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过度饮食心理学:当人生只剩下吃

楼主: r5252 (邱于玥心灵塔罗)   2021-06-13 19:05:54
‘好书推荐’过度饮食心理学
#过度饮食心理学 #断食 #断舍离
消费文化的崛起让我们误以为消费是一种社会意识型态:建立阶级差别,以物质商品来决
定持有者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我们的身分地位往往无关于我们生产了什么,而是和我们消
费了什么更有关系。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相信,心理压力源自于存在的既定事实相关的冲突,像是道德、自由和
本真性。
菲尔.库什曼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自我是空虚的。’,他认为:在16世纪现代
纪元开始指出,西方世界开始有了转变,从宗教性转变为科学性的生产架构,并从乡村生
活转变为城市生活,从社群主体转为个人主体。人对自己的看法已经改变,开始只认识完
整而且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意志、能够主宰整个环境。
换句话说,西方社会对于自我的概念改变了,个人需求和欲望被极大化了,而正是这样历
史性的转变奠定的基础,让象征赋予时代的食物和物质的消耗大幅升高。同时这个转变,
也是‘消费主义’逐渐发展成道德教条的关键元素,此后消费者的选择和取得,变成了个
人自由、快乐、权力的载体。
正如库什曼的主张:‘受到地形影响的自我,感受不到社群、传统、共同意义(shared
meaning)。这些社会层面的欠缺,正导致我们感受不到个人信念和价值;具体的显现出
来的,就是一种慢性、无差别、情绪性的饥渴。二战后的自我渴望获得和消耗,潜意识里
想要借此补偿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这是一种空虚感。’
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文化疾病,包括丧失社群和共同意义,还有焦虑或沮丧等个人缺陷,都
是助长过度消费广为蔓延的先决条件。我们越来越相信,所有的问题包括各种临床上的病
症,到更加普遍的空虚感,都源自于这个受限制的自我,于是转而借由消耗药物、生活消
费品、食物等等个人消费,来治疗上述种种的疾病。
科林.坎贝尔社会心理学家提出‘想像力丰富的享乐主义’,他认为现代的欲望享乐主义
就存在于新奇商品所提供的幻想中。媒体和广告呈现各种消费商品的影像和叙述,人也依
次建构出心中的幻想;然而等到真正购买了这些产品时,却发现他们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
想像欲望,因此感到失望。
换句话说,消费文化运用被理想化的形象和旁白,让消费者在心中产生不足感,而广ꐊ的产品正是解药。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欲望,必然导致更多渴望与更多消耗以满足期待。也
就是说,以消费主义处理心理上的需求,正是过度消费和过度饮食的成因。
同时,社会心理学家Briers与Laporte也发现当人对自己的相对财富感到不安的时候,往
往会想摄取更多的热量。这些关于食物和物质不安感的平行发现,等于提供了两个线索,
显示有形物质方面的过度消耗和食物上的过度消耗,都是有某些相同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
现象。
在整个欲求、获得、失望的循环之中,最阴险的一点应该是,在有问题的社会意识形态影
响下,我们根本体会不到消费主义的心理后果。我们反而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
一直不够坚定、缺乏纪律,或者神经化学出了问题,因此转而以更多消费作为解决方案
, 于是产生对更多产品的需求,成为一个没有终点的消费主义循环。
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认为:在消费主义文化之下所处的全贫穷状态,和历史上所谓的贫
穷,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从前因贫穷而产生的饥饿、疾病、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是对生存
的直接威胁;现在在消费文化中所谓的相对贫穷,是一种社会状态和心理状态。消费文化
下的穷人,与所谓的快乐人生是绝缘的。
他进一步描述:‘在消费社会中,身为消费者,“不足感”比什么都严重,那将导致降级
与“自我放逐”的后果。只是因为不足感,无力履行身为消费者的义务,就得忍受种种痛
苦,例如被忽略、被剥夺、被降级,眼睁睁看着别人获准进门参加一场社会盛宴,而自己
却被俳句在门外。唯一的补救方法,也是逃离屈辱难堪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服这种消
费者的不足感。’
以上文字皆取自于“过度饮食心理学”一书
在过去我接触到‘断食’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原来人们一天下来需要的热量其实
真的不多,前几天我正好看到卢广仲参加木曜的下班吃什么的节目,他也提到他一次用餐
的份量就是现代成人的1/3,因为他的家族也习惯这么饮食了,所以他出社会之后才发现
原来他们家的饮食份量是比一般人小很多。我想到我家长寿的爷爷,一餐粗茶淡饭加点鱼
肉也可以吃饱,而且活到寿终正寝,离世的时候身体几乎没什么病痛。
过去接触减重的讯息,我感到很困惑为何我们要吃了东西感到罪恶感,然后再去健身房消
耗这些热量?如果我们一天下来只要摄取少数的热量就能够生存,那为何不好好控管自己
的饮食即可?我们到底是怎么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与消费行为?
