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生活思考二书 零秒思考力 子弹思考整理术

楼主: Govz (早起吃饱饱 心情好~)   2021-03-06 23:13:31
网志版:https://reurl.cc/DvlEa5
=======以下全文贴上======
零、楔子—为什么想读&选择这两本书?
樊登在《读懂一本书》自序中提到‘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对我来说,总觉得自己思考太慢、不灵活、容易卡住,老是跟不上主管和资深同事的思绪
和步调。也很容易因为外在的压力和责怪,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品质。所以
看到‘零秒’、‘子弹’等快速的意象,还有关于‘思考’主题,就排定了这两周的阅读
标的《零秒思考力》和《子弹思考整理术》,希望可以像樊登说的,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
发和答案。
《零秒思考力》2016年就因为‘大人学’Bryan推荐而入手读过,也曾经实行过二周,可
惜没有持续;《子弹思考整理术》则是因为读了‘阅读前哨站’瓦基的心得文,而想理解
更多其中的妙处。对自由时间有限的上班族来说,参考当代牛人的选择和推荐,可以帮忙
筛选书籍,是让阅读时间投入更有效率的方法之一。
一、《零秒思考力》在说什么?
《零秒思考力》的作者赤羽雄二,曾任麦肯锡担任顾问与开拓海外办公室,后来自己创业
,投入大型企业的管理改革、人才培育、创新等顾问工作。
《零秒思考力》全书分成四大部分:
(一) 我手写我心:执行笔记术的前提—把心里面想的所有事情,都手写下来。
(二) 笔记的好处:当能把心里话写下后,就能平稳心情、整理思绪、帮助行动。
(三) 赤羽雄二的笔记思考法:用A4纸横放,最上方定义标题,也就是问自己的问题、4-6
行完整语句内文、一张1分钟内完成,激励思考速度。
(四) 笔记的活用与延伸:当累积足够量的笔记后,可以分类统整,各主题间逻辑关系建
立后,补充缺漏的讯息或新点子,可以成为自我知识体系架构,如果是思考与工作有关的
主题,也可以是企划案的蓝本。
《零秒思考力》是典型的日本商管书籍,文简意赅,读来没有什么困难。最大的挑战,依
照我之前的经验,反而是笔记标题的蒐集与持之以恒。在笔记标题,作者体恤读者的起手
困难,甚至提供了400个标题范例,内容都很实际,包括‘对老板很火大时怎么想’、‘
如何保持冷静不焦虑’、‘如何不介意别人说自己坏话’、‘摆脱孤独感’、‘变得有自
信’、‘轻松和上司部属沟通’、‘维持资讯敏感度’、‘如何在会议上发言’等。每个
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甚至微调问题内容,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
二、《子弹思考整理术》在说什么?
《子弹思考整理术》的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的本业是数位产品设计工程师,
出于少时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困扰,自己摸索出一套包含计画、笔记、日志、待办事项等记
录方法。后来因为分享自己的笔记给同事,才发现身边许多人并不懂得使用笔记。后来瑞
德建立网站和社群,分享笔记应用的方法,因此一炮而红,接受许多主流媒体,如:纽约
时报、彭博等的采访。并且出版了销售至多国的《子弹思考整理术》。
《子弹思考整理术》全书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 子弹笔记系统:以列点(Bullet points)的书写方式,分别列出以日、单月、半年的
任务。如果内容包括了较长执行时间的专案,则需要像书籍的目录一样,留几个空白页,
填入各专案的页码,方便查找。
(二) 做笔记时如何思考:个人认为有二大重点:
1. ‘反思’包括两个时段,上午的反思,相当于给予自己当日规划,如果用PDCA循环来
说,相当于计画P(Plan);下午的反思,相当于回顾和检视,如果用PDCA循环来说,相当
于检讨C(Check)。当熟悉日志层级的反思后,一样可以设计月/半年等更长时间的反思过
程。
2. ‘解构’主要用在遇到困境时的自我提问,作者建议用丰田佐吉的‘五个为什么’,
对自己提问,把大挑战(EX: 没有时间自我进修,那可以如何找到更多时间?)拆解成数个
小元素(EX: 可能会列出:早一点下班、利用通勤时间、减少交际聚会等),再一一思考各
