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更好》读后感:我的写作之旅如何体现书中的6个学习步骤
到底该如何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其实只需要掌握这些简单的步骤,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部落格图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这本书在说什么?
《Learn Better 学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国教育研究专家乌瑞克‧鲍泽(Ulrich Boser)
,他年幼时虽然被诊断为 “学习迟缓儿”,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学习”的技巧之后,成
绩开始大幅进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说是这本书的最佳代言人,他对学习的热忱在这本书
中表露无遗。
我很喜欢作者把学习的方法,拆解成各种具体的步骤,搭配许多真实的研究案例和成果,
颠覆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旧学习方法。例如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参与式学习”、“
经常回顾与反思”、“懂得寻找类比与关联”…等。
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方法背后,作者会详细说明使用的原因与时机。书中给出明确的执行
步骤,让无论何种资质或程度的人,都有机会采取书中的方式,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奥妙
。阅读的过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调,时而对自己提出问题,时而阖上书本反思自己的学
习历程。
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图整理这本书的精华之外,也回顾我自己经营部落格的“学习写作
之旅”,与这些学习步骤有哪些相关性,试着让自己朝向学得更好、写得更好的方向迈进
。
如何“学得更好”的6个步骤
在我回顾自己学习写作的历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张“心智图”来展现这本书提到的学习步
骤与技巧,诚如作者说:“心智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发现内在关系”。这些学习步骤之
间,彼此互相有关联;学习就是一场“心智活动”。
https://imgur.com/VGaoc6p
1.寻找价值:如果不想学,就不可能学得会。想要精通,就必须把自己打算学习的知识
和技能视为有价值的。学习就是理解某样事物的“意义”。
2.设定目标:在精通某项技能的早期阶段,“聚焦”是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想要
学的究竟是什么,并且设定具体可达成的目标。
3.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练习可以让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个学习阶段,我
们必须磨练自身“技能”,采取专门步骤来提升表现。
4.延伸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在掌握基础之后,“实际运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实自
己的知识与技能,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理解形式。
5.形成关连:要试着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不想只是知道某个细节或
步骤,而是要知道该细节或步骤如何与其他事物“互动”。
6.回顾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容易犯错、太过自信,所以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知道
的知识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从学习中学习”。
我如何学习写作?
回顾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学习步骤,让我很惊讶的是,竟然跟自己“学习写作的历程”十分
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选择踏入科技业就职,写作对我而言,就像是异次元的东西想都
不敢想。但是渐渐地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人、观察到很多厉害的家伙,发觉自己思想的浅薄
与无知,便开始投入阅读的怀抱。
只是,无奈记忆力和理解力毕竟不是超人等级,发现要把所学扎扎实实记录下来,才能稍
微加深那么点印象。所以开始试着写一些手抄笔记,然后在读到《自由书写术》这本书的
写作方法之后,被作者的观念说服:“自由书写、公开发表、接受回馈”,也因此开启了
我的写作之旅。
很庆幸的是,我也发现自己采取的方法,跟《学得更好》书中的学习步骤有许多契合之处
。以下我会将书中提到的6个学习步骤,搭配自己的写作历程,做个回顾与整理,也给有
心投入写作的朋友们一个案例参考。
1.寻找价值
回想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技巧不够?文辞不够美?管它的,“写,写
就对了”。我除了在读完《恒毅力》之后写下的“目标阶层”练习之外,主要是我时时记
得三个核心价值,让自己坚持不懈地写下去。
首先是“动机”:而立之年才爱上阅读的我,发现阅读对我带来莫大的改变,以及思想上
的启发,因此起心动念想透过自己棉薄之力,尽可能地把我从阅读体会到的美好,透过文
字传达出去。架设阅读前哨站部落格则是让这个理念更容易传达。
接着是写作对我的“意义”:我把每一次的写作,每一篇文章,视为一次的“自我成长”
。无论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观念上的,阅读不同书籍带来不同的体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旧
观点、整合成新的观点。
最后是“社群效应”:无论于职场、生活上,我期许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追随的领导人,我
对于一个好的领导人的定义,就是“能够影响多少的人”,因此选择公开发表自己的写作
。除了带来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馈与意见,还见到许多网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
,让我更乐于持续书写。
|人要在自己所学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经历之间建立连结,而寻找价值是做到这一点的方
|法,促使人们思索:“这对我来说为什么重要?”
2.设定目标
对于我自己的写作目标,起初并没有硬性规定自己的发文频率,刚开始在Medium写作平台
发表的时候,有一搭没一搭的,频率平均是2周一篇而且不太规律。后来我改变策略,想
要坚守我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学到最棒的一课:“唯有自律才能带来自由”。
我开始强迫自己每个星期要发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没有写完,
拖稿到周五、周六仍然要挑灯夜战,完成对自己的许下的承诺。因此我深刻体会到,当我
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实就算如期发文,我还是会把假日拿来阅
读和写更多东西)。
短年期的目标,是希望这两年内,能够完成100篇文章的发表,目前已经踏过一半,朝着
目标稳定前进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设定目标除了要“可达成”之外,最好还能多一些“
挑战性”与“强迫性”,毕竟,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多么懒,对吧?
书中提到一个特别的名词叫做“后设认知”,白话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发现
,时常观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学习者,成效会来得更好。在写作的过程中,则需要让自己去
评估自身的论点,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传达出什么样的讯息,无论是给未来的
自己,或是读者。
|写作活动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为在组织句子和段落时,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些
|重要的后设认知问题:谁会读这篇文章?他们了解我的意思吗?我需要解释那些东西?
