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子弹整理思考术》导读·方法与哲思

楼主: leo7283 (时代广场)   2021-06-19 10:03:20
《子弹思考整理术》导读 方法与哲思
【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
【译者】:吴凯琳
【出版社】:天下杂志
图多,排版优化原文
Matters|https://tinyurl.com/bjd8jfmj
即使没读过原著,你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过“子弹笔记”一词。于是我拿它做为关键字,在
博客来搜寻,买到一本简体版;事后才发现,繁体版的书名叫做《子弹思考整理术》。
好在仍找对作者,依然是最源头的资讯,万幸。
■ 为什么叫做子弹笔记术
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自幼受多动症所苦,很容易分心。经过多次尝试和失
败,逐渐摸索出一种作法,辅助自己“有缺陷的大脑”,克服了自己的人生难题。
最终,拜社群网站传播之赐,这门工具热地蔓延开来,并且大受欢迎。
为了体现这套方法的速度、效率、内容和目的,作者决定称呼其为“子弹笔记术”
(Bullet Journal, Bujo),结构如下:
【快速纪录法】
搭配符号系统,写出“保持简洁又不失原意”的子弹短句,高效地捕捉想法;主要分成任
务、笔记、事件三类。
【群组化(Collection)】
舍弃传统的流水帐,改为模块化纪录。
犹如乐高玩具,每一块“积木”都旨在管理、收集相关的内容,叠砌成堆,独立成群;核
心概念有索引、未来纪录、月度纪录、每日记录四种,但也支持个性化设计。
【任务迁移】
需要我们把某些内容“重新写到”另一页上。
通过重写,你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些任务,从而扔掉那些无用的东西,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
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握住生活的主动权。
■ 更惊艳的是背后的哲思
在书中上半场,谈到子弹笔记的制作方法,也是你在网络上所查到的各种资源着重介绍的
部分,是一种行动;然进入下半场,作者教我们如何把信仰与行动联系在一起。
从 13 个面向探讨各种哲学思考的要义,简洁有力,直指人心,还结合在子弹笔记本的帮
助下,将这些哲思付诸实践。
渐渐地,就能够明确带着意向性去生活,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找到意义,把这件事情是什么
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子弹笔记术是“招式”,那么这些背后的哲理思维就是“心法”了,值得悉心钻研
,内外搭配,相得益彰。
■ 实行满一个月的心得
.
一开始,对于子弹笔记术的“整合”赞誉有加。集规划簿、日记本、笔记本、任务清单和
速写簿的优势于一身。
【每日记录】的清单一字排开,经由符号系统注释,既厘清了思绪,也为思想减负。
真的!可以完成某件事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完成这件事。去粗取精后,事情大致上只剩下“
需要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前者是你的责任,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后者是你的目
标,别让琐事给冲淡了。
也是《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提到的“策略性不称职”的概念。在当时,对于如何施行仍
是迷糊笼统的,现在总算是心湖澄明。
提到目标,是树立在【未来纪录】和【月度纪录】里的备忘。赞叹子弹笔记术的“拆解”
功夫,把不受控的大目标,化为可执行的小步骤。
曾在新年写下要学习电绘的计画,Apple Pencil 和 Procreate 都买好了,却束之高阁,
意兴阑珊;直到我把它切分成小进度,有明确的日期和时间,纳入【每日记录】排程,在
完美主义诱使下——尽可能地想帮任务画上 X——只要起个头,神经例行程序按钮一开,
就没这么难了。
如法炮制,终于把躺在草稿夹里,封存超过半年的 Line 贴图进度,用三个礼拜,每周挑
固定的一晚“复工”,前几天送审上架啦!
方才两大段是子弹笔记“管理现在、规划未来”的妙用;至于“追踪过去”,即偏向日记
本的用途,是我比较少涉猎之处,这里融入了感谢、肯定与省思,将逐步落实这项应用。
我会一直写下去。
作者: Odahunter (Oda_hunter)   2021-06-19 18:08:00
这本书的观念跟方法都非常受用,非常值得一看来了解子弹笔记!毕竟市面上大多子弹笔记都被包装了,少了原著想传达的概念,至于感谢那单元人认为是整本的精华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