个小元素的解决方案。
(三) 其他客制模组:除了子弹笔记的基本系统外,作者也鼓励读者,依照自己的需求,
加入不同的模组,可以是兼顾自己和旅伴需求的旅游行程表、可以是追踪自己每天作息的
习惯纪录、可以是控制自己支出的预算表等等。
三、《零秒思考力》和《子弹思考整理术》的相同处
(一) 提倡离线手写:两书作者都认为,在这个数位时代,仍需保留类比手写工具,主要
是保持当下的专注,避免分心。
(二) 以书写帮助思考:会有紧张忙碌感,是因为脑中工作内存被占满。把脑中的想法
写下来,可以帮助释放大脑的工作记忆,能留下空间作深度思考。像《大脑喜欢这样学》
和《学习如何学习》说的,让大脑前额叶的四脚章鱼,有空出来的触脚提取长期记忆,大
脑运作就更有效率。
(三) 随时且快速地写:《零秒思考力》建议直接随身带着纸笔,一有题材就即刻写下;
《子弹思考整理术》同样建议‘快速记录’,应该是做子弹笔记时通用的语言。
(四) 笔记以列点(bullet points)为始:列点可以帮助明确该句起始点,需要回头翻阅时
更清楚。
(五) 句子长度需适中:如果句子过于简洁,未来回头审视时,可能无法理解原意;如果
句子过长,容易沦为流水帐;在《零秒思考力》中,作者直接建议,写下的句子,字数在
20~30字间,可以清楚表达意思,算是适合的长度。
(六) 着重提问:《零秒思考力》全书,都着重蒐集问题、回答问题、深掘单一描述再找
出问题的流程;《子弹思考整理术》在目标订定与切分任务时,一样运用提问去探寻自己
的期望和可行的方法。
(七) 社群的重要:就像《原子习惯》里提出的身分认同,可以透过社群和同伴的交流,
提高自己的身分意识,维持好习惯的运作。《零秒思考力》和《子弹思考整理术》这两本
实用类书籍,也分别提到可以鼓励家人和身边的人一起写笔记、以及加入笔记社群和同好
分享切磋,《子弹思考整理术》书末,也分享了各式样的手写笔记。
四、《零秒思考力》和《子弹思考整理术》的比较
(一) 作者的行文态度:《零秒思考力》作者赤羽雄二,曾是出色的麦肯锡顾问,语调真
的有些像大前研一,十分果决,理性不拖泥带水;《子弹思考整理术》作者瑞德‧卡洛,
一开头就剖开自己少时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私密过去,也引用了许多子弹笔记实行者
改变的故事,语调显得柔和感性许多。
(二) 书写载体:《零秒思考力》建议使用A4纸横放书写,而不用整本笔记,主要是一张
纸一个主题,不做装订,保持未来分类整理的方便性;《子弹思考整理术》书写载体主要
是笔记本,作者建议用建立索引的方式,方便未来引用与搜寻。
(三) 书写目标:《零秒思考力》的目标比较单纯,主要为了提升思考的速度和深度;《
子弹思考整理术》则比较多元,包含日常记事、习惯追踪、中长期目标和任务订立等,根
据作者定义,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像是学习内容笔记、日记等,都可以依照自己的
需求,调整涵盖的模组。
五、实际操作心得
读完《零秒思考力》和《子弹思考整理术》,对我目前最大的改变,是提醒自己‘有想法
就写,不需要写很久,但要写下来,求清楚真实明确’。原本日记是每天睡前写的,现在
则改为不限定时间。当工作上发生沟通误解或是被责怪时,那时候心情差无处诉的难受,
以往只能忍在肚子里,让自己阴郁一整天。当开始马上把事件写下来,并且反问自己为什
么会这样时,神奇的是,日记真帮我吸收了负能量,写完就没有那么生气了。另外,在思
考为什么时,也往往可以看到自己没做好的地方,并且写下之后应该如何改进。书写是个
疗愈的过程,对我十分受用。
六、小结
《子弹思考整理术》提到‘笔记是我们的心理避难所,让我们自由思考、反思、吸收和专
注’。《零秒思考力》也提到了相同的概念。同时阅读这两本书,算是有些误打误撞,但
从两位作者分享,从不同的行文语调,不同的实行方式,发现许多相似的概念与启发,像
是手写帮助思考、列点与适中的句长、着重提问、社群的功效等,是个有趣的经验。关于
加强思考的速度,大概要完成《零秒思考力》的四百个问题,实际行动后,才可以感受明
确的功效了。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在这次的阅读中,我找到了透过书写真实状况,迅速平复情
绪和反省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经验,下次也可以试试看~
作者: kileihana (无言了)   2021-03-07 17:10:00
谢谢分享,纳入待读书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