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汤)
2022-03-20 14:55:00我想李茂生所谓的"消失"并不是指真正的销声匿迹。而是指过程中声音被淹没不受重视。而<淳>的出版也在<绝歌>之后,所以李茂生在为<绝歌>做导读的时候,可能也尚未看到<淳>.所以李茂生当下会那样讲是有这样的脉络和语境。当然李茂生的用词有很大的语病。"暴民"、"消失"都是不精确。另外,想请问一下市长截图的那个留言是什么时候的?假设那个时候市长已经得到<淳>的授权,当下其实可以更有依据地反驳。譬如说"家属没有消失,只是没有受到李茂生的重视,所以我尚市长愿意帮李茂生刻意忽略的家属发声。"就算你当下留言的时候尚未正式取得授权,也可以提出<淳>早已在日本出版,也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打脸。因为你当下没有把强而有力的证据提出来,别人才会容易认为你们是私人恩怨。若当下有理有据,胜过事后的千言万语."家属根本没消失,李茂生又胡说八道"<=这是市长留言原文"家属一直都在,只是李茂生不愿意重视"<=这样的不更有力?大家看到留言的"气壮",但是没有相对的"理直"。我在上一篇就说过了,李茂生有时候讲话就是"无厘头"。被"无厘头"激怒,就只能讲气话,这样笔战很难赢。那个留言甚至也可以用反问的方式,例如:"请问李茂生是否读过被害人家属所出版的著作<淳>?"若回答"有",再反问"既然知道有,那何以会说家属消失?"若回答"没有",就说"那就请去读一读,你不重视,不代表消失"一方面打脸李茂生,另一方面又帮家属的心声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