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minimalist-reading/
在这资讯大爆炸的时代,大家每天都要被数不尽的资讯迎面冲击。好的是,我们拥有了实
无前例的巨大资源;坏的是,我们多半无力吸收。许多人甚至因此陷入了极大的知识焦虑
。你我可能都曾有以下状况:
* 不断地刷划手机,担心错过最新的资讯
* 买了很多书,却没心力看,或总是半途而废
* 上了很多课程,觉得收获很多,但人生却没什么改变
上面的种种,都是知识焦虑的体现。但或许如狄更斯所言,最坏的时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时
代。现代资讯多本身不是坏事,如能有效地挪用,那所能获得的绝对远胜过去。而今天要
谈的这本《极简阅读》,就是本告诉你要拆解知识,化为己用的好书。
作者赵周是“拆书帮”组织的创办人,提倡RIA拆书法。目标是让每个人借由这套方法,
自力从几百块的实用类书籍中,得到坊间10万元教育训练的成果。听来浮夸,但读完此书
,不得不说他的确是有几把刷子。
接着,就让我们跟著作者脚步,看看到底要如何拆书吧。
【不可不慎的伪学习】
在讲如何读书学习前,先让我谈谈书中我认为很重要的段落:伪学习。作者尖锐地提出4
种常见伪学习模式,你可以看看己有没有中标:
1. 追求重点精华
追逐各类重点精华,像是20分钟音频、10分钟影片或是心智图。
2. 捧菁英
追捧各类菁英,觉得向强者学习自己也会变厉害。
3. 追新知
汲汲营营于各类新知与观点。看到像是从量子力学谈创业或是用脑科学沟通的文章就兴奋
地点开。
4. 上课本身就是意义
勤奋努力的看书上课程,相信累积就能创造价值。
近年知识付费兴起,但作者认为这些火爆的商业模式,其实是由用户的焦虑和好奇心所驱
动的。即便媒介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依旧没有提升。许多人只是过去从过去“囤书”,
变成了“囤课程”、“囤音频”。终究还是掉进上述伪学习的泥沼中。
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精华文章、参加了一堆微课之后,以为自己已
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极简阅读》
为什么上面的4种学习方式,往往是无效的?怎样的学习才称得上是“真学习”呢?让我
们先从有效学习的五大定理讲起!
【有效学习五大定理】
美国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归纳出成人如果要有效学习,必须符合以下五个面向:
〔一、自我导向〕
首先,有效学习必须是自我导向性的。也就是说,学习者要能“主动”的了解学习需求,
并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
〔二、连结经验〕
学习者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借由将所学与自己的经历结合,让知识更为强固。
〔三、强调实践〕
学习要能实践。借由“用中学”或是“学中用”,更深化所吸收的资讯。
〔四、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出了社会,学习不再是为了解题考试,而是要能解决人生实际的问题。
〔五、内在驱动〕
最后,成人学习更多是受到内在因素的驱动,从学习本身感受的乐趣,进而继续精进,而
不像过去在学校,被成绩逼着向前。
这五条学习定理可以用来衡量你的学习方式,越符合这五项定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很
显然的,上述的伪学习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那究竟要怎么实践这五大定理呢?赵周提出
的方法是:拆书。
【用RIA拆书法让你读透一本书】
书中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所谓的“拆书法”,简称RIA。
* R (Reading):阅读。
* I (Interpretation):重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学习的知识。
* A (Appropriation):内化应用。可分成两部分,A1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则是相
关应用,也就是行动。
R本身不用多说,就是拿书起来读。重点是在I与A。赵周建议可以用三种不同的便利贴(
掌心大小),来记录I与两种A。
〔I:重述知识的标准〕
重述知识有4项标准:
1. 诠释
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而不是直接将原句抄下。
2. 准确
对知识点的解读不能偏离原意。
3. 清晰
纪录逻辑要清楚简练。
4. 实用
可试着总结知识点,转化为具体操作或建议步骤。
〔A1:相关经验的标准〕
内化知识同样有4个标准:
1. 鲜活
必须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
2. 故事
相关叙事要完整,起承转合要清楚。
3. 对应
要与原文或I的4要素对应,才能成为贴切的案例。
4. 思考
这经验要能更深地帮助自己理解,加深对原文资讯的认知。
〔A2:相关应用的标准〕
最后是应用的标准,还是4项(作者有强迫症吧?):
1. 目标
是否规划了目标?
