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aggiatore (▁音)》之铭言:
: ※ 引述《LoveSports ( )》之铭言:
: : 因为家人有阅读障碍,在找相关资讯。
: : 看了一部关于这方面的影片提到,
: : 阅读障碍者的角回或缘上回功能有问题,
: : 大脑会没办法在脑内把文字转成声音,
: : 但不转成声音就无法送到大脑负责理解的部位。
: 并不是,我的经验也不是。
: 因为有一些漫画是没有文字的,
: 但是多数读者都能理解。
: 中文本身并不像外语,主要是靠视觉让人理解其意,
: 拼音文字也许主要是靠听觉,
: 但汉字可以运用在每个地方发音都不同的土地上,
: 譬如我们可以容易看懂很多日语词汇的意思,就算不知道日语发音。
: 古代用一样的汉字不同的古音,
: 到现在发音不同了还是能让人理解那字含意。
: : 看了该影片很好奇,网络上很多在教人速读的文章,
: : 很多有提到速读的时候有个方法是不默唸,
: : 不要在内心发出声音。
: 这个可能就是视觉文字的优势。
: : 想请问速读是不是其实还是有在心中发出声音,
: : 只是太快了没自觉?
: : 还是说真的可以做到跳过转声音的大脑机制,然后直接进入理解的阶段?
: : 烦请知道这方面资讯的板友不吝指教,或是烦请推荐相关书籍,谢谢。
: 你认非得要转为声音的观念可能是来自拼音文字文化的研究,
: 而大脑认知方面的研究很多都来自英语系国家。
由于我个人的工作和兴趣对这部分有些涉略,提出一些浅见,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阅读困难,大致上分为先天和后天的型态,第一种就是天生的,
也是原po家人的情形。第二种是后天,例如脑部受损后造成的失语症或失读症。
先大致的了解阅读这件事,再去了解阅读困难会更清楚。
简单来说,阅读是一段历程,一开始文字讯号经由视觉这条路进入大脑,
然后由大脑来分析视觉符号的形、音、义;于是视觉讯号转化为意义让我们理解。
从这点来看,只要是这段过程任一环节受到影响,就会影响阅读表现。
(以上是许多理论的其中一种)
我没看原po指的影片,但可能讲述的是其中一种困难的成因,
这样的个体难以将视觉符号转为声音符号(形音转换),
他们通常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可能要花很多时间练习,或是相对而言比较没效率。
另外,板友提到的中文和拼音文字的差异。
过往来自西方研究,的确很强调“声韵觉识”对阅读的影响。
这个意思是把语音结合在一起还有拆解的能力,例如ㄅ-ㄨ-ㄚ,即便没有这个字,
大部分的人可以试着组合并唸出来;而听到“money”,可以分解成“ㄇㄚ,ㄋㄧˇ”。
(大略的举例,详细可以参考下面的书籍)
但近来中文的研究发现,有些中文读者即使没有拆解或结合语音的能力,
仍然能进行阅读。这显示了,中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对于阅读困难有不同的影响。
澄清一下,“声韵觉识”和“文字形音转换”是不同的。
但为什么形音转换很重要?
语言是一种符号,不管是什么形式(文字、语音、手势),学语言就是学符号。
从小,我们先建立声音语言(听、说),接着,我们再学习视觉语言(阅读、写作),
而视觉语言大多需要建立在声音语言之上,在阅读时我们把文字转为听过或熟悉的
声音词语来理解。形音转换只是我们学习文字符号的方式之一。如果学习符号有困难
(无论形式),那么可能不管是在听、说,或读、写的表现都会有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孩子如果他的听理解、说话的语言能力原本就有困难,
那么要建立阅读技能会更加困难。而其他的情况是,对于某种形式符号感到困难。
例如有些人用听文章的是比起看文章更能理解,这跟听觉和视觉处理速度不同有关。
以上提到的部分,就可以看到阅读困难的不同类型:
听说和读写都有困难、听说能力正常但读写困难、......。
我这边提到的是简略的概述,阅读困难的机制和类型仍然在进行研究。
有兴趣的板友可以阅读:
“声韵觉识、唸名速度与中文阅读障碍”这本书,作者是曾世杰教授。
这本书的作者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这本书提到他研究阅读障碍的过程,
其中包括许多论文、研究以及研究方法。能读到有这种详细的推演、解说研究过程
的书籍实在非常过瘾。我本身反复阅读花了许多时间慢慢理解,每次看都有不同收获。
希望有阅读过或是有相关经验的板友能分享或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