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叶有慧

楼主: biemelo157 (瓜瓜)   2022-03-13 21:32:59
作者简介
《叶有慧》一书由张西所著。张西是网络作家出身,其发迹是在脸书一个称为“故事贸易
公司”的粉丝专页。张西于 2016 年以出道作《把你的名字晒一晒》成名,第二本作品《
你走慢了我的时间》就蝉联各大通路畅销榜50周;2018 年推出的限量版《朝朝暮暮》,
开卖当天就完售;2018 年起,连续三年霸榜博客来、诚品、金石堂年度畅销作家。另外
,在前年诚品“2020年度十大华文作家”榜上,与张西并列同一排的,是大师级的张曼娟
、蒋勋、龙应台......等人。
书籍简介
《叶有慧》是张西的第二篇长篇小说,前一本是《二常公园》。说是长篇,但篇幅也不长
,全书两百余页,两个小时内就看的完。
本书的内容主要围绕主角“叶有慧”的自我认同。叶有慧的生母在生下他之后不久逝去,
从而被生母的姊姊所领养。后续的内容也不难猜想,就是在认养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有着
认同感的挣扎。除了家庭问题之外,书中还另外安排了同侪之间的认同,两性伴侣之间的
认同等等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内容讨论到最后都会导向叶有慧的自我实现。
这篇心得我打算讨论关于“自我认同、自我实现”这件事,不会摘录太多书中的情节。对
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放心观看。
内容讨论
#《叶有慧》在讨论什么:自我实现、自我认同、我是谁?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是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事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
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位于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中的最顶层。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指一个人对于自我特性的表现,以及与某一群体之间所共
有观念的表现。
让我们抛开那些高深的的人类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理论吧。谈自我实现,其实和谈自我认
同是同一回事,白话来说便是找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有效的执行它。在本
书中,叶有慧于大半篇幅中便处于寻找“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作者用了许多象
征性的物件代表着在不同阶段时的叶有慧的自我:草莓牙膏、千层蛋糕、鸡汤、衣服....
..等等。我个人很喜欢张西在不同的情境中描述不同的象征性自我的这种手法,就算在不
同的象征中,时间点有些重叠,但这刚好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自我多样性。
虽然并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但永远要记得。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
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个性、人格或是星座,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

“我们所处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本书大部分的情感冲突都可以归类在这句
话底下。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
的隐性契约。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他对我们是有角色期待的。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
行为线索,让我们不自觉地顺应,做出符合别人期待的行为。而这种期待跟角色位置产生
的错位,往往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的导火线。
回到我们一开始谈到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或著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是谁?
”的答案并不固定,需要视个体所处的关系而定,并没有一体适用的标准答案。甚至在同
一段关系中,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情境也会这个答案带来变动。我认为本书大部分的内
容便是叶有慧在尽力攫取这个不定的答案。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以这个视角来观看,
相信会带来相当不同的阅读体验。
#延伸一下:那要如何转变自我认同?
在本书的最后,叶有慧找到了她的归属。书中的情节描述的很概略,似乎几个场景过后,
叶有慧就突然想通了。其实不然,这几个场景代表了自我转变的必经历程。
William Bridges 在其著作《转变之书》中写道,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与
重生。
结束是以往一段生活的终结,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终结,它只是我们顺应变化的过程和必经
之路。结束带来的脱离有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目标的脱离。在本书中,
送回红包、在茶楼中与亲生父亲的对话,都算是一种结束;接着是迷茫。大部分的结束,
都伴随着这样一段空虚和迷茫的时期。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结束,不仅是害怕结束带来的
损失,还害怕结束之后,那一段空虚和迷惘的时期。在本书中,可以说是全书都在讨论迷
茫这个阶段,但若要细细讲究,也许在倒数几章,那个“整理冰箱”的动作背后的含义就
是迷茫本身;最后是重生。在结束阶段,我们从原先的环境、身份和目标中脱离;在迷茫
阶段,我们会跟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而在重生阶段,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目
标、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一种新的意义感。在本书中,代表重生的场景自然就是叶有慧与
领养她的母亲一起晒棉被的那一段情节。
上面只是对本书做粗略的分类,这三个阶段在书中,甚至是人生中都不一定是线性往前的
。平行交杂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总是在一边告别著某些旧事物的时候想着一些抽象的思
绪,并在心不在焉、走马看花的同时撞见崭新的事物。
心得
在书末的后记里,张西提到她想成为张爱玲那样的作者,后续便延伸到讨论“文学”这件
事情。
关于张西与张爱玲的比较,我认为张爱玲还是远远高于张西的。在《叶有慧》一书里,主
角叶有慧确实面对的许多挣扎,但这些挣扎更像是她自导自演的挣扎,她有很多选择,她
是自由的,她拥有资源,她却不愿意寻求解方。在我看来,这些挣扎其实就是一种咎由自
取。为什么不去找心理辅导呢?为什么不好好找一个人说话呢?叶有慧又不是有心理疾病
,我不认为一个拥有成熟意识的成年人会无法解决家庭认同这件事情。
当然,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并没有资格去评论为什么叶有慧不求援这件事。我们
拿张爱玲的几篇短篇小说来比较,在《第二炉香》中男主罗杰有悲惨的遭遇,但这个遭遇
便不会是“咎由自取”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妻子对性生活认识的不完全是在当时的大环
境影响之下的产物,罗杰无可奈何,甚至可以说是无计可施。他能找谁帮忙?神父吗?学
院同事吗?甚至连学院的学生都群起在挞罚他了。除非罗杰拥有高人一等的沟通能力,不
然这场棋局注定是个死局。这是注定会发生的悲剧,罗杰的挣扎是无法避免的。在其他著
作,例如《心经》中的不伦恋,也是建构在封建体系下的无可奈何。
对,我认为描述挣扎,描述悲剧的重点在“无可奈何”。《梁祝》的悲剧为何为人称颂?
因为这场剧情建构在太多的无可奈何之下。有选择,但仍然形成的悲剧不过是一种愚蠢。
我不是说叶有慧很蠢,我是说作者在描述叶有慧时并没有刻划出为何在这些自我认同中叶
有慧会挣扎的如此吃力。产生挣扎的理由不一定要详细具体,但一定要让读者能够感受。
举例来说,一样是现代著作,在邱妙津《蒙马特遗书》中,对于絮的感情的挣扎便是建构
在无以复加的“爱”与不为当世接受的“同性”之上。再拿另一本《鳄鱼手记》举例,拉
子的挣扎、楚狂的疯狂都是有所依据的,我可以很顺理成章的对这些角色感同身受,但对
叶有慧我不行。
我的意思是,把《第二炉香》的背景重构到现代重新出版的话,那便不会是悲剧。《鳄鱼
手记》中关于同性的挣扎,若在百年之后两性关系更为开放的时候来看,也不值一哂。在
《叶有慧》这本书中,我有感受到作者想尽力表达的那种寻找自我的意思,但也许这本书
可以将角色刻画写得更为深入一些。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2-03-14 15:04:00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2-03-17 23:0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