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生死之间》。
我个人2019年最推的书,是曾宝仪的《50堂最疗愈人心的说话练习》。
2020年,前三名推的书,一定有这一本,柯文哲的《生死之间》。
这本书照惯例,前面都有推荐序,可以把它跳过,直接去看柯文哲写的正文,分两大部分
,前半部分是在台大医院工作的故事,后半部分是他当台北市长以来的看法、政治的想法
等。
我觉得阅读这本书,最好先把成见放下,就以白纸的心态,阅读一个在台大医院工作30年
的人写的书,这样就好。
当初会借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刘真被装叶克膜,我搞不太懂那到底是什么,就借来看,谁
知道书到手的时候,刘真已经过世了。
然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好医生”。医生因为忙碌的关系,很少写书,我之前
看过的书也只有一位左撇子的女医生(吴妮民)所著的《私房药》,用散文的方式隐晦点
出医院的二三事。没有像柯文哲这样,直白的述说,在外科医院、加护病房里,每天过得
是什么样的日子。
柯文哲提到他当见习医生的第一天,就是一对夫妻度完蜜月回来,新郎被鹰架砸到头,脑
死,送到急诊室的事件,生命的无常、医生的无力,就是他学到的第一课。
随着当医生的经验越来越多,会开始遇到许多挣扎,像是把人救起来之后,但是他会活得
很惨,这样要不要救?“惨”到什么标准才决定要不要放弃?不管活着的代价也要救人
(比方说切除四肢),还是尽力让人走得舒适,哪个才是外科医师该做的事?
加护病房只有20张床,如果卡在一个没有救治希望的病人身上太久,相当于压缩到其他有
希望救治病人的机会,这中间,救与不救,该如何取舍?
柯文哲提到,医生也有自己的心魔要过,假设医生在一个病人身上花了30小时手术,最后
病人还是要离开了,往往努力抢救、无法放手让病人走的,都是医师,因为他不想让他之
前所耗费的心力白费,等到病人过世后,医生其实心理受创都很严重。
这本书柯文哲也有提到许多台湾的医疗现况,像是跟配偶解释先生要不要开刀,但其实决
定权在婆婆身上。或是如果接下来开刀,有很高风险会成为植物人,有的医师会先跟家属
聊天,问问他们的兄弟姊妹、收入等,如果病人家境不好,无法承担照顾病人的风险,有
些医师会做主就不开刀了。
还有柯文哲也提到,“死亡是不可预测的”,就算这个人明天就会死了,还是有一成以上
的医生当天巡房后,认为他可以活着出院。如果这个病人七天后会死,会有四成以上的医
生,认为这个病人是可以活着出院的。柯文哲根据这个研究做出一个结论:就算病人很接
近死亡,医生也不是能做出精确诊断的。
这本书里面,柯文哲真的说出很多金句,像是:“家属如果有疑问,是我们做医生的解释
不清楚;家属如果一问再问,就是我们态度不够诚恳。”柯文哲从家属的角度去看待医疗
行为,其实很贴近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像是家属的焦虑、罪恶感、自责等,所以有的家属
会一个问题问五遍:“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救他?”柯文哲说,因为了解家属的感受,
所以他都会这样回应:“你们都很孝顺,阿伯是年纪大了,运气不好,年纪大不是任何人
的错误,运气不好生病也很正常,我们外科医师的刀也开得很好,医护人员都很尽力了..
....”(把所有可控因素都说出来,好让病人家属不再内疚与自责)
书中也有提到许多器官捐赠的事情(但其实我不是很清楚原本的事件,反正就是顺顺的看
柯文哲说,当初器官捐赠制度是如何,他觉得哪里不好,所以改革成怎样的制度,后来好
像因为爱滋捐赠,导致他被攻击,最后离开医院。)
不过我比较想了解的是叶克膜,柯文哲说这是“跟上帝买时间”的机器,这个人心/肺/肾
不行了,先装叶克膜撑一下,把受损的器官换一下、修复一下,然后叶克膜就可以拆下了
。叶克膜在1994年就开始使用,直到邵晓铃事件才一砲而红,但其实叶克膜不是万能,失
败的例子更多,柯文哲说,他曾经被病患家属质问:“为什么邵晓铃救得回来,我们的亲
人就救不回来?”他只能无奈的说,他是人不是神,不是每一个病人都救得回来。
不过,就算有了叶克膜,也是回到老问题,“救与不救”。如果只有1%的机率可以活,那
要不要装叶克膜救一下?如果装叶克膜会出现并发症、变植物人、截肢,那要不要装?因
为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所以柯文哲说:“请上天赐我勇气,让我克
服我能克服的东西;请上天赐我谦卑之心,让我接受我不能克服的东西;最后请上天赐我
智慧,让我分辨两者。”这话真的超有深度。
后来叶克膜被滥用(柯文哲有解释,叶克膜使用的条件),但有些台湾医生后来为了避免
被告,不管这些条件,都先装了再说,这样的使用,也是一种医疗与人力的浪费。
感觉打得有点多,但因为真的很爱这本书,觉得学到好多。如果病人病得太严重,感觉没
救了又随时会死,医院反而不收,因为“住院要写病历,死了出院又要写病例,很麻烦”
。
柯文哲许多人生观我真的满欣赏的,最后七页的结语必看:“我见过许许多多医学系的学
生,他们刚毕业时充满热情,结果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栽跟斗,或者被告了两次之后,性
格大变,从此愤世忌俗,再也没办法对病人友善。
可是,人生经常是我们努力对人家好,但人家不一定会对我们好。我一直觉得,至少99.5%
的人会友善待人,所以尽管很多时候你心怀善意,得到的却是口水,但别忘了初衷,不要
为了那极少数的0.5%,放弃大多数的人。
请认真过你的每一天,因为人生是有限的。就因为人生有终结,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保持
你脸上的笑容,认真、快乐的过每一天。”
他说的这段话,很多职业都适用,但我也期许自己跟他一样,如果我因为路上遇到的一两
个不好的经验,而丧失了我付出与微笑的能力,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跟大家推荐,柯文哲的《生死之间》,(个人排行榜)2020年前三名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