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生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卑与超越

楼主: neiltsang (CatLulu)   2020-11-06 05:39:18
如果有人问我:我读过最差劲的书,是什么?
我的回答将会是,没有读《自卑与超越》。
https://imgur.com/S1KQT69
对,很荒谬的文不对题答案d(`・∀・)b ,却是实际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因为,
人生的意义有时候并不是追求“好的答案”,应该要追求的是“好的问题”。
为了错误的问题寻找解答,就像是走进迷失的荒野里卖力奔跑;
拥有正确的问题再开始行动,
就像是拥有了罗盘与天文知识后,从平地一路到登峰造极。
也许依然需要漫长的攀爬,也许途中仍然会体力不支、想要放弃、看不见希望,
但是天空上耀眼的星星就在那边眨眼著,好像告诉你:“我们距离不远,你也能靠近”。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世界(ゝ∀・)。
阿德勒这本书从早年记忆,家庭还有学校,以及朋友同侪开始讨论起。
很关键的点出,为什么人会有些失能的表现,为何犯罪者会决定犯罪的心理机制?
还有“家庭重要性”,应该扮演怎样的脚色。
很重要的是“权威并不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导师都一样(甚至是我们的社会)。
本书强调的是“合作”。
如果要说哪一个词语贯穿全部作品核心指标意涵,那很明显就是合作。
不只是小孩/罪犯需要合作的能力,“家长与导师”也是,甚至更需要。
也许我们的老板跟政府机构也要好好的理解(无奈^^)。
理解了这个转变现实的观点,会开始逐渐明白那些被社会视为失常与异常的行为理由。
可想而知大多数学校死古板的老师,用权威压制学生导致的反效果。
为何那些"坏学生"更屌儿郎当?
为何那些"坏小孩"总是不听长辈的"苦口婆心"?
也许以下是过去旧时代的(甚至到现在依然主流)的思想:
教育不就是要“教育”吗?
家长是一家之主扛起“教育责任”,让小孩闭嘴、让小孩别做一些自己的决定怎么了?
导师是学校的根基,领薪水负责把学生训斥的安安静静、改善痛斥他们错误的品性怎了?
这些东西有什么错?难道要完全放任他们自由发展变成社会“败类吗”?
然而讽刺的是,所有的“败类”、不被家长希望的“心理疾病”诞生,
都来自于这种教育。
对,“教育”(((讽刺啊讽刺ヽ(・×・′)ゞ)。
让我解释一下完全改变众人已知的观点,
一个你可能现在也有“完全错误”的观点,而且是你深深相信的观点。
“杀人犯都是家长没教好”。你,乡民,每个人都有可能把那错误怪罪到"家教"上。
事实是这完全错误。
*更正:没教好一词不准确 应为:"都是家长没在教育啦" "都是家长不管小孩"
真正的真相是:“通常杀人犯反而是被过度教育的!”
他们生存在家教很严的环境。
Jennifer Pan就是一个案例。
欺骗家长,找男友合谋弑父,背景就是被父亲严格教导、跟踪发现她交男友。
《谁都可以就是想杀人》这一本书谈到日本随机杀人犯也都有类似情况。
是不是完全颠覆想像?
跟文化里教育的方针“不打不成器”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学校那些以权威的教育其实跟虎爸虎妈是没有差别的。
阿德勒在书本中贯穿的合作就解释了这背后的机制。
学生本身失去了"合作的能力",显然是因为家庭教育没有教给他们合作的功能。
如果导师们却用要自以为帮助、教育的心态,透过“权威”二度带给孩子压迫,
那么经过孩子多次被对待的经验,就会认定这个世界是敌人。
这个世界是不可合作的部分。
于是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犯罪的犯罪,
其他人有的行为正常却是拥有一辈子的创伤,永远都可能摇摆不定变成崩坏的joker。
"I would never call my students trash"
-Great Teacher Onizuka
这是麻辣教师GTO里面鬼冢的名言。
讽刺的是没受过教育的他,才真正知道该如何教育学生。
合作。
https://imgur.com/8xJggB0
看完这本书,终于,
探究自己的人生意义至少有了清晰的箭头,指著光亮的方向。
作者: bigjudy (bigjudy)   2020-11-06 14:45:00
其实过度教养或权威教育也是“没教好”的一种所谓“教好”一个孩子,必须要兼顾小孩的身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只是“严格教养”绝对是不足够的。
作者: ace9999 (王牌)   2020-11-07 00:35:00
这就是无情的管理,不是教育,这是”不会教”
作者: koalaq (忘了)   2020-11-15 18:34: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