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零规则》:Netflix的经营之道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21-03-06 23:24:06
【读书心得】《零规则》:Netflix的经营之道,看完想送一本给过去的所有老板
网志好读版:https://ijuhsu.com/no-rules-rules-netflix/
书名:
零规则: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控管,首度完整直击Netflix圈粉全球的关键祕密
NO RULES RULES: NETFLIX and the Culture of Reinvention
作者:Reed Hastings, Erin Meyer
译者:韩絜光
出版社:天下杂志
-
《零规则》一书是由Netflix创办人之一的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
与管理学院教授艾琳‧梅尔(Erin Meyer)共同合写而成。
分别由公司内和公司外的人共同描绘Netflix这间公司让观点更加多元,
而且看完这本后真的会很想送一本给过去所有的老板们:P
-
# No Rules Rules Netflix
曾经略有听闻Netflix是一间很棒的公司,不是指服务,而是“经营”。
读完了《零规则》,确实真的有被他们的公司文化给惊艳到。
前一阵子,我因为要写论文而从公司离职;当然,
在公司的体制下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及困境。
我也曾设想过,或许身为管理者真的得事必躬亲、每件事情都监督;
但没想到Netflix真的打破了这样的传统想法,并且成功了。
其实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XD
(看完后可能还是,因为看完我都想去那里工作了)
不过作者分别是代表公司的里德、以及代表公司外部的艾琳;
这样的搭配会让这整本书的讨论更具有一些可信度。
比起落落长而让人有些无奈的中文副标题(而且近年来是不是都流行这种副标?)
我更喜欢简洁有力的英文主标题,根本就直指这次的核心:
No Rules Rules.
与其讨论Netflix在管理上用了什么样的方式,不如说他们根本没有在管理。
当然这并不代表放任,但:
- 没有限制的出差费用
- 没有休假的管制
- 做决策不需要层层上送
这种看起来很“没管理”的管理最终成为了他们成功的关键。
但我觉得,这是有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的。
-
# Netflix管理三个阶段
Netflix的管理分成三个阶段,大概是这样:
    人才     诚实      控制
Phase 1 累积人才密度 鼓励诚实敢言 开始放松控制
Phase 2 强化人才密度 增进诚实敢言 放松更多控制
Phase 3 人才密度最大化 诚实敢言最大化 去除大部分控制
基本上他们创造了一种文化--F&R文化,也就是Freedom & Responsibility。
他们给予了所有员工最大的自由(而且是我们很难想像的自由程度XD),
但同时员工也必须要对得起这样的自由。
以下分别依三个面向来讨论;但我认为这一切的关键,前提在于:
高密度人才。
-
# 高密度人才
在讨论后面的“自由”之前,
应该要先知道Netflix整个决策的根基都是在于这个高密度人才;
唯有公司的人才都是优秀人才,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公司文化。
Netflix是一间很强调创新的公司,他们知道社会瞬息万变,
所以宁可多花钱,也不会设立目标;
而这样也就代表,他们随时随地都得需要改变。
但改变不是容易的,它更需要人们去观察世界。
但Netflix不担心,因为他们找来的员工,都是业界的顶尖人才。
## 永远给业界最高薪
他们强调会给人才该业界的“最高薪”,目的就是把最好的人才留下来。
这个最高薪,并不是每年固定调涨;
反而,他们鼓励员工随时接起Head Hunter的电话、询问现在的产业行情;
如果行情高于现有的薪水,公司也会愿意给出这样的薪水。
好的人才就能激发好的创作力和想法。
当工作的同事各各都才华洋溢、富有想像力,那种工作的火花真的很棒;
但如果大家程度参差不齐,可能有些人还会拉下别人的表现,
久了之后真的很容易丧失战斗力。
好的人才也能拉出好的人才进来,他们称之“hierachy of picking”。
好的人才会聚集在一起,也因此能挑出最适合的人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相较于好的人才会以最高薪的留下,他们会给予不好、表现普通的人优渥的资谴费。
因为他们认为,与其让这个表现普通的人留下,
不如赶快聘任一位优秀的人才,才能对公司更好。
那要怎样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才呢?他们有了所谓的“留任测试”。
## 留任测试
每一段时间,主管们就会进行“留任测试”,思考:
哪个员工如果要离职,他会全力留住他?
