的洞察力也会跟着
提升,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有了自己的洞察和观点,就跟别人有差异化,这些知识
就变成了自己的武器。
作者主张人文教养是知识武器的来源,有五个理由:引发创新、保护职涯、社交沟通的话
题、横跨领域、改变世界。
因为人文教养的精随就是学习“提问”和“怀疑”的技术。人文教养就像是在提高知识战
斗力的基础体力,经过训练能提出好的问题,才能产生品质好的资讯输入。例如哈佛商学
院的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其著作《创新者的 DNA》(The
innovator’s DNA : mastering the five skills of disruptive innovators)中提出
创新者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能够对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勇于提出“为什么”的
质疑。 因为创新往往就是从对过去深信不宜的事物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开始的。
当你能对过去所认为是常识的事情抱持着怀疑的态度,知道可以将过去理所当然的框架去
除后,创新才能出现。要能跳出旧有的框架去改变世界,所需要的技术就是人文教养。
人文教养也是“知识的马步”。当马步站的稳,才能随时根据社会的变动做出洽当的回应
,而不会被这个世界耍的团团转。在现今这个专业分工的社会里,人文教养的通才教育反
而能将这些被分割的领域重新联系起来,尤其目前社会需要到不再是专才,反而是能跨领
域整合的通才。要成为能超越个别专业的自由人,就是有深厚的人文教养。
在人际交往上人文教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像是欧美文化里,要和菁英人士交流,如果不懂
圣经或是莎士比亚等世界名著,就缺少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不仅在沟通上有了疏失,
还很难赢得他们的信任,因为他们很难把你当成伙伴,承认你是同等级的人。这也是为什
么在所谓的上流社会里,大家在评比的不是财力,而是艺术、音乐、文学等。
那哪些领域是我们可以自学的方向呢?
在最后一节,作者介绍了11个能提供“知识战斗力”的领域,和一些建议的书目给读者参
考。
这11各领域包含:哲学、历史、经济、经营管理学、心理学、音乐、脑科学、文学、诗、
宗教、自然科学。推荐的书单都是经典之作,非常推荐给想入门这些领域的人找来读一读

读后心得:
这本书的结构很清楚,叙述分明,很快就可以读完,了解自学的流程应该怎么做。比较困
难的部份就是在实作上,如何做一个有启发性的笔记,和有效的整理。这部份我推荐看最
近新上市另一本书:《卡片盒笔记:最高效思考笔记术》 。目前风迷欧美的卡片盒笔记
术是很棒的作笔记方法,再搭配现在新兴的各种笔记软件像是Evernote, Notion,
Obsidian, Roam Research等就可以很方便地储存自学的知识。之后我也会介绍这本书,
敬请期待。
这里我主要想回应作者提出关于人文教养这部份的看法。作者主张人文教养是培养知识战
斗力的基础,人生里应该培养一段仅凭兴趣、不带任何目的的输入时期,然后不要默认知
识创造的结果。这点我很认同。以我自己为例,在大学的那段期间,除了自己系上的专业
课程外,也修了很多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课,也读了很多
这些领域的书。这不仅是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也多了很多思考的材料。对于建立自己的人
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助益。
如作者一样,我在大学和研究所也是唸哲学的,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 “哲学是什么?”
“学哲学有什么用?”毕竟这社会并没有一个职业叫做“哲学家”,以职场找工作的角度
来看,唸这学科可说是毫无帮助。在台湾还唸哲学到研究所的人,对哲学想必是有一份真
爱才能坚持下去。
但是哲学在西方做为知识之母,其实不是我们从小唸中国基本文化教材那般,只是在背诵
古人的教条,而是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教育里不可或缺的根基;在现今的
专业领域划分下,它其实是隐藏在各个学科之中,因为哲学不单单只是伟大思想的集合。
哲学,如作者所言,其实一套思考的技术,一套从好奇心出发,借由逻辑推理、批判的方
法来反思这世界。学哲学,不是去学哲学家说了些什么,而是要去学哲学家们是如何论证
了他们的主张,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有没有道理,怎样有道理。
2011年哈佛哲学教授麦可桑戴尔 Michael Sandel 的一本书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中文版在台上市,也在台湾掀起了一阵哲学
普及热潮,之后随着太阳花学运的爆发达到高峰,这期间出现了许多推广哲学的部落客和
团体,像是“哲学哲学鸡蛋糕”的老板朱家安、哲学新媒体、哲学星期五、台湾高中哲学
教育推广学会 PHDEO等,到目前都还是很活耀。如果你对哲学思考有兴趣,但不知道从何
开始,推荐先从这些网络资源开始入门。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离开了学术圈,但仍然保持阅读的习惯。我个人比较有兴趣的是哲学、
历史、心理学、经济学、脑科学、自然科学、社会学、考古学、艺术和建筑等。之后会将
我读过的各个领域的一些好书介绍给大家。我想借由撰写读书心得方式,融入哲学思考的
方法,展现出人文知识的战斗力,为推广哲学思考与阅读尽一份个人的心力。
作者: torah   2022-06-19 19:50:00
推,也期待你的后续分享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2-06-19 22:20:00
很有想法
作者: ksongr (Lenski)   2022-06-21 15:31:00
喜欢中间知识鱼池的描述,觉得很贴切
作者: cybeth (峰妈)   2022-06-25 07:16:00
谢谢分享好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