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最强提问力》学会提问比找答案更加重要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06-18 13:12:42
《最强提问力》读后心得:学会提问比找答案更加重要
懂得问出更好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好的答案
部落格图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know/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我只有一个小时可以解决一个攸关自身性命的问题,我一定会
把前五十五分钟都拿来判断我该问的问题是什么?”讽刺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资讯爆炸
的年代,我们随时都找得到源源不绝的、现成的、速效的“答案”,却逐渐忘了最重要的
技能:“提问”。
这本书在说什么?
《最强提问力》的作者是实用哲学作家埃尔克.维斯(Elke Wiss),她除了教导苏格拉
底式对话,也提供一对一的哲学式咨商。她相信一场好的交谈,始于一个好的问题,一个
好的问题代表了真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当人们能够透过好问题来对谈,这个世界就会变
得更好。
这本书就是围绕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提问精神,告诉我们如何问出好问题。在书本
的前半段,作者会说明为什么我们“无法问出好问题”的底层原因,然后帮助我们建立苏
格拉底式的提问心态,最后搭配上各种范例和情境,让我们学会如何应用在生活当中。
如果你觉得生活当中的对话,充满了太多的瞎扯蛋和闲话家常,适当的提问方式,有机会
开启你跟别人更深刻的对谈。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擅长提问,总是问不到最核心的问题,这
本书的技巧可以让你踏上一段精彩的提问之旅。作者在书中抛出的观念和问题,也让我在
阅读的时候大脑不停地翻转,学到若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智慧,只有发表意见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以下分享从书中摘录出来的四个观念,以及它们引发我的思考之后带给我的启发。
1.好的提问很难得
在这本书的前半段,作者向我们说明:“提出好问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她举了许多例
子(你可能也会跟我一样有强烈的既视感),说明了大部分的人在问问题的时候,经常不
是真的提问,而是在发表“意见”。
就好像你跟好友说苦,说自己昨天和另外一半大吵一架,结果好友却问你:“所以你想要
离开他吗?”或者像同事听完你说去意大利的度假经验之后回你:“连续一个礼拜都是义
大利面和披萨,你不会腻吗?”这些提问的最后虽然都有一个问号,但实质上,提问的人
只是把自己的“意见”后面加上一个伪装的问号而已。
作者发现,关于提问,人们很容易掉入一些常见的陷阱。像是我们比较喜欢谈论自己的感
觉,而不是关心别人的感觉。我们害怕问出一个开放式问题之后,得到的回答令我们措手
不及。我们觉得自己要有想法、要发表意见,比较能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没有耐性等待别
人说清楚他们的想法,我们不想浪费时间。没有人真的教过我们怎么问问题。
回想起来,这种陷阱我自己也经常踩到。像是我曾经问朋友:“难道你不觉得某本书写得
很烂吗?”这个问题一旦问出口,对方能回答的空间就被侷限住了。因为对方知道这个问
题的背后代表了“瓦基不喜欢这本书”,所以在回答的时候,他也只能礼貌性地答腔。一
个不好的问题,会让对方选择性地隐藏心中真正的答案,否决了更多有趣的发展与探索。
这本书教我们认识提问时常见的陷阱,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避开它,选择问出其他的好问
题。
2.好的问题才会引导出好的答案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回想起自己从科技业离职的时候被问的问题,刚好可以被归类成两种
问题。
一种是烂问题,像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在看书了,你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你以
前的工作很稳定又高薪,继续做不好吗?”、“你以后一定要一直冲流量,这样会很辛苦
吧?”当我听到这种问题,其实心里就会知道对方背后的成见和刻板印象有多么深,似乎
也不想要对牛弹琴了,回答通常就会流于敷衍。
另外一种是好问题,像是:“你想要打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会让我滔滔不绝地诉说我
的理想。或是:“那么你将来的获利模式会是什么样子?”这会让我把脑中的商业模式跑
过一轮,试着把每一个细节都详细解说。又或是:“如果你这么选择,三年后你的生活型
态是什么?”这会让我开启脑中的画面,开始跟对方侃侃而谈可能充满挑战的新生活。
书中也提到类似的例子,像是有些父母会质疑刚出社会的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不务正业
?”但这个问题一旦问出口,孩子的心就会马上关闭。他绝对听得出来父母背后的意思就
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不务正业”,这个问句不但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回答,更有可能让
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比较好的问题可以是:“我很好奇,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它是怎么运作的?”抱着像是
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去理解孩子在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这么乐在其中。说不定在回
答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发现自己也还没想清楚和自相矛盾的地方。又或许,对于孩子来说
,做这件事情能够尽情地贡献他的长才给这个世界,而就是他的“正业”了,不是吗?