哪个员工如果要离开,他会自动地让他走?
透过这样的思考,就能够知道这些员工哪些是值得留下的好人才。
不过这只是上对下的评断,下属可能无法知道上司的想法;
因此他们有另一种制度,叫作“反留任测试”。
## 反留任测试
与留任测试相反,员工也能够定时当面向主管询问:
倘若我想离开,你会用多大的力气挽留我呢?
如果主管表示不会想要特别说服你,那你可能就要小心了;
但如果主管表示会极力说服你留下,那你就是他们所要的好人才。
不过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你怎么知道这些人说的是真的呢?会不会只是肤衍你?
那这就可以谈到他们的第二个大原则:诚实敢言。
-
# 诚实敢言
Netflix相当提倡“诚实敢言”,也就是向任何人都开诚布公!
这样的考量,或许是因为秘密很容易造成沟通上的困扰,或许有些事来不及即时停损;
秘密也有可能会造成彼此的不信任或猜疑。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全公开吧!
例如一般公司都很关心的各式数据资料及财报,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任意看。
甚至在Netflix上市之前,他们也让所有员工知道公司内部的所有资料,
不担心他们泄漏出去。
不过说实在,这件事听起来不难,但实际要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想想看你要跟你的家人、朋友或伴侣所有事情都开诚布公,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在Netflix会尽量希望大家都做到这件事。
他们会向任何的工作伙伴直言不讳,
即使是高你很高级的主管甚至是公司创办人,他们也会直接说出谏言。
《零规则》用实际的例子向读者说明这样的诚实敢言带来了什么好处,
以及它们一开始的困难是什么。
可能有些人无法接受这样的批评、可能会造成办公室的负面情绪;
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化解这些危机(根据艾琳的调查,应该是真的)。
因为能随时随地接收到来自所有人的评价与建议,
因此也能够即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改进。
有了诚实敢言的机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足与不足,
所以你不会没有改进的机会就被FIRE。
除非你不愿意改,不然永远都能进步。
里面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概念,也就是:
如果对公司抱有负面的批评而不说出来,那反而是对公司的一种不忠。
欸!可以大方地跟公司说出他的缺点,真的超棒的!
不过这些评论也不能乱批评,而是都需要给出一定的具体改进方案。
这里想特别提一下,他们没有绩效评量,而是“360度评量”。
## 360度评量
因为绩效评量多是上对下,而且只能得到上司的回馈,加上Netflix并不设立KPI,
所以他们选择的是360度评量。
他们会请同事替他们评量,找这些人给予明确的回馈。
有趣的是,原本可以匿名,但匿名反而让他们太不自在,
后续的360度评量反而变成署名了XD
《零规则》提出了360度评量的方式:
- 适合小团体(8人以下佳)
- 需提供可实际执行的回馈:
e.g., 25%的正面回馈(e.g., 你可以继续做…)
75%的建设性回馈(e.g., 你可以开始做/停止做)
- 刚开始执行时,可以先找:能大方接受负面回馈并不吝表示感谢的人来开场
我非常喜欢这个“继续、开始、停止”的方向引导,
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情绪性的发言,并让人知道具体来说应该要如何执行。
报告前,同事们会直接地把想法写在文件的备注栏中;
里德也提过他会让同事们以-10~+10的评分制度来获得大家的意见。
当然,《零规则》中也有提到这种诚实敢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有些人会很担心受到批评、甚至文化差异下会造成误会;
但他们最终还是会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来让公司更进步。
-
# 零规则就真的是零规则
基于上述两个面向:优秀的人才、诚实敢言,他们才能做到如此宽松的控制。
而且这些方式看起来超梦幻!
