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楼主: plumate (毣)   2020-12-05 16:16:45
ISBN:9867291816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不要相信他讲的任何一个字。
同时,也不要相信你说过的,甚至只是脑中闪过的,每字每句。
我们得“观察你自己,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信念,你的习惯,你的行动,甚至你的
不行动。把你自己放在显微镜底下,研究它。”
这并非刻版印象的求财教科书,着重于金钱观念的改造与建立。
认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真实的需求,然后确实的、用尽全力的达成它。
读这本书的前提是,必须怀抱着完全开放的心去读。
还记得半年前初次读这本书时,我花了许多时间。并不是因为艰涩难懂或篇幅冗长,而是
心结。
直到我实践了书中建议执行的部分任务,有许多已在多次练习后变成习惯,只是在持续阅
读的日常累积,早已有些忘了根源于这本书中。
时至今日,为了分享这本书,着手整理书中内容,才理解到,那些我曾经看不懂的、排斥
的片段,就是我的消极情绪,侷限了自己。
曾经我对自己是有许多肯定句的,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子,什么事情一定是如何,不论我
是否尝试过、是否亲身经历过。
那时的我从不认为自己会把不真实或虚构的人事物当作是真的,甚至牢牢锁在心上,成为
我的潜意识。
还记得当初读到作者要我们去检视,提到金钱,我们脑中会浮现哪些句子。
我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了:
◎ 做OOXX会穷。
◎ 不好好读书,长大就捡角。
以及这次整理又读到那一段时,脑中突然冒出来的:
◎ 有钱会有很多烦恼。
◎ 富不过三代。
以上,得先说,观念没有对错。这本书的轴线在于,我们得整理自己的观念。
就像现在的教养理念认为,父母要有一致的方式,一方教导要有礼貌时,假如另一方说一
点点没礼貌也没关系,就会造成孩子的错乱。
每次想到这方面的事,我都会想到陈之藩的〈谢天〉。
假如我们做人处事,对很多事都三心二意充满矛盾与限制,那身边的人就会不知所措,一
旦出现机会也不知道是否要让我们知道。
正因为自身的一致性,你会发现自己对某些关键字的敏感度提高,周边的人事物就会充满
机缘,相关的人事物即便你没主动接触,他们也会透过各种方式找上你。
这不论好事坏事都是如此,我们自己吸引来的。
我消极的时候不懂,只是抱怨倒楣;积极的我却不知道从何谢起,万事万物都值得一谢,
只好谢天。
作者提到:
“习惯分成两种:习惯了“去做”,以及习惯了“不去做”。”
那时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一直想培养“去做”好习惯,却忽视了自己有哪些习惯“
不去做”的事。
例如,明明知道自己很健忘,却总是认为某件事“不做笔记”也会记得。
例如,明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制力不足的时候,却“不记帐”“不找适合自己的记帐方式
”,或是在买东西前“不先看看帐本是否已经超支”。
例如,明明不确定某些话语是否是真理或通则,却直接相信权威或习俗,“不再评估测试
”。
刚学习投资理财时,会有一个迷惑,为何某些机会明明很棒,为什么会被人抹黑而一概否
定。
感觉风险很高,只是一种感觉,想厘清,就得做功课。
懂得花心力去做的人,知道是否可以信任,于是敢于投入,懂的更多元,懂得要量力而为
,就知道要资产配置;
跟风的人,若不是半信半疑投入太少,就是过于相信投入太多在一个篮子。
于是,努力的人、专精于此的人,赚走了大部分的钱,少部分被运气好的赚走,还有一群
亏损的人怪风险太高自怨自艾。
许多观念也是这样,我们需要花时间厘清这些锁着我们的制约,究竟是少数情况、努力就
能克服的情况,还是通则。
甚至,在检视时,会发现过时的观念,只能选择抛弃它,或寻找新的正确的财富档案覆蓋
它。
然而这些,都关于自我认识的程度,这不仅仅会影响到财务状况,还影响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
你的财务(生活)是,因为怕亏损(失败),所以什么都买一点(什么都沾一下),事事
不专精,事事忧惧呢?
还是,只做一件事(工作),做好就好,其他事(家庭、健康)都漠不关心,以至于一著
错满盘输?
或是,你懂得从了解自身的能力做起,逐步努力堆叠出多元且专属于你的生活样貌呢?
最后,
“你做一件事情的方式,就是你做所有事情的方式。”
挖掘自己,认清自己,让自己发光,共勉之。
.与书有关的其他:
书中还有完整的“17种思考方式和行为”
其中有我最喜欢的“6户1罐”理财法(谁准你缩写XD)
.与书有点无关的其他:
曾经,我很排斥作者在书中介绍自己的课程。
那时候的我只懂得用自己的观点套在他人的行为上,例如我认为他很简单的就是想赚课程
费。
但我忘了每种行为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目的,例如当我今天选择走别条路回家,可能不只
是想买晚餐,也想去买水果。
他推广课程,是他认为这门课对人有所帮助,同时也能让他赚到钱。这种可能并不互斥。
那他究竟是“帮助他人”还是“赚钱”比较多?
陷入这种现在看来奇怪的纠结的我,直到开始察觉并深思自己被引发的情绪时才逐渐消失

他想“帮助他人”与“赚钱”是同时达到的目的,不论谁多谁少,为何我只注意到“赚钱
”这个目的上呢?
放下它吧!至少不要让它影响到情绪,进而影响我们吸收这本书的知识。
原本就接受的人获得许多,但排斥的人若把它当作训练,或许也学得更加精炼透彻。
不必勉强自己直接从零变成一百,持续前进就好。
作者: tomx (长门大明神保佑)   2020-12-05 17:05:00
作者: askajay ( askajay)   2020-12-05 22:22:00
鸡婆订正:谁“准”你缩写
作者: gladopo (glad)   2020-12-05 22:56:00
我也有这样,但我觉得就是给想成为有钱人的鸡汤文
作者: Nasta (Nasta)   2020-12-07 18:45:00
以前有人问过有钱人老师,老师说本书harmless
作者: bruce3166 (bruce3166)   2020-12-15 11:59: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