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大脑外思考》如何善用大脑外的智慧?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04-05 09:34:37
《在大脑外思考》读后心得:如何善用大脑外的智慧?
你的身体、环境、人际关系,都是思考和创意的无限资源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extended-mind/
你知道吗?我们长久以来认为创意、智慧、记忆是在大脑“里面”思考出来的,然而,愈
来愈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大脑“外面”的世界才是解锁我们大脑潜力的关键。今天介绍的
这本书,会帮你打破大脑的侷限,透过大脑外的思考,让自己学得更有效率、更有创意、
更轻松有趣。
这本书在说什么?
《在大脑外思考》的作者是备受赞誉的科普作家安妮.墨菲.保罗(Annie Murphy Paul
),她擅长结合故事、案例和科学研究,用浅显易懂的叙事带读者认识科学背后的乐趣。
她写的这本书,是我最近很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如何在大脑外面思考?更精准一点说:如
何借助大脑以外的东西来思考?
现在是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我们的大脑早已跟不上资讯大量流入的速度。我自己特别有
感,时常有读者问我:“你读过这么多书,都记在脑袋里吗?”说实话,如果硬要我直接
回想,我有很多资讯是已经忘掉的。可是,这些记忆跟想法,并不是直接储存在我的脑袋
,而是存在我的部落格、我的数位笔记、我的手绘心智图、存在我大脑之外的世界里。当
我需要调用的时候,这些唾手可得的资讯,会快速串起一张复杂的资讯网,仿佛重新唤起
了那些深藏的记忆。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不该把思考侷限在大脑内,而是要善用与外界的互动。全书分
成三个部分,第一部是“以我们的身体思考”,讲的是用动作、手势等肢体动作,来激发
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第二部是“以我们的环境思考”,讲的是环境对我们思考的影响
,还有如何借助环境来提升思考能力。第三部是“以我们的关系思考”,讲的是我们可以
向同侪、前辈、社群等不同的人,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透过人际互动来加深学习成效。
作者说:“我们要突破自己的侷限,方法并不是把大脑当成机器一样加速,也不是将大脑
当成肌肉一样锻炼,而是将丰富的材料摊开在我们的世界,再编织成我们的思想。”这本
书让我完整了解了许多所谓“记忆力秘诀”或“学习力诀窍”背后的科学根据,也让我更
知道要如何设计、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充分发挥大脑内、外的所有潜力。
以下分享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研究跟发现。
手势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手势”是在大脑之外思考的其中的一种好方式。
根据科学研究指出,高所得的父母做出的手势比低所得的父母来得多,而且差距不只是“
数量”,还有“品质”。较为富裕的父母,他们做出来的手势类型更多,代表的意义类型
也更多,例如实际物体、抽象概念,以及社交讯号。比较贫穷的父母与子女,彼此互动时
使用的手势种类较少。高所得家庭的子女会模仿父母的手势,他们比低所得家庭的子女做
出更多的手势。
一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 14 个月大的幼儿,在 90 分钟的观察
时间之内,平均使用手势表达了 24 种意义。相较之下,贫穷的家庭的幼儿,只表达了
13 种意义。四年之后,富裕家庭孩子的字汇理解测验平均分数是 117 分,贫穷家庭的儿
童则是 93 分。手势的使用,竟然影响了这些孩子后续的学习表现。1
另一项研究则证实,呈现手势动作的“教学影片”,能大幅提升学习效果,因为观看者的
注视会更有效率,更关注重要资讯,也更容易将所学应用于新的情境。我从这些研究里得
到的启示是,之后我在录制线上课程影片的时候,也必须把手势的表达给考虑进去。
工作环境会影响工作效率
我们人类所身处的“环境”,对于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甚钜。
像是我们生活周遭的“建筑”,就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如果建筑设计得当,能增强人们的
专注力,维持积极性,提升创造力,丰富日常生活。作者引用建筑师 Christopher
Alexander 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有些人有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觉得一个人什么都能靠自
己,完全不需要环境提供重要养分”。他继续说道:“一个人可以说是由他的环境塑造出
来的,能否达到和谐的状态,完全取决于自身与环境之间是否和谐。某些类型的实体与社
回环境能赋予一个人活力,其他类型就让人死气沉沉。”
而我们身处的“工作环境”,也是影响思考的一大主因。
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让研究对象在四种工作环境中的一种,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这些环境分别是:毫无布置的办公室;有简单盆栽布置的办公室;有权自主布置的办公室
;自己布置完之后,研究人员在他们面前重新布置的办公室。实验结果显示,在任何“有
”布置的办公室中,研究对象更努力工作,生产力也比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权”
自主布置的办公室工作的人,表现则是四组当中最好的。2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拥有一个空间时,就能控制这个空间的外观与功能,更能拿出更具生产
力的表现。如果你是老板或主管,千万不要剥夺了员工“布置办公位置的自主权”,给予
他们多一点的自主权,反而会提高创意和生产力。
萤幕大小和记忆力的关系
如果你时常会用电脑萤幕办公,你觉得用大萤幕比较好?还是小萤幕比较好?
