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死亡

楼主: vyjssm (散人)   2019-12-08 10:27:21
死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
书店网络谈论死亡的书籍大概找得出几十本吧?
从图书馆,书店,收集到8本谈论死亡的书,
主要为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宗教观点。
死亡一直是一个谈话忌讳,都会用委婉说法表达,
如走了,安息,长眠,落幕,终点,离开人世等等,
因为人们害怕死亡,怕发生在自己身上。
实际上所有这8本死亡主题的书,都说明死亡本身
原本没有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
现在一般人赋予的是恐惧,恐惧到对所有死亡
相关事物都惧怕。另外也赋予死亡价值,有重于泰山,
有轻于鸿毛。
至于哀伤是死亡产生的情感、经济和社会问题。
研究死亡目的是要了解它才不会害怕,
不论是长辈或是自己的死亡;收集这些书是随时可
以查阅以便理性面对。
若要从在这8本死亡主题的书籍中,
挑选一本来对死亡议题做总体了解,
就是[凝视死亡的公开课]最完整,它实际是本教科书。
若只想知道如何面对年老后自己或长者死亡,那么
这里面最令人有感触的一本就是NHK做的节目
文字纪录[老衰死],果然很日本式,像樱花
凋谢,讲述也最温柔体贴;对于迟早要面对的人生终点,
最好也能这般经历。
1.凝视死亡的公开课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BEREAVEMENT
特地查了BEREAVEMENT这个英文,丧亲。
这本书作为教科书出版了快40年,这是第8版,
是这8本书内容最完整一本,因为它不断更新版本,
所有死亡主题的进展都收集到了。
这本书围绕整个死亡各议题,内容完整。
它本身主要采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观点,
讨论临终、死亡和丧恸。
死亡本来是生物生命循环一部分,
但人类的思考推理能力,会用各种文化、宗教术语
解释死亡的信仰体系,有相信死后世界,来世,灵魂鬼魂,
或单纯终结,各宗教,各文化社会,各不相同。
本书介绍比较全面,包括生物医学,人类学,哲学,宗教等
对死亡看法与作用。另外还包括其他谈论死亡书籍没有的
社会层面的丧葬仪式与行业以及法律层面。
比起死亡本身,我们往往更害怕死亡的过程:痛苦、孤独、
体力和精神活动的丧失、丧失独立能力、直到退化到
对别人极度依赖的临终情况。
所以临终陪伴者互动要温柔体贴,
因为死者在以生命教导没想过的生命意义。
自杀,非正常死亡包括死刑,对亲友的冲击与正常死亡
并不相同。尤其死于自杀,他们的亲属可能会承受更多、
更持久的痛苦,更需要协助引导走出伤痛自责,
好好过接下来的生活。
人生各种死亡悲伤,子女死亡,胎婴儿死亡包括流产,
失去父母,手足,配偶,朋友甚至宠物。
悲伤之后,意识到死者再也不会出现,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要学着承认死者已经去世,不会再回来了。
生活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因为这个重要的人死亡会在
我们的往后的生命中成为空白。死亡是成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经历别人的死亡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是一次成长,
因为我们必须适应没有那个人的生活的心理挑战。
生活会继续,我们也要与生命同行。
明白了自己会死,那就要抓住机会好好活着。
2.凝视太阳,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
作者为精神分析与存在主义的心理学者,精神医学大师,无神论者。
作者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围绕四个主题:
死亡、孤独、生命意义、自由。人类是唯一会对自身的存在
感到疑惑的生物,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
它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靠自己活出意义来无关宗教;
对于死亡看法非常实际,就是必须面对,而且最终是一人独自面对。
这本书是主要个人的专业辅导经验与体会,在75岁写的,
有心理+哲学观点;主要谈论死亡者本人心理,和旁人的协助。
他从[害怕死亡]开始,辨识[死亡焦虑],到如何克服与升
华,最后谈到面对亲友死亡的感想,自身的死亡焦虑,与职业建议。
3.死亡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Death,
原作1992 Robert Kastenbaum,中文翻译1996出版。
这本书是心理学观点,纯粹谈论死亡本身,
先从旁观死亡的真实过程开始,导入心理学看法,
死亡概念,心理焦虑,并把被[正统]心理学,
因无法验证而排斥的佛洛伊德生的意志和死亡本能,
拿来重新检验,认为是有价值的理论。
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最感兴趣的地方。
当代心理学,以科学为名,偏重实验技术,可重复测量的结果,
强调客观,公开、可观察、可计数,对于死亡的无法设计,验证,
因此认为同为化约,决定论的佛洛伊德的死亡本能,
包括整个精神分析,因为着重内省主义太主观,
都不是心理学研究课题。
所以死亡本能理论不能拿来解释、预测和预防自杀方面的失败,
似乎是这个理论的重大缺失。
佛洛伊德理论广泛,内容无论对、错部分都激发心理学后续发展;
就算反对也会举出一段来做为反面批判材料。
例如,存在主义派心理学根据佛洛伊德这句
“那些怕死的人其实是没有勇气去活”,认为是对死亡的恐惧,
形成我们“最深层的需要,就是去克服对死亡和虚无的焦虑”,
这也修改了佛洛依德理论。
但是我们生;我们死。假设我们也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去活和
一个悲观的“本能”去死,是否较眞实、有用以及有趣?
