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思维》苦恼如何寻找热情?为何不亲手创造它?
如何在这个普遍缺乏热情的从众世代活出最好的自己?你可以这么做
图文好读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dark-horse/
每当我们看到镁光灯下的成功人士,热情地畅谈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带着热忱
过生活、充满使命感、这是我的天职、我正在活出梦想”,你是否也曾闪过一丝念头:“
我的热情在哪里?”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决定起身“寻找热情”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找
起?
什么是黑马思维?
最近读到《黑马思维》这本书,作者是两位哈佛大学的教授陶德.罗斯与奥吉.欧格斯,
他们共同带领“个体性科学实验室”,推广个体性在学校与职场的应用。书中探讨“标准
化”与“个体化”之间的差异,让读者学习如何发挥个体化的优势,成就“更好的自己”
。
作者们的观点深得我心:“他们反对遵循热情,而鼓励自行创造热情”。他们也认为现代
的教育与企业还有个盲点:“建立标准化的系统,从系统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这种追
求效率的运作方式,让人们变成被系统拣选的对象,而不再是拥有选择权的个体。
书中定义的“黑马”指的是那些在传统认知下,原本不被看好的人们,最后却横空出世取
得非凡的成就。这些人们采取一种忠于自我实现、突破“标准化”框架、勇于探索未知边
际的思考方式,专注于“个体化”的发展,而非随波逐流。
因此,懂得发挥个体化优势的人们,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热情,不受限于标准化体制的
选项,活出满意且充满自我实现的人生。这篇文章里,我将回顾书中的论述历程,同时带
入我自己的想法跟经验。
标准化出了什么问题?
行销大师赛斯.高汀在某次受访时曾经谈到,公立学校是由工厂业主建立的,因为工厂里
需要更多顺从的员工,拥有权力的企业主会告诉你:“跟着我说的去做,乖乖在学校念书
,到公司去应征就业,好好做50年,下班回家看电视,多买些东西…”
赛斯.高汀受访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6E-wgq4Js
他认为,人们被诱导认为自己应该要跟随大众,社群媒体让这件事情更加恶化,还加深了
人们的从众效应。许多快速成功和一夜致富的噱头,争夺着我们残存的注意力。这些从众
的压力和无法实现的速食目标,使人们陷入痛苦与沮丧。
在传统的标准化协定下,“最佳方法”和“黄金标准”让主管和高层轻松许多,不必花时
间找出每个人的强项,再调整系统帮助他们发挥。然而,赛斯.高汀认为:“让我们真正
感到快乐的是掌控感,知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掌控力”。
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被挑拣
Netflix推荐适合的好片给你,亚马逊推荐适合的书籍给你,Youtube和电视替你做选择,
Google替你挑选搜寻结果,脸书和推特提供专属的动态消息给你。于是乎,这些企业仿佛
比我们还了解自己。我们看似有许多选择,到头来却没有什么是自己选择的。
你或许会说,我们可以选择要读哪一所大学、念哪一个科系、怎么靠文凭走出下一步。该
读企管硕士?进入科学园区?考取护理执照?参加律师资格考?于是,你想着“跟别人一
样,但做得更好”,这些标准化的目标,自然而然成为你的目的地。
到头来,你只是从他们替你准备的巧克力和挑一颗来吃。因此,对于吃不到巧克力的人们
,人生常伴随着巨大的失落与煎熬。于是,当我们又听到“追寻你的热情”这类建议,不
免怀疑是自己能力不足?见识不够?还是根本就没什么热情?
追寻热情是个糟糕的建议?
标准化的思维希望人人朝着单一方向前进。标准公式是,你需要知道目的地。如果你对医
学有热情,就朝着医学院的阶梯爬上去。如果你对电脑有热情,就设定一条通往硅谷的求
学之路。我们常以为的热情,不过是标准化目标逆推回来的选项罢了。
回想我自己也曾经迷惘,选择进入大公司任职,以为自己拥有热情的目标就是晋升公司要
职。后来才渐渐发现,我不喜欢职场政治、而是喜欢人际互动;不喜欢掌权发落、而是喜
欢用影响力助人成长;不喜欢严密的军事化管理、而是喜欢有条理地推动团队前进。
但是,对黑马而言:“热情不仅有很多方向,还会变动。关键是由你掌控,热情不是用来
遵循的,而是可以打造的。”关键不是遵循最炽烈的一股动力,而是妥善调和许多不同的
动力,越多越好。
这个观念加强我了信心,起初自以为的的热情,并“不一定要坚持不懈”,途中做出改变
或放弃,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是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依据自己内在的动力,去调整
和适应新的方向,逐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热情。
如何创造自己的热情?