2. 行动
行动是否能拉近与目标的距离?
3. 关联
是否使用的原文或I的方法?
4. 可控
能做得到吗?
书中对于如何执行R和I有很详细的解说,也提供许多范例与常见的书写盲点。借由在阅读
应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将五大定理彻底实践,达到所谓“真学习”。
自己的习惯是重述的部分在直接Evernote写下,相关经验、想法则用红字书写,行动的部
分,就直接加上内建的核取待办框。如果大家有兴趣,或许可以找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方
式(?)
简单说,我认为读书笔记不能只是整理重点,而是要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深探。有疑处写
下,有心得共鸣也写下,想行动就更要写下。这样的做法,可说是把干货弄“湿”的过程
。如此读书,便能将知识与自己接合,进而内化。
未经思考的经验不可靠,未经追问的问题不是真问题! -《极简阅读》
【架构属于自己体系】
除了RIA外,书中有另一个对我来说,更为有启发的概念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体系”。
这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要搭盖属于自己知识系统框架。如此,才能在各种阅读学习后
,将知识放到适合的位置,进而为己所用。
这样讲可能还是有点抽象,这边用我的实践的方式为例子。下图是我在Evernote建立的各
类主题框架。而自己就会在阅读、上课或是各类管道的知识学习后,将相关的知识点置入
自己的体系中。
像下方的简报体系中,就又分为报告准备、制作要点整理等部分。这样,当我吸收的让和
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将其写入其中,让自己的系统可以随时升级!
https://imgur.com/1Jp9g43
书中的知识体系,终究是属于作者的。而自己建造体系,才能真真切切地贴合自我的需求
。
【总结】
帮大家复习一下,这篇文章先拆解了常见的伪学习,接着探讨有效学习的五项定理。顺着
这方向,介绍了RIA阅读法,让我们可实际阅读中实践五定理。最后则是强调要建立属于
自己的体系来统整知识,让它们真正为己所用。
总的来说,算是本很实用的读书指南,甚至各类的学习其实都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如果要
说此书的缺点,大概是广告小多吧(笑)。里头范例时不时就会置入拆书帮的活动,再顺
手歌功颂德一翻。不过书中依然有很多值得细品的地方,还是推荐大家阅读!
【后记:说书与精华的矛盾】
最后,想谈一个书中我很喜欢的概念:“湿货比干货重要”。赵周显然非常不认同现在众
多说书,主打“重点整理好书精华,让你只要花10分钟,就能吸收一本好书”,这样的商
业模式。
他尖锐地指出学习重点在转换而不是晒干,将别人整理的“精华”吃下肚是没有用的。因
为一本书真正的精华,往往是那些案例、分析,也就是“湿”的部分。你把它榨干,知识
反而就皱了。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台湾经理人整天马云说?兼谈干
货之不可靠 〉。
自己有段时间一直在找寻book summary的资源,期望在有限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虽然之
后因为找不满意的资源就放弃了,但对于作者提出的知识焦虑状况很有感触。
不少想自我成长的用户,发现花了不少钱,买到的只是“知道”而不是“知识”。
-施典志
不过我觉得赵周还是言重了点。重点整理并非一无是处,我也很喜欢看别人的心得整理。
如果是没读过的书,可以帮助我了解一本书的梗要,决定是否要买来阅读;如果是读过的
书,则可看看他人领略的,是否与我不同,很多时候从他人的观点,又让我对书的内容有
新的认识。只是如果以为单看重点整理,就能彻底吸收一本书绝对是太小看学习了。
当然,现在资讯如此爆炸,众人又如此繁忙。能理解这些号称能帮你“省时间”的商业模
式,确实击中许多人痛点,但我仍不希望走这样的路线。如果大家读了我的心得,觉得好
像吸收完一本书的精华,不要怀疑,绝对是错觉(笑)。要将其中知识转化、应用,只能
透过自身努力,他人是无法代劳的。
总之,我的读书心得仍会本着“推荐一本书”为核心,鼓励大家将书拾起来看。希望能藉
由带给大家更多元、有意思的内容,来真正推广“阅读”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