举例来说,他们不会为出差等状况设立上限;
所以大家不用很担心这次的餐费会不会超标、住的旅馆会不会爆表。
公司开始他们任意报帐,一切的原则就是“为公司好就好”。
(当然也有人滥用资源,那就当然会被FIRE)
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休假制度是没有限制的;
你想休多久,就休多久。
里德认为Netflix是一个注重创意的公司,
所以如果适当地休闲和旅游能够激发他们的动力与创发力,那你想休多久都可以。
当然,艾琳一开始也质疑:没有设立休假制度,会不会大家都不敢休假?
确实这件事也是初期遇到的问题,后来公司要求主管要以身作则、尽量休假XD
这样员工才知道自己任意休假是可以被接受的!
任意休假也有可能造成进度上或工作上的落差,
所以休假的前提就是要先跟同事们确认,只要协调好就没有问题。
虽然出差、休假的控管放松大概是梦魅以求的,
但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于“决策核准程序”的放松控管。
一个几百万美金的购买案,要签署的人不是公司的老板,而是下决策的那个员工!
因为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层层的关卡,不仅旷日废时,
而且会觉得:即使失败了,那也是大家要一起承担的。
所以他们的主管基本上只给大方向的原则,
所有的决定都由员工决定;只要你觉得可以,那你就下去做。
那失败怎么办?
Netflix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开除这个人;
“诚实敢言”会让他接受大家的评论,负责人需要公开向大家承认失败,
向大家分享这次经验及可以改进的方式,让大家未来避免遇到同样的失败。
因为每位员工发现自己被公司所信任,且一举一行就会对公司做出重大的改变,
他们当然也会更小心做决策。
-
# 小结
看完了这本《零规则》,当然一方面羡慕这样的工作环境,
也敬佩他们想得出来这样的管理方式。
相较于比较常见的“管控式”管理(所有事情都设下条件、要求、规范),
Netflix这种比较像是“资讯式”管理(提供必要的资讯,不管控细部的内容)。
里德提醒大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这样的管理方式;
当今天公司的目标是为了防范错误(如:组装飞机、医疗环境),
那适合管控式的管理;
但如果公司的目标是创新,资讯式管理就非常适合。
最后,里德重整了Netflix的管理方式,是基于三个条件:
1. 高人才密度
2. 目标:创新
3. 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决策高度分散、决策去中心化
尾声,我很喜欢他里面引用了圣修伯里的诗句,统合了这整本书: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不要号召工人收集木头、
发号施令、分配工作。
反而教导他们,
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心生向往。
想想,一群对大海向往的高度人才,不被木头、工作所限,
会做出什么样的船航向大海呢?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1-03-06 23:45:00
喔喔喔赞赞赞,谢谢分享
作者: c8c8c8c8c8c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1-03-07 00:57:00
Netflix要的不是员工 是创业者
作者: Alcatraz666 (lalalala)   2021-03-07 07:45:00
谢谢分享
作者: licklabium (76600ferio)   2021-03-07 08:34:00
同C8大,能持续在NETFLIX的,都能独当一面创业了
作者: Govz (早起吃饱饱 心情好~)   2021-03-07 08:59:00
感谢推荐~ 立马订购去~
作者: hermithsieh (hermit)   2021-03-07 09:22:00
其实也只是目前这家企业看起来很成功,事实上这套方式仍待时间考验吧,很多以前吹到天上去的方式不见得都是好方法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21-03-07 10:35:00
是的,能被写成书本来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吧XD
作者: hyde711034 ( 不合时宜)   2021-03-07 19:07:00
这么本书对台湾来说太早,大概早了100年
作者: hermithsieh (hermit)   2021-03-07 20:08:00
台湾不是继续社畜吗XD
作者: cheeshan (家酒)   2021-03-07 20:59:00
这本真的好看 推一个
作者: c8c8c8c8c8c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1-03-08 10:14:00
那时候在看的时候脑中一直想 这在台湾到底有没有办法成功复制 感觉真的难
作者: creative (创新)   2021-03-08 10:29:00
我永远只记得Netflix的差旅费不设限,结果有个台湾员工浮滥虚报被抓包开除,真的像是台湾人会作的事情,给方便当随便
作者: haveastar (有星)   2021-03-18 16:31:00
钻漏洞加贪小便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