一个好的问题,不是强加观点和传达意见,而是一封诚挚的“邀请函”。好的问题会邀请
对方思考、解释、去芜存菁、深入钻研、提取资讯、建立连结。好的问题才会为交谈的双
方带来新的领悟和新的视角。
3.意见和概念的不同
书中有一段关于“意见”和“概念”的讨论,令我格外有感触。
作者提到,苏格拉底认为“我们自己的故事其实没那么有趣”。真正强劲、有丰富内容的
对话,存在于其他人的思绪当中、存在探索其他信念和事件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想要变
得更有智慧,需要的是交谈的双方的共同努力。
“意见”一定属于某一个人,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如果意见被质疑,感觉就像在质疑我们
本身。“概念”则不属于任何人,是一个开放讨论的东西。你可以质疑概念,去挑战它、
反复琢磨它。
当我们跟对方交换“概念”的时候,就会进入一段以平等为基础的对话,我们会交换彼此
的见解、互相提出疑问,一起变得更有智慧。
我想到自己这阵子似乎渐渐培养出一种抽象的能力,那就是把自己从意见当中“抽离”出
来。我发现,我对某件事情发表的看法,只是在那一个“当下”,根据我所有能得到的资
讯和经验做出的判断。这个看法代表的是“当下”的我,如果我获得了新的资讯、新的事
实或新的经验,我的看法就有可能会改变。而我变得能够接受这种改变,而不是永远坚持
己见。
像是我在脸书上面发表一个想法的时候,如果底下的留言出现一则:“我不同意,因为我
认为…”,我不会感到不悦,我反而会感到惊喜。因为我会试着去想,如果对方不同意的
是这个“概念”的本身,而不是针对“我”的话,那么他的想法是什么?透过这个心境的
转换,我发现自己更喜欢读到“不同意”的看法,而且我还会把这些反面的看法记录下来
,用于下一次的思考。
你并不代表你的意见,意见只是一个人暂时拥有的概念。而人是会改变的。想要问出更好
的问题,获得别人对你更好的提问,愿意跟别人“交换概念”就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4.不要当意见领袖,而是当提问领袖
书中有一个章节,我觉得是写给我看的(跟反省的),所以特别分享出来。
作者提到人们都渴望“开口发表意见来让自己加分”,因此在网络上有一种专业的身分就
这样崛起,“意见领袖”(KOL:Key Opinion Leader)。这种人会采纳某一种观点,然
后登高一呼,目的是鼓励大家都用跟他一样的方式思考。
她继续评论道:“感觉上这些人就像是其他人的提词机,在大家没有话好说的时候提供台
词。”反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只要放轻松,挑选自己喜欢的意见来用就好了。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难道我们已经忘了如何自主思考,不记得如何建立自己的观点了吗?
这段评论带给我的省思是,我虽然乐于分享自己的意见,可是我会不会无形之中就成为了
“强加思想”在别人身上的意见领袖?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尝试在每一则发表意见的
贴文章中,写下一段给读者的“问句”,当时我隐约之间注意到,我应该留给读者更多的
问题,而不是更多的意见。直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更加留意到以前自己写过的问句
,哪一些是封闭式的诱导问题,而哪一些是开放性的非诱导问题。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将一种新的专业引进传媒世界里:“提问领袖”。特别是那些乐于承认
自己还不知道的人,更想问问题来帮助我们开发思考能力,而非只想要架构出答案的人。
提问领袖不会提出主张,而是用询问的态度来探索议题。
因此我自问,我的意见很重要吗?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透过我的分享,能引起读
者自行思考、自己采取行动、自动自发去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会是一件更有价值的事
情。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的提问者,但我相信虽然暂时“还不是”,但我愿意
试着成为。
提问可以让事物动起来,而答案常常会让人停止思考。
后记:提问就像投资
《最强提问力》的作者将原本看似哲学的提问方式,透过一种实际可操作的指南,让我们
知道该如何在生活当中应用。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充满了对话跟问答的形式,可以快速帮我
们在脑中构建出那些对话场景,让我们在脑海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虚拟排练。如果你想和别
人进行更具深度的对话,这本书绝对能派上用场。
在整理心得的时候,我发现“提问”跟“投资”真的很像。你会获得报酬:当你提出一个
好的问题之后,你从对方口中获得的答案,很可能是你原先意想不到的资讯、知识和洞见
。你也可能有损失:可能因为问题太过犀利而损失了一段关系,或得到对方没有营养的罐
头答案。然而,这就如同投资的“杠铃策略”一样。
如果你大胆的提问,换来了问题背后的深刻答案,就等于获得无限的“上档利益”。你可
能会有惊喜的收获,你可能会找到一个全新的观点。然而,如果你没问出个任何东西,你
的“下档损失”是有限的,最糟糕状况还能怎么样?你可能只是单纯验证了自己心里本来
的想法。
不要害怕那些看起来跟你想法截然不同的人,或是那些你完全没有好感的人。不要用太高
的期望来限制自己进入对话当中。提问,不是为了说服别人,也不是为了夹带自己的意见
,而是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然后用一颗开放的心胸去倾听。
能改变我们人生的不是原先自以为的答案,而是那些带有不确定性和充满未知数的勇于提
问。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2-06-18 13:29:00
谢谢分享
作者: Pineapple5 (凤梨屋)   2022-06-20 22:07:00
推 那些不够好的问句的确常常出现在生活中
作者: emile1224   2022-06-21 23:26:00
谢谢分享
作者: cybeth (峰妈)   2022-06-23 13:05:00
谢谢分享 写得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