卡内基美隆大学和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当研究对象同时使用三台环绕式的萤幕
,比起只看见一台萤幕,记得的资讯多出 56%。研究对象在记忆资讯的时候,会旋转躯干
或转头,大脑会自自动标记资讯在空间中的位置。研究团队表示,这些记忆的线索“不需
要主动努力就能产生”,人类本来就会自动注意位置资讯。3
但是当萤幕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心中的概念图只能保存在脑袋里,而无法在萤幕上完整展
开。因此,我们必须挪出一部份的认知能力来维持大脑里的概念图。使用小萤幕时必须以
“虚拟”的方式,在资讯当中卷动、缩放、点阅,而不是像使用身体那样,能轻松凭借直
觉在实体空间找到方向。相反的,萤幕比较大的时候,虚拟导航活动就会越少,对于大脑
的认知能力的损耗也就越少。
这个研究结果,很符合我之前认知“空间可用于引导提示,帮助回想”的观点,人类的头
脑内建了“空间记忆”的能力,只要花费很少的力气就能够记住东西在哪里。空间记忆,
是最轻而易举的记忆。
所以,与其购买速度超快的电脑处理器,还不如把钱花在一台大型显示器,或买个几台显
示器排成一列,让大脑发挥它原本就擅长的事情。
教导别人会提高智商?
作者在书中提到许多学徒制、社会互动、团体思考的好处,许多科学证据都显示了跟“别
人”互动,可以提升我们大脑的各种认知表现。例如,你或许听过“教别人可以让自己学
得更好”这种说法,我在书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可以从另一个切入点来检视这个说
法。
在挪威有一项针对两万四千名 18~19 岁男性的研究指出,长子的智商分数,平均比弟弟
高出 2.3 分;排名第二的弟弟,又比排名第三的弟弟高出 1.1 分。研究人员排除了几种
可能的原因,例如营养比较好和父母给予的关照程度不同,最后发现,排名愈年长的孩子
智商分数比较高,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哥哥会教导弟弟。4
作者进一步说明:“教学者为了解说内容,必须把自己不清楚的细节向对方说明白,同时
也会看见自己在知识和理解上的冲突。在解说关键的细节时,自己会动用更深层的心智工
具。”研究人员还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具备理解困难内容所必备的心智工具,可是当他们
在自己独自念书的时候,反而不常拿出来用。一旦学生必须扮演老师的角色,就非得动用
这些资源不可。
因此,如果我们要教导别人,自己必须先研读详细资讯,大脑也会更彻底整理资讯,在教
学的过程中,教学者会学到更多。
后记:善用大脑外的资源
在阅读《在大脑外思考》的过程中,我持续关注那些可以提升学习成效、加深记忆力、强
化笔记效用的科学证据,这也让我更加相信将大脑“外部化”、把脑中资讯“卸载”到实
体世界当中的重要。大脑之所以厉害,并不是因为它可以独立运作,而是它可以在“与外
界互动”的过程当中运作得“更好”,这就是这本书要传达给我们最重要的观念。
这本书提供了多元的工具,我们可以让思想在“身体”各处流通,用动作表达思想、留意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过后涌现的灵感。我们可以在“空间”中摊开思考,将大脑
装着的内容,当成一个有待标示、导航、量测与探索的领域。我们可以将想法交由“别人
”的大脑去思考,从他们身上得到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得到的领悟。
最后,我非常推荐这本读起来流畅有趣的科普作品,学会大脑正确的运作方式,带来的效
用绝对是终身受益的。每个人都有能力在大脑之外思考,而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把思想
一直放在脑袋里面而不去跟外界的世界互动。跳出框架,跳出大脑。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2-04-05 09:39:00
谢谢分享
作者: emile1224   2022-04-05 14:32: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