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希望之线

楼主: jerry1119   2020-06-23 20:18:01
网志版
https://jhe116.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3.html
(以下涉及《希望之线》和《放学后》的剧情)
有好一阵子没读东野圭吾老师的作品了,最近意外获得这本《希望之线》,抱着不看白不看的心态就读了。
东野圭吾老师的作品一直都很有大众性,且本作的译者仍是值得信赖的王蕴洁女士,加上可能是近期刚好看的都是一些比较硬的非文学书籍和设定较为厚重的小说,读起《希望之线》其实有种喘口气的感觉。我自认是看书速度很慢的人,《希望之线》也只花了我大概半天多一点的时间看完,以我的速度来说相当惊人,可见本书有多平易近人。
虽然很久没读东野圭吾老师的作品,但对于他偶尔会融入伦理议题这点有算是有点概念,尤其是跟生命相关的议题,以脑死为主题的《人鱼沉睡的家》即是一例,而《希望之线》则是以试管婴儿来翻新“抱错婴儿”的题材。
《希望之线》分为两条故事线,一条是花冢弥生命案,一条是松宫脩平身世之谜。这种故事线共同进行的方式,尤其在推理小说中(日本推理小说更是如此),最后经常会汇集成最后大结局。有趣的是,《希望之线》没有硬是将这两条不相关的故事线兜在一起,而是让两条故事线以平行线的方式相互对应,再以松宫脩平这个角色作为连结:
汐见行伸和怜子夫妇后悔著,若当初陪同儿女出门也许就不会让儿女丧命。这一路下来导致当两人得知因为疏失,怜子透过体外受精怀得理应是花冢弥生和绵贯哲彦的孩子时,仍然执意要生下来,最后虽然对行伸是圆满结局,另一方面却是弥生永远无法和还子相见、撼动哲彦生活的结局。
另一边,芳原真次后悔著,若当初陪着妻子亚美也许就能挽救亚美生活无法自理、恋人死亡的局面。背负著沉重的罪恶感,真次离开妻子克子和儿子脩平,回到芳原家。最后虽然真次已然意识不清,但意义上脩平仍是与生父正式重逢。
同样是以懊悔为出发点,一边是非恶意地占有别人的孩子,一边是留下自己的孩子;一边留下的是令人怅然的缺憾,一边某种意义上也是圆满。两条平行的故事线互相辉映,构成《希望之线》。比起以议题引入批判性思考,《希望之线》更着重于身在这个议题的情境中可能面临的情感渲染。
但也许是太过着重于情感的部分,《希望之线》的故事意外地粗糙。《希望之线》读起来有一种为了结局而牺牲角色和剧情仓促感。
剧情上,例如萌奈因为长得跟爸妈不像就直接得出和父母没有血缘关系,作者花了篇幅在写行伸和萌奈的紧张关系,结果就是导致这样的关系的原因写得草率。另外不断强调萌奈长得和弥生中学时一样,都有一种“这样写比较方便”的感觉。
除此之外,多由子的背景、亚美和弓江的恋情,也有一种最后一刻塞进来、“这样写很可怜吧”的感觉。这些部分都不是那种不堪入目的差劲安排,但读到的时候都有一种违和、不对劲的困扰感,以一部用感情渲染作为诉求的作品来说相当扣分。
此外角色也不甚理想。姑且不论重复出现的角色例如加贺恭一郎和松宫脩平,两人以外的其他角色实在相当扁平。这个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相当没有特色的好人:例如为了负责自己犯下的严重医疗疏失可以拿人生来赌的神原医生,还有一直想要有小孩、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不但有小孩而且还被他人知情不报地抚养长大仍一派和善的弥生,这两人的经历在其他推理小说里都可以是犯案动机了。
这并不是说《希望之线》须要一个反派,事实上我也觉得这部作品不须要有坏人,但这种明摆着是为了剧情方面而设定善良的角色实在是让人难以有共鸣。
追加一点:绵贯哲彦在第347页:“她(弥生)应该很希望多由子可以为我生孩子,这样她揪可以独占萌奈了。”这句也相当突兀。
然而《希望之线》真正让人困扰的地方,是书中呈现的价值观。这些散落在书中各处的价值观置入让人相当困惑。第一个就是警察查出弥生在死前一个月开始上健身房、保养皮肤后,即使弥生生前完全没有和男性频繁连络的纪录,警方仍然以“潜在男性恋人”为方向搜查,这点就让人觉得狭隘,有可能是作者便宜行事的结果。
然而除了这部分以外,书中仍有一些令人皱眉之处,举例来说:
“ 如果在分手之后还旧情难忘,通常都是男人。女人在分手之后,就开始思考以后的事 (中略)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经常听到前男友变成跟踪狂的事,很少听到前女友做这种事。’‘对不对?女人都调适得很快。’”(p.74)
这种话比起“东野老师真是洞悉两性”,更让人觉得“怎么有办法这么有自信地写出这种话?”退一大步,假设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好了,接下来这句也很微妙:
“女人脸皮很厚,也很自私。不管原本是谁的受精卵,既然是自己生下来的当然就觉得是自己的孩子,和基因根本没有关系!”(p.272~273)
为什么有办法把“受孕别人试管婴儿受精卵”这种罕见情境下的产生的想法说得像普世女性的共识让人百思不解?尤其是写出这句话的是男人这点让这句话变得更诡异。口语上难免会用“男人都是 ”、“女人总是 ”这种一竿子打翻一条船的说法,但就在同一页下几行,同一个人(怜子)又说道:
“对不起,我这个女人很自私。”
既然有办法这样说,前面又何必代表全体女性说话呢?
然而我个人最无法接受的是多由子这个角色,多由子在《希望之线》中是个想要有小孩,但却两度在遇人不淑之下怀孕,最后两次皆把孩子拿掉,日后遇到同样想要有孩子的绵贯哲彦,并成为多由子生命中的一丝希望。
读到多由子的经历时,当下就觉得多由子是同样是东野圭吾老师的作品《放学后》的裕美子的翻版。如果不记得这个角色的话容我复习一下(以下涉及《放学后》部分剧情):
裕美子是《放学后》主角前岛的妻子。裕美子想要有小孩,但发现怀孕后被前岛以经济和一些心理上的理由要求把孩子拿掉。最后裕美子与(前岛推测也想要生子)的工作上司相恋并联手杀害前岛,最后以前岛在临死前在心中对裕美子忏悔告终。
由于样本只有两个,所以我也没办法说这之中有一个“模式”,但这两个角色实在太像了。裕美子因为出场不多所以不是个太立体的角色情有可原,作者在《希望之线》最后用力描写的多由子仍然是个扁平的角色。
我觉得个中原因在于多由子和裕美子各自在一个女人将孩子拿掉的叙事中,都只是一个“堕过胎的可怜女子”,两个角色的作用是衬托上“有孩子的家庭才幸福”、或再进一步诠释的话,“女人怀孕还是生下来比较好”这样的寓意,实在让人无法苟同。
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推荐《希望之线》的原因。上面提及的价值观部分其实都没有很强烈,但当这些暗示平均散布于全书中,即使是隐约察觉,也很难让人尽兴享受整个故事。不过这并不改变《希望之线》的易读性,不介意上述原因的人还是可以一读。
最后注记,《希望之线》的推理要素相当少,为了避免有人抱了错误期待还是提醒一下。
作者: cashko   2020-06-23 20:57:00
很讨厌多由子
作者: loveswazi (ffff)   2020-06-26 12:56:00
蛮好看的啊 很台湾八点档的f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