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觇天命

楼主: pilipili0000 (。_。)   2020-06-01 21:51:53
《觇天命》
作者:公孙策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12/29
medium好读版:https://medium.com/@morvenhsu/3928f0ac1aef
———
成功都是因为天命所归?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更迭,在各个开国皇帝之中总免不了“天命加身”之说,以作为政
权正统之象征。传统中国虽以儒家为宗,但是从过去夏商周以至于汉朝以来,各种阴阳之
术早已深化于中国文化之中,加上幅员广阔,利用这种天命之说更能增加统治的方便性与
可行性。
天命在一般老百姓的心中,类似西方“君权神授”的概念,也就是说今天这个朝代的诞生
,一切都是“天”的旨意,而非人力所可抗衡,除了历朝开国君主总少不了天有异相或是
神蹟等乡野奇谈外,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皇帝被称为“天子”。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看天吃饭的文化让这种“天命”说更加稳固并且流行。这也是为什么
就算周朝与东汉末年的当权者民存实亡,但在各地的诸侯仍不敢妄然称帝,便是因为前朝
的“天命”并未结束,此时贸然称帝的行为名不正言不顺,反倒容易成为台面上的标靶。
————
但“天命”真的只是上天的旨意吗?本书书名《觇天命》(觇字读沾),“觇”义为窥视
与观察,便是想透过五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案例: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以及朱元璋
等成功建立“天命”的案例(曹操例外),借由其开国的过程来一窥所谓的“天命”之说
,到底该如何论断。
五位历史人物出身各异,有流氓阶级的刘邦、耕读世家的刘秀、宦官后人的曹操、贵族子
弟的李世民以及赤贫阶级的朱元璋。出身的阶级直接影响了这些人遇事的态度与价值观,
但是这些人都击败了当代的竞争者,成功建立了一番功业。
————
在此特别谈谈唯一未建立天命的曹操,曹操之所以未能于在世时称帝主要原因有二:
曹操胜利的一大原因便在于其采行的策略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实际上虽是挟天子以令
诸侯,但是这种策略带给他行为的正当性,不过也让他很难做出篡位的行为。
其次是当代的竞争对手如刘备与孙权等,皆与他拥有相同的特质,也就是知人善任,而且
头脑清楚,对手们总能维持联合对抗曹操的策略,让他在吃了赤壁之战这场败仗后与帝位
从此绝缘。
而历史上曹操曾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代表曹操实际上有称帝的野心,
但是却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所以便想遵循“周文王模式”。
所谓的周文王模式便是指、当年商纣王无道,天下民心几以归于姬昌,但是在姬昌死后、
其子姬发才讨伐纣王以建立周朝,接着才追尊姬昌为周文王。
换句话说,曹操希望其子能够篡位后再追尊其帝号,如此一来曹操便不用背负篡位的骂名
,还能够被历史记载为开国皇帝,而其子曹丕并未让其失望,在篡汉为魏时追尊曹操为武
皇帝。
———-
作者在讲述了五位主角逐鹿胜利的故事后,对于天命的探讨可归于两点:
“得人心者得天命”
天命与其说是上天所授意,不如说是得到民心的支持。《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
而应乎人…”,所谓的顺天应人就是“顺乎天命,合乎人心”。
如同百姓务农需看天吃饭,倘若今天的天子无法得到民心的支持,光是顺乎天命也无法使
国祚绵延。
“得人才者得天命”
书中五位主角在当代或许都不是竞逐者中最优秀的人才,而且价值观与处事风格也不尽相
同,但是他们都有个共同点:“求才若渴、识人用人。”,也就是这个关键让他们能够在
竞争激烈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常为人乐道的楚汉争霸中,项羽难道真不如刘邦吗?项羽败给刘邦的一大原因,就是项羽
在识才用人方面不如刘邦、导致其阵营中人才不济。刘邦帐下有萧何、韩信、张良、陈平
等名臣良将,项羽营中虽有范增却不能尽用。
《史记》中《高祖本纪》所载刘邦曾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
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对比到现代,虽然我们可能不如过去的迷信,但是所谓的天命加身之说仍让人津津乐道。
但得人才得天命的这种概念,除了可以适用在政治上,其实可以套用在各种领域之中。
我们不用绝顶聪明也不用极其优秀,但是必须要有识人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一个人的
力量总是有限,如何善用各种资源并与他人合作、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点永
远不会随着时代改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