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抽书/作者访谈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20-07-24 12:41:56
文章好读版 + Podcast访谈版: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23cul001/
文末有抽书活动办法:)
全文文字版如下:
========================================
这集《语言好好玩》与平安文化合作,特别邀请到任教于法国索邦大学、同时也是《哲学
新媒体》主编的孙有蓉来谈论哲学的“论说文”。
每年法国高中哲学考试总会引起各地媒体的关注,这些高中生都需要写作论说文。实际上
要做一个好的论述并不简单;它不像我们只是记载“今天天气不好”这种客观事实叙述,
而是要加入我们对于该事件、议题的感受、态度与想法。这次的讲者有蓉将会分享新书《
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中谈论“论说文”的部分,让我们看看论说文为何这么重要,以及
哲学家是如何透过逻辑来安排思绪,并将思绪转化为文字。
受限于篇幅,这次的访谈将以大意形式呈现,但有相当多精采论述、举例只有在Podcast
才听得到,请一定要收听哦。
Q:“哲学”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学哲学?
面对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蓉认为简单来说,哲学可分成两个不同面向的能力和训练,
不过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第一个面向,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思辨教育、哲学思辨,它讲究的
是方法、逻辑、论辩是否严谨;另一个面向则是“哲学内容”,也就是哲学家们的确切思
想有哪些。
“哲学”所探问的,是人类面对世界时所产生的所有问题与疑惑,也是好奇所认识的世界
是否如此理所当然。因此,哲学家都是从很简单的问题开始的,例如“这个人是不是我的
朋友?”在探问的过程中为了讲求精确,哲学家需要借用语言的结构把思想界定得更清楚
,为求每一层的思路都是精确的,所以像是刚刚的问题,我们在回答之前就必须先定义何
谓“朋友”。
换句话说,思辨能力与逻辑论证是承载哲学内容的外在形式,就像是一个容器一样,而它
承载的东西就是哲学内容、哲学家的思想。
Q:呈现论述最常见的载体之一就是“论说文”。请问论说文有哪些架构呢?
由于论说文写作通常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所以有蓉特别将“起承转合”改变成“
启呈转(展)合”。因为过去的起承转合只有顺序上的意义而已,但论说文需要有逻辑上
的衔接,所以将它转变成“启呈转(展)合”,就可以让文章内每个段落都有逻辑上的功
能。
写作,总是希望能让别人听懂。所以“启”(也就是文章的一开头),我们需要先提出主
题,让大家知道文章要讨论的主轴;再来,就要说明文章将会用什么切入点、面向来讨论
主题,这样才能把讨论限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读者才能够知道你文章接下来的走
向。所以“导论”是论说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Q:那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导论呢?──谈“叩问题目”
事情之所以有讨论的价值,一定是因为这个议题有“张力”存在;若能在导论的一开始就
把这个张力展现出来,观众自然也能被吸引,这在有蓉的书中称为“叩问题目”。
以“艺术作品必然美吗?”为例,这个问题本身的张力就很明显了:每个人都有可能觉得
某个物品明明不够美,为什么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所以,我们就可以从自身的经验着手
,让读者也能同理感受问题的张力。不需要担心以自身经验出发会有问题,因为接下来的
讨论就需要把问题抽象化、上升成“议题”──为什么“艺术作品必然美”是一个值得讨
论的问题?接下来一系列的探问,都是在帮助作者和读者厘清问题;就像把积木拆解开来
,一个一个处理完后,再把它们给拼回去。
不过有蓉也提醒大家,切入题目的方式需要考虑受众。如果今天面对的受众是一般社会大
众,以个人经验切入就会是个很不错的角度,让大家很快地知道为什么今天要讨论这个题
目。
Q:导论的第二步是“界定题目词汇定义”。那我们应该如何界定一个词汇?它背后的用
意又在哪里?
“艺术作品必然美吗?”是2017年法国高中生哲学考试的其中一个题目。面对这样的问题
,有蓉说法国的老师会请学生─拿到题目时,先把每个概念都挑出来讨论;如果题目内有
“逻辑连接词”就更需要注意。举例来说,这题就有三个概念──“艺术作品”、“美”
以及逻辑连接词“必然”。找出关键概念后,就要开始去界定这些词汇。
我们常会以为思想的结构和语言的结构是一样的,但思想其实更模糊。如果我们没有特别
用语言把每个元素都排列出来,思想会糊成一块。所以界定题目词汇定义,就是慢慢地把
概念的定义界定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讨论。
法国高中哲学考试并不是在讨论是非,而是希望看到学生思考的过程。举例来说,“艺术
作品必然美吗?”我们可以先开始尝试界定“艺术作品”的定义。艺术作品如果定义成“
没有用处的摆饰品”,它能包含所有的“艺术品”吗?会不会有例外?像是“圣诞树”符
合了上述的定义,但我们却不会认为它是艺术品,那就代表这个定义还不够严谨。
为求严谨,或许可以加上“有工艺、有技术”来定义艺术品;但这个定义却又不能包含近
年来新兴的“观念艺术”,像杜象的《喷泉》(Fountain)并没有实质上的技术可言。所
以,这个定义也还不足以定义艺术品。
经过一层层检视,原来“艺术品”可以由一连串的定义来界定。当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呈
现出来后,就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些概念和“美”又有什么样的关连。
刚刚谈到的逻辑连接词“必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使得文章最终需要回答“必然”
或“不一定”。如果“艺术作品必然美”,那就需要证明界定“艺术作品”时已经蕴含了
“美”,才能符合“艺术作品必然美”的结论;反之,如果它们在逻辑或因果上不相关,
就不会得到“必然”的结果了。
Q:导论的最后一步是“组织问题意识”,我们需要如何处理?
