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斜杠青年实践版》先找到快乐再追求成功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12-05 21:28:34
《斜杠青年实践版》为什么要先找到快乐,再追求成功?
焦虑世代最需要的自我成长指南,我的读后心得和四个收获
阅读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ashie-practice/
所谓的成功是什么?你满意现在的人生吗?你的工作是值得投注一生的理想事业吗?随着
近年来“斜杠青年”这个名词广为流传,越来越多人对于传统单一的职涯路径提出许多挑
战和讨论。
为什么我想读这本书?
之前我在财商杂志读到“斜杠青年”这个名词的时候,有一个观点特别让我感到启发,我
总结成这一句话:“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是个劳力商品,企业就是用薪水购买你的劳力。如
果你以企业思维把自己打造成产品,你产生的就是价值。然而,市场给予的报酬,通常远
高于企业。”
如果能以这个思维打造自己的职涯,一个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劳动的“时间”成正比,而
是和他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因此,斜杠青年提倡的尝试多元兴趣,拥有多重的
职涯身分,就让我感到很有兴趣。究竟,斜杠青年只是一个噱头,或者是值得追寻的人生
方向?
这本书在说什么?
《斜杠青年实践版》这本书的作者是Susan Kuang,她的前一本作品是《斜杠青年》,也
是将“斜杠青年”概念导入中国的第一人。她曾以一篇文章〈“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
势〉在各大媒体之间发烧转载。提到斜杠青年,很难不联想到她。
她在这本书里面谈的是成为斜杠青年的实践方法,也就是最终都需要回归到自己身上,成
为一个“内控者”。而所谓的内控者,指的就是懂得去除分心源、关注长期目标、专注而
且投入的实践者。她认为任何有价值的事情,都是需要投入心力的。不会被别人快速取代
的能力,才是斜杠青年脱颖而出的地方。
她在这本书里分享的各种心路历程,显现了“她擅长全心投入一件事情,做出一定的成果
。透过成果,刺激自己的思考,再迈向下一段旅程。”也就是说,她虽然朝着多元兴趣发
展,但是并不是分心,而是有计画性、有目标性的去执行、实践。这本书里谈的就是她汇
整多年来的经验与方法。
整本书的写作循着一定的逻辑和脉络,我觉得读起来很流畅。作者在各章节先点出问题,
再引用其他书籍的理论和故事,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内容涉及心理学、成功学、自我实
现、与目标管理。如果你对这些领域还不熟悉,可以看作者用说故事的方式,带你一次网
罗各种领域的精华。
斜杠青年到底在追求什么?
现代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往往在于物质(好车、好房)和地位(公司的长字辈)。
传统的职涯建议会告诉我们,努力工作十几二十年,达成这样的目标,你就算成功了。但
是,在这段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路上,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我们现在还不成
功,而且很不快乐”。
我们以为只要再咬牙撑下去,总会取得所谓的成功,然后才会快乐。但是,真的吗?
作者试着挑战这种单向道的规划方式,她在前一本书里认为斜杠青年应该追求**“生命”
的质量,而非“生存”的质量。**斜杠青年会尝试不同职业身分当作手段,在人生和职涯
的光谱里面,找出自己最发光发热的那个组合,展现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意
义。
如同尼采的名言:“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当你率先定义了自己的
“人生意义”,你就能够在每一个当下,将所有的痛苦、困顿、不舒适视为必经之路,对
于迎来的挑战甘之如饴。你能够体验“正在”实现人生意义的快乐,而非望着“未来”的
成功迟迟不肯到来的痛苦。
因此,作者认为人生意义的核心作用在于:“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一种秩序,有了这种
秩序,我们就能实现内心的和谐,无需再把精神能量浪费在犹豫、怀疑、后悔、担忧及恐
惧上面,而是可以把精力聚焦和投入在有益的方面。”在这本书里,她将这层思考的方式
,写成可以实践的各种行动指南和建议。
1.追求成功之前,先成为内控者
我认为这本书的副标,精确地说明了作者要传达的核心精神“成为内控者,建立幸福人生
的正向循环”,也就是说,当你成为了内控者,会更容易朝向成功的正向循环迈进。
作者引用了知名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论”里的“自主、能力、关系”,只有当这三个需
要被满足时,内心才会有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这三件事情的白话文如下:
1.自主,自己感兴趣的: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来自于自己,出自于内在驱动力,而不是外部
压力。
2.能力,有实质成就的:在自己有兴趣、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有能够体现自身能力的实质
成果。
3.关系,他人和社会认同的:这些成果对他人有帮助、有价值,且能够转换为经济收益。
所谓的内控者就是懂得分辨“控制你能控制的”与“你无法控制的”两者的人。因为,你
