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追求内在的宁静与平和:《僧人心态》

楼主: ttyeden (ttyeden)   2021-11-04 18:47:36
网志完整版:
https://tdieden4.pixnet.net/blog/post/50953543
ꀊ今天想要来分享杰‧谢帝(Jay Shetty)所写的《僧人心态》(Think Like A Monk: Tra
in Your Mind for Peace and Purpose Every day),作者身为商学院高材生却自愿成为
僧人,还俗后以传达克服焦虑,提升人际关系与幸福感,让僧人的概念不再是远离世俗的
存在,进而融入在日常坐卧之间。
ꀊ书中主要从放下、成长、与付出三个角度,来分析僧人心态的特质,并将这种朴实不变的
僧人心态,运用在快速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放下”是先清楚对自己的身分认同,
观察自己的负面情绪、恐惧、刻意的意图,进而放下这些情绪,避免陷入我执的陷阱,用
抽离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读书笔记】部落格经营祕诀攻略:《多打开网络就有钱:我靠自媒体与投资理财打造元
获利模式》
【读书笔记】面对死亡的恐惧:跨过生命的那道门槛
【读书笔记】三十年后的目标:这一生,你想让人记得什么?
【读书笔记】如何善用下班后的晚上时间:《原子时间》
【读书笔记】透过正向乐观改造生活秘诀:《开启你的正向天赋》
“成长”则是要先设定目标与目的,但是不用刻意去达成,可以利用环境或时间中的记忆
,将养成习惯的例行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且透过心智掌握缰绳,由马车伕掌握个
别行为,能够偏见与执著中,跳脱出旧有的框架。“付出”是对身边的人表达感恩,行有
余力奉献社会,并且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不求回报的善行义举,持续在社会上流传。
ꀊ除了分享僧人的心态之外,作者也分享了3个僧人的实作技巧,分别是呼吸、观想、与唱
颂,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在什么地方,能利用简短的时间,放下纷乱的思绪,集中精神在
自己的内心,让心智清明,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
【自我成长】PDCA法则:持续修正自己的生活
【自我成长】工作不是生活中的一切,把时间留给自己
【自我成长】整理、整顿与断舍离:混乱的环境反映出真实的心情
【自我成长】逆算手帐与子弹笔记:找回生活的主导权
【心灵探索】静心与冥想
在看完这本《僧人心态》之后,有三个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观点,第一个是从觉察到停止
,再到修正的关系,或者说是“指认”(spot)、“停止”(stop)、“调换”(swap)
,“觉察”是理解自己的现状,发掘现有的问题,尤其是发现自己原本也不清楚,但是根
植在内心深处,“停止”则是暂停原本的负面作为或情绪,对于偏离最初目标或梦想的行
动,或是不符原本规划的结果,先暂时停止,“修正”就是改善原本行动或目标,让自己
持续精进。
ꀊ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则是抽离,不管是面对恐惧或愤怒的情绪,暂时抽离出情绪,
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要陷在高强度的情绪中,或是也可以将负面情绪化为解决问题的导向
,后退一步抽离情绪,理性思考后再将负面情绪当作持续前进的动力。至于练习抽离的方
式,作者建议可以透过饥饿或其他苦行来练习,在艰困的环境下,思绪更加的清明,也就
更加容易跳脱出旧有的框架。
【读书笔记】按部就班完成小步骤的《大局思维》
【读书笔记】寻觅自己人生的方向:《做自己的生命设计师》
【读书笔记】迈向财务自由的一小步:《为什么他有钱又有闲》
【读书笔记】给社会新鲜人实用的30个小技巧:《你不只是新人,你是好手》
【读书笔记】生前捐赠的慈善意义:《天堂里用不到钱》
第三个让我颇有启发的概念是放下外在与我执,认清自己的价值,追求更高的层次,包含
感恩、服务、经营人际关系,在明白自己的特质,了解到可以成长的方向,最后无偿的回
馈社会。作者相信,虽然付出不执著于回报,不是针对特定对象服务,但是这些善的社会
循环,最终仍然会回到自己身上,付出更多的善行义举,更是突显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ꀊ最后,僧人或是说佛教徒并不是教导人们远离尘世,而是尝试跳脱出外在环境的喧喧扰扰
,不再执著于外在事物,不再强化外在的尊卑次序,不再追求外貌或是财物,放下这些物
质与有形的事物,把精力集中在内心的无形事物,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眼光也就从此
不同。
作者: neal19 (neal)   2021-11-04 21:26:00
推推,一本让人反复观看的好书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1-11-05 04:10:00
如果把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都化为一动一动执行就毁了
作者: Doralice   2021-11-05 15:59:00
要贴批踢踢可以把内文穿插的那些失去功能的其他文章连结删掉吗?占得篇幅都快比文章本身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