有蓉提醒,在论说文的导论内通常只会以几句话写出问题意识的“大纲”,也就是文章接
下来要处理的问题是什么。
“艺术作品必然美吗?”这个题目我们一开始若以经验谈起,接下来或许就可以从“美是
不是个主观的经验”的角度切入;确认了切入角度,便可以讨论美究竟是客观还是主观。
不过,这个主/客观的讨论也可能会走到死路,尤其实个人偏好、个体差异就有可能让论
述走到死路;所以,在组织问题意识时,我们需要去翻转这个矛盾,让它不再只是个人差
异上的问题。
在《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中,有蓉跳脱了讨论“美”是主观/客观的死路,将“美”反
过来界定出来成有能力激发起某种感受或吸引我的某种冲击感的物品;这样的定义就不会
有主观、客观这种“物”性质上的问题。
从问题意识的组织,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思想的动态,它的思路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先
以一般感受、直觉开始破题,中间讨论“美”时可能会发现走到了逻辑上的死路,所以又
想办法走出这个死路,把“美”改换成内心的某种感受;这样的转换使得接下来讨论的面
向又不一样了。
Q:要如何训练论说文的能力呢?
从零开始的话,有蓉推荐大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别人怎么写文章。哲学系常会要求学
生要阅读哲学家们写出来的东西,这训练不但可以知道哲学家是如何组织出他们思想的,
也可以反问自己是否有能力把资讯重新建筑成原先文章的方式。这些过程,就是在训练自
己的抽象化能力。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作者如何安排、组织文章,相对来说,我们也会更清
楚要如何组织自己的思绪。
在知道对方如何组织文章后,我们也可以再进一步质疑:我为什么看得懂他所写的内容?
我为什么看不懂?甚至是:我为什么不想看?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不但可以分辨文章的好
坏,也可以知道未来要生产论述时,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思绪,读者比较能够理解。
Q:哲学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蓉提到,以日常生活来说,哲学形式上的思辨能力是在生活中最容易使用到、但又最难
找到好方法进步的部分。思辨能力、抽象能力是一个原则、方法,它对有蓉来说最大的影
响,是未来面对到复杂的情况、环境时,她能快速地分析大量的资料,并把庞杂的事物切
割成小部分来分别处理。
哲学的思辨能力牵涉到几个层面:一,我们面对问题时,能不能把情况化繁为简?二,我
们能不能分出优先级?三,我们能否判断事情的权重,即什么是核心、什么是边陲。
有蓉认为,哲学的思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人在处理事情时,很少去分析做事情的先
后顺序。例如,这些人阅读时可能倾向以“维基百科”的方式大量吸收资讯,却不忘记自
己原先的目的,使得本来想要理解的事物无法透彻地理解;又或是他们做事可能没有章法
,处理事情没有安排先后顺序,导致最后事情做不完。所以对有蓉来说,哲学的思辨能力
就可以帮助她在思考和做事上会比较有效率。
哲学内容对于有蓉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哲学做为一个大家认为“没有用的学问”,是
因为它没有办法拿来解决特定的问题;但也因为它没有一个特定的对象,所以所有东西都
能成为哲学讨论的对象。哲学一刚开始是因为人类好奇而开始探问的活动;而且人永远都
会有烦恼、疑惑,都会有无法理解的事物。所以,哲学便能帮助她更理解这些烦恼从何而
来,也能知道选择背后蕴含了什么样的结果让她可以进一步做选择。
这集《语言好好玩》谈到了什么是哲学、如何用哲学的方法来组织论说文,以及论说文的
导论应该如何组织,甚至是哲学可以对我们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集也会抽出有蓉的
新书《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共两本,请大家到镜文化Facebook粉专、镜好听Instagram
参加抽书活动哦!
====================================
《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抽奖办法
参加活动即可抽平安文化出版社提供的新书《笛卡儿的思辨健身房》;
请仔细阅读下列活动办法。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0/08/06 23:59;2020/08/07晚上公布得奖者两名
抽奖办法:
1. 按镜文化Facebook粉专赞,或追踪镜好听Instagram;每个平台各提供一本新书。
   镜文化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mediaculture
镜好听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2. 至镜文化Facebook粉专或镜好听Instagram的贴文下回答下列问题:
‘你对“哲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注1:本活动欢迎世界各地的听众参与,但是碍于寄送问题,中奖者若无在台湾国内可寄
送的地址,奖品将候补给下一位幸运儿。
注2:于中奖名单公布后24小时内若未回复联络资讯,即视同放弃资格,将自动递补下一位
得奖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