3.提升能力
一开始在练习写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能力可言。我采取实验性质的方式,第一个是
对自己提出问题,有点自问自答的意味;第二个是重新排列组合阅读之后的书中重点,再
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书中提到,面对失败,是逐渐提升能力的好方法,这一点我倒是很在
行。
我试着用不同的文体和架构,去写每一篇读书笔记,同样抱持“实验”心态,去观察哪种
文体比较获得读者青睐,哪种架构容易获得回响。发表这么多篇文章以来,自然有热烈回
响的文章,以及许多无人问津的文章。
我认为,面对失败的态度,就是把它当成一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学到东西。实验至
今,我倒没有特别想定型在哪种文体,反而更广泛地尝试和冲撞,探索更有趣的写作方式
。毕竟,不要把获得关注当成写作的唯一目标,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随时坚守上面的三个
核心价值。
最后是《刻意练习》这本书也同样说过的,得到意见回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够
帮助自己进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谢对我的文章进行回馈与交流的读者,不但让我有更
多收获,有些建议也让我耳目一新。
也欢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讯表达对我写过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馈是我持续进步的
最好养分。
|告诉自己不要担心犯错,要把焦点放在改进上,把错误当成习得一点知识或技能的机
|会。
4.延伸知识和技能
我使用的三种手法,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第一种是我喜欢在文章里“问自己问题”,
然后试着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时候需要回顾书籍本身,有时候要前后参照,有时候甚至
得Google或找维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观念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每一次的提问,都是
一次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第二种是“教别人”,我很认同教学相长,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当我们读完
一个新的概念,若要达到可以教别人的程度,则必须让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办的到,这
时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时机。
第三种是“亲身实践”,我自己最有感的是,采取了属于自己的“晨间写作习惯”,让我
每天都能挤出一些时间投入写作。而这个晨间习惯,后来我也把《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
这本书的读后心得整理成很受欢迎的晨间习惯分享文,里面详细列举我自己起床后的习惯
,也持续使用至今。
|“教别人”就是一种知识应用:透过讲授某一主题,我们提供了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
|解,我们用自己的话清楚说明重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5.形成关连
把写作跟自己形成关联的方法,我采取的第一种,是我喜欢把阅读一本书的所学所闻,拿
来“跟自身的经验和想法做对照”,读的过程经常问自己“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或
者“我想从书里学到什么?”
因此,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喜欢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透过与自己产生关联,让写作
的内容更个人化,更能带来反思与回顾的效果,偶尔还能迸出崭新的思绪与想法。
第二种是把自己所学给“视觉化”,举我写过的《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篇阅读笔记为例,在文章里我把作者讲的七个成功习惯,重新组构成由内而外的四个面
向,再用“信任”串穿每个元素,画出一幅示意图代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最后,我习惯一边写作,一边回想的过程中,去挖掘以前读过的书目,跟目前读的书或者
写作的内容,有何种关联?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书籍跟我在写的东西,有什么“相
同”?再来回想有什么“差异”?
透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建立许多观点的连结,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这边阅读心得
就用过类似的方法,来对书中我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自我辩证与论述。
|投入学习时,要了解其中的关系、弄清楚因果、看见类比事物与相似之处。学习的目
|的是改变我们如何去思考某个事实或概念,也就是学会一套思脑系统。
6.回顾与反思
我自己阅读书籍之后,为了写阅读笔记或读后感,会去“回顾”内容主题的其他相关资料
。也就是同一个主题,我会尽可能多涉略几本不同的书。
例如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领域,我钻研被动式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广泛地阅读了不同切入
角度的书籍之后,重新读过一遍最爱的投资经典《投资金律》,才写下这篇获得不错回响
的投资文章〈真希望20岁就懂,投资理财最常见10个问题〉。
除了回顾之外,更重要的是透过写作,让我得以很专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写《世界并
不仁慈,但也不会亏待你》阅读笔记的时候,起初因为书中内容比较鸡汤,让我的思绪有
点儿卡关。
但是,我强迫自己学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蒙格所说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该如何避免错误,写成〈远离幸福人生的7个建
议〉这篇心得。
|回顾与反思是一种思维习惯,温故而知新,才是推动知识更新、反复运算的终极法则。
后记:学习是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我原本认为,“阅读是最好的学习”。但是,经过这一年来的持续写作,我才发现,“写
作是更好的学习”。我期许自己透过阅读增进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透过写作则深化了些理
解,甚至产生新的洞见。这种读写之间相辅相成的效果,也让我时时处于思绪活跃的状态
。
我很喜欢的知名导演昆汀.塔伦提诺随时随地都在看电影,当一个记者问他是如何成为电
影专家的时候,他无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问题激怒了,说道:“如果你放弃了生活中所有
的东西,只专注于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一点。”
从第一篇公开文章〈双11购物节买书分享〉,一路走到现在,专注于学习一件事情,何尝
不是如此。无数个绞尽脑汁的早晨与夜晚,努力地挖掘脑中的思绪,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
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让我感觉往前走了那么一点。
虽然,与许多博览群书、下笔如有神的前辈比起来,我仍像个学徒般刚开始摸索著,但每
当我回答自己的这个提问,心中又再次充满了坚定:“你有没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进步
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