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你自己”。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如何克服“你无法控制的”:恐惧、
怀疑、担忧。也分享了“控制你能控制的”的四个方法:回归本质、重塑信念、打造习惯
、控制精力。
2.要追求更少、而不是更多
作者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教皇曾经问过米开朗基罗,关于他成为天才的奥秘、以及
如何雕刻出大卫雕像。米开朗基罗的回答很简单:“我只是剔除了所有不属于大卫的部分
。”在我们的内心有了答案之后,就要勇敢放弃和淘汰,然后专注于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上
面。
我回顾自己的经验,自从大幅降低社群媒体的使用时间,接着在今年做过一次数位断舍离
的练习之后,更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精简手边在做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规划或是部落格经
营,都必须朝向更简洁、精致化的方向发展。
如同作者所说:“自我探索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为了能够自我
约束,不是为了更多,而是为了更少。”唯有自律才会带来自由。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
更少,专注和投入才是幸福的关键。
3.先追求成品、再追求成果
作者建议我们要从创作一个作品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作品化”,变成
可以对外展示和分享的作品。当我们为一件事情设定了某种具体的作品形式之后,这件事
情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动力也会更强。我们会更加认真和投入,也能从中收获更多的成
长和乐趣。
我曾经在小学就读美术班,跟作者曾经热爱画画的经验很雷同,我们真正爱的是“创作”
,也就是“最享受的,是把脑中想法付诸实现的过程。”回顾经营阅读前哨站的这一年多
来,我能够用部落格和Podcast发表自己的作品,正好是让我发挥“创造力”的形式。不
知不觉之中,回到自己最喜欢,也最具有天赋的那条路,成为一名“创作者”。
我也很认同作者说的:“作品不是用来证明自己,而是用来促进学习和自我进化的。”这
些创作的成品,都是成长路上重要的环节。只有当你开始创作、开始写了、开始尝试了,
更多的想法会蜂拥而至。在每一个成品的累积之下,透过不断的改善和调整,成果会随之
而来。拥抱作品思维,在这条路上陪伴你的就会是许多乐趣。
4.先追求广度、再追求深度
作者提到斜杠青年有一个常见的盲点,许多人现在就急着定义自己“一生的热爱”,然后
乱无章法地拼凑,想从别人身上的影子,东剪西凑拼贴到自己的身上。我们连追求“广度
”都在赶时间,更遑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深度”。斜杠青年即使要追求广度,也必须
投入时间与精力,专注地追寻。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有所启发:“任何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都是不值得投入的,因为你可以
速成,别人也可以速成,所以他不可能成为你的优势。”在追求跨领域的广度时,真正卷
起袖子弄脏双手,实际花时间去执行和实践,才能让你真正有所收获。耐心,是这个时代
越来越少见的特质。
真正从广度进到深度的人们,是长期探索和实践后的综合结果,她评论道:“那些找到人
生方向的,拥有自己热爱事业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都是在有了
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累积之后,再加上合适的机遇,才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看似三
分钟热度的斜杠青年,其实反而是最需要耐心的一个族群。
后记:痛苦无法避免,但快乐可以选择
虽然《斜杠青年实践版》书中许多的观念,我以前曾在其他书里读过,但是从Susan的视
角再回顾一次,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她提到“先找到快乐,再追求成功”的
说法,也让我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引述她在部落格文章分享过的一段
话(非常推荐阅读原文):
只有先摆脱了恐惧,才会有精力思考什么让自己快乐。
只有先解决了情绪问题,才有所谓的高效能。
只有先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只有先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她接着说:“在追求成功之前,不如先去寻找快乐——先学会如何接纳和爱一个此时并不
完美的自己,学会如何积极地面对失败,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斜杠青年的思
维鼓励你在心态上选择快乐、尝试多样性、主动定义自己,它不只攸关斜杠头衔的多寡,
而是一个值得实践的人生观。
|真正可怕的其实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我们才发现,竟然从未以自己想要的方式
|活过。
作者: taelia (taelia)   2020-12-13 16:4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