作者认为:“遵循热情不用花多大力气,打造热情则比较辛苦,需要你认真地深入探索自
己,但报酬很可观。”如果你做的事情很符合内在动力,你会走得很精彩、很满足。反之
,如果你忽略动力,则会走得有气无力,甚至放弃再走下去。
要辨识自己拥有热情的强项,不是借由内省,而是要透过“实际的行动”。以我自己为例
,我试图透过经营部落格,逐步创造属于自己的热情。起初,只是单纯在Meduim平台分享
阅读心得,写的不怎么样,发文频率也不固定。
后来,感觉经营部落格的概念很酷,决定动手自架,发文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除了增进自
己的思考之外,还能影响更多读者接触阅读,形成一个正向的热情循环。起初不熟悉的各
项技能,因动手实作而渐渐熟练,进而发现更多待探索的领域。
而且,“创造热情”的概念也具备弹性,某些在你二十岁时耀眼燃烧的动力,到了五十岁
时或许就没有那么炽烈。寻求新的机会,新的动力,加以调整。热情就像是把喷枪,你的
热情可以将它点燃,但也可以与时并进寻找新的动力,让喷枪烧得更旺。
|当你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往往可以逐渐做得更好。
如何评量自己的热情?
你或许会问道,什么时候才能确定“自己创造出了持之以恒的热情?”我的看法是:“你
连续几天早上,闹钟一响就马上起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强烈一点甚至于:“你有多
常在闹钟响之前就起床?”
这里指的并不是那种睡不好的情形,也不是因为失眠而造成的“不得不早起”。这种感觉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澎湃,在早晨刚睁开眼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展开新的一天。似乎有股
无形的驱动力,引领着自己离开温暖的床铺,踏上全新的旅程。
我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的感受特别深。自从开始架设部落格,频繁地阅读与写作
分享,在过去的一年间,我维持每天六点起床开始进行晨间仪式(瑜珈、写作、阅读),
包含所有周末与假日。在闹钟响之前的5分钟醒来,也是常有的情况。
回顾起来,比起自己30岁之前,每天过著自动导航模式,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这种改变
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我不敢很肯定地说,每个人的热情都是以这种样貌呈现。但是,当你
创造出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也乐在其中,整个人肯定有哪儿变得跟以前不再一样。
真正的目标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与另一本书《恒毅力》论点有所差异的地方,不是要我们傻傻地坚持达成目标。而是在朝
著原定目标的路上,持续锻炼与开拓视野,不害怕采取不同的途径,拥抱踏出舒适圈的勇
气。重点不是跟标准化体制下的别人比,而是跟强调个体化特质的自己比。
标准化认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就卓越,体制该挑出别具天分的人,然后好好奖励他
们”;反之,黑马则认为:“人人都能成就卓越并实现自我,体制该协助所有个人把潜能
发挥得淋漓尽致”。是的,每个人都能成就卓越。
作者维鼓励人们忽略目的地,关注手中的机会,而非道路的尽头。就像在登山一样,寻找
身边最陡的山坡,采取适合自己的爬山策略。不要试图爬别人的山,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
合爬的山。
我很喜欢作者们对于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诠释:“黑马追求的不是众人眼中的成功,而
是心中最好的自己的样貌。你的目标是成为最好的你,而这并不妨碍别人做最好的他们。
”
后记:当一匹脱缰的黑马
我非常推荐《黑马思维》这本书,给在标准体制下感到载浮载沉的学生或上班族,体认到
自己可以透过不断实践与尝试错误,磨练技能进而发挥自己未知的潜能。也推荐给父母、
老师、企业主,认识传统标准化的盲点与弊端,不要扼杀拥有无限潜能的黑马。
“直到我走上曲折的道路,才终于以自己为荣”,读到书中这句话时,让我久久不能自己
。对于勇于创造自我的黑马而言,这条路或许艰难、或许罕无人迹。但懂得培养独立思考
、发觉内在动力、掌握个人发展策略,才能在这个高度从众的世代,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如同知名作家提摩西.费里斯在《人生给的答案》书中引述作家尼恩的名言:“生命格局
的大小取决于勇气的多寡。”成功取决于愿意跨出舒适圈的对话与行动。他发现最充实又
具影响力的人,都认为他们的人生旅程有25%在追寻自我,剩下的75%则在创造自我。
最后,引用《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的这段话:“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
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总有些人,他们一辈子注定要活到极限,一辈子
都想触碰自己能力的边界。”期待你也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黑马。
|直到我走上曲折的道路,才终于以自己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