这本“过度饮食心理学”如上述的引文,作者用了很多研究举证在过程发生了什么事情。
书中也有提到大量的案例让我们知道如今的广告与法令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
,洗脑着我们消费越多越能够代表着我们是有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的人。
作者进一步主张,目前的道德教条、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消费
主义,已经击败了社会运动的消费主义,最终会危害人民的心理健康。这些冲动、自恋、
慢性且不断扩张的情绪饥渴,已经造成了“空虚的自我”。我们把这种空洞的感觉视为个
人的失败,而不是文化的病态,因此转而消费药品、商品、食品,来“犒赏”自己。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很直接地改变广告商或是法令的严谨性,但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消费
,例如将把钱花在“体验”而非物质,例如上舞蹈课、加入运动社团、到农夫市集买东西
,都是让钱回到经济循环体系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在保持正面态度的心理学领域中,有
研究显示把钱花在买经验,而不是购买奢华物质,对心理带来的正面影响会更持久(
Haidt,2006)。
过去在唸FIRE等提倡财务自由的书籍时,里头也提到我们可以透过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增进
自己储蓄的能力,包含换个简便、小而美且物价指数较低的地区居住。“过度饮食心理学
”的作者也鼓励慢活、简单生活、慢食、住小房子等,对于寻求社群支持和简单生活实践
方法的人,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
过去在学习正念相关的心理咨商时(netflix中正念冥想指南也是一个很好入门正念的参
考),我们也学习著专注享用当下的食物,感受它的味道、口感、牙齿在咀嚼时口腔里的
感受等等,专注在每个当下会发现我们本就拥有得以丰富体验这个世界的感官,透过体验
与这个世界的存在有所连结,食物确实是最快的方式,但若能够更缓慢与专注地感受,我
们也得以与此时此刻的自己的在一起。理解到自我的真实所需原来是这么单纯。
如何让“空虚的自我”不再空虚?不再让自己投入在过度消费与饮食的恶性循环当中?我
想,就先从了解自己、与内在的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原生丰富性产生连结也是一个选择。
作者: ElevenWinter (Winter is coming)   2021-06-13 22:18:00
推!”Fill your life with experience, not things. Have stories to tell, not staff to show.”
作者: toweldream (æµ´å·¾)   2021-06-13 23:42:00
推这本书
作者: wown (wown)   2021-06-14 14:37:00
推 感谢分享
作者: chungyiju (海-绵-宝-宝)   2021-06-14 14:47:00
作者: Rene7 (我的mio小白)   2021-06-14 16:11:00
推E大打的
作者: wown (wown)   2021-06-14 16:56:00
发现E大typo 应该是stuff吧XD
作者: ElevenWinter (Winter is coming)   2021-06-15 00:33:00
回楼上,是stuff没错,不小心打错啦^^“
作者: sunstrider (逐日者)   2021-06-15 15:51:00
我爸也是吃很少的观念 但是他常感叹 别人80岁比他(60)还年轻 有这反例在 我反而不太支持吃很少而且段食也不是要你吃很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