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樊登讲论语》冷知识与微心得

楼主: leo7283 (时代广场)   2021-08-07 23:37:19
【书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译者】: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排版优化原文
Matters|https://tinyurl.com/4avcrxtw
逐字逐句读完《论语》的一半(上论),但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远大胸襟。只想赶快
从头再读一遍,这次要慢读、精读,多一点伫足与思考,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 冷知识
《论语》共 20 篇,后人以每篇第一章正文的前两、三字作为篇名。
例如下图(见原文),是我们中学时很熟悉的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以〈学而〉为首。
你知道在《论语》中,除了孔子以外,还有谁被称作“子”吗?
答案是有子和曾子,其它学生都直呼其名。故有人怀疑《论语》是有若和曾参(对,就是
“卧冰求鲤”的曾参)的学生所编纂,学生才会尊称自己的老师为“子”。
■ 微心得
除非你天生神力,不然并不建议生啃《论语》,稍后会提到原因;我是透过《樊登讲论语
》系列来一窥堂奥,书中融入了樊老师的注释与评析,超厚的,分两册。
真的需要“引路人”来帮我们解密,理由有二:
《论语》没有逗号和句号,标点符号是后人所添加,在解读时,有时因为断句不同,理解
也不一样;就算断句相同,其解释常有诸多门派,意见歧异,很希望有人站出来统整这些
说法。此乃其一。
《论语》中不少假借修辞,像是前面提到的不亦“说”乎,若无人提点,甚难与“悦”联
想在一块儿;更见错字,估计是前人的手抄笔误,也得有人纠正。此乃其二。
我觉得《樊登讲论语》做得很理想的是,如有歧见,会先列出各家派别不同的观点;但也
根据理解,给定一个作者本人的偏好,并交代其脉络,这是樊“子”对读者们的体贴。
樊子也强调,我们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和解释就好,最重要的是能否将书中的智慧变成
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变成口头禅,琅琅上口,却不一定进到了心坎里。
■ 一个释例作结
文末举〈雍也〉篇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作为释例,呼应前开种种。
首先,知就是“智”,这假借相信大家必不陌生。这句话机械式翻译(机翻)起来非常直
观:“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厚的人喜欢山”。
学生时期读到这段,不求甚解,反正掌握住单词的意思就交差完事。但仔细思索,喜欢水
和山,到底跟智和仁有什么关系呢?国文老师也说不清,因为只能循着课本这“正规教材
” 呢!
然樊子看到一个注解,如果改变一下断句,变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就说得通了
。引用书中的诠释如下:
一个追求智慧的人,把智慧作为第一要义,这种人的快乐像水一样,是流动的、活泼的、
灵动的;一个仁厚的人,他忠厚、包容、博大,他的快乐像山一样,如如不动。
▍智与仁,水和山,动与不动,是一种互为印证的关系。
如果没有山,衬托不出水的摇曳。如果没有水,显示不出山的厚重;智慧的人喜欢变革、
诉诸行动,寻求多元的快乐;仁厚的人喜欢守成、安静自处,能够拥有长久的满足。
读到这里,豁然开朗,多么美好的一幅山水画面!
虽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孔老夫子的原意,但总归那一句话:最重要的是找到对自己的裨益,
将书中智慧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快来一起读《论语》吧!
作者: wivan (wivan)   2021-08-09 22:13:00
感觉确实别开生面!不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那句话,感觉就算不断句来读,也能得到那样的诠解(算随文释义吧)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1-08-10 09:36:00
科举题目都从四书来 已经出题出到任意断句的状态比如“朋自远”、“知而不”这种题目都会出现古文没有标点 都可以随人任意解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