最后补充,佛洛依德在1931年与爱因斯坦的信件往来中,
爱因斯坦问:“为什么会有战争?”有趣的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已经找到和佛洛依德一样的答案。“怎么可能有一大羣人容许自己
濒临疯狂的边缘,而终至自我牺牲……?”
爱因斯坦问道,而且马上再加一句,
“唯一的答案是:人类心中自有仇恨和毁灭的需求”。
也就是两人皆认为自毁的潜能是眞实的,
无法从人类本质中连根拔除。
4.令人着迷的生与死,Death,副标题:耶鲁大学最受欢迎哲学课。
作者Shelly Kagan,以哲学观点,讨论死亡心理学与社会问题,
不像医学观点,讨论死亡过程,并接受自己不免一死,心理哀伤过程。
他采取物理论,破除常见有关死亡迷思,认为心智是肉体的功能,
死亡本质就是肉体的终结,死亡就是一切的终止,就像手机摔坏不
能再用,没有死后存活,永生问题。
死亡虽然不好但并不神祕,不必特别害怕;
死亡不比台灯、电脑或其他任何机器终究会坏掉的现象来得神秘。
我们终究只是机器,而机器一旦坏掉,就是走到了终点。
另外一个独特观点,就是探讨死亡的孤独,我们所有的都是独自
死亡,是身旁没有人?是有人但只有我一人死亡?是心理上的孤独感?
这些说法都经不起事实检验,作者都能举出反例;
所以作者认为独自死亡是无稽之谈,不过,作者也不知道答案!
这本书基本上否定宗教死后另有世界的观点,
以及传统哲学中灵魂、肉体二元论,根本不谈唯心论。
5.21世纪生死课Modern death,作者Haider Warraich是心脏科医生,
日常就是接触一线之隔的生与死,这本书是他从实务的观察与感想,
不是说理。
首先,医学观的的生命从细胞,细菌开始,人体就是亿兆计细胞细菌,
组成相互依赖,感知,为共同生存形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的死亡要从细胞说起,细胞的生死,都是正常程序,
最终都不可避免老化死亡;
如果细胞反常而拒绝死亡,就会变成癌细胞,最终还是-死亡。
其次,死亡该怎么定义?脑死?心脏停止?或是某种生命的定义或
征象不再继续?从新陈代谢,能否自我复制,成为一种不断提出
生命定义的过程,原因都是发现了对原先定义的反例。
医学进步,同样更改了人类生、死定义;
现阶段的定义为脑死,就算身体还有生命象征。
对于界定生与死,始终找不出令人满意的定义,
因为我们一直会发现违反死亡定义,仍然存活的生命。
死亡已从黑白分明的具体事实,变成是非难断的抽象概念。
医学进步,如器官移植,续命医疗抉择,家属长期照护,
另外也衍伸出一连串伦理、法律争议,到最后的最敏感问题,
如延命治疗的决定,安乐死,自杀,也就是[善终]的问题。
现代网络发达,包括医生与病患,也都能透过新媒介公开谈论
死亡的经历与看法,这样是否恰当?
不过网络也成了本人或亲人发抒感想,与人互动的心灵寄托。
但是对于接近充满伤痛的人生终点,如何协助善终,
作者认为仍然没有适当的答案;不过NHK访谈纪录的[老衰死],
有很好建议,不过[老衰死]是日文书籍[中文翻译],
本书作者应该没机会读到。
6.老衰死,日本NHK特别节目,访谈面临因年老死亡的本人,
亲友的分析纪录。老衰,就像落叶,慢慢枯委,
老衰死,才是真正的善终,面对老衰死,只要陪伴,道谢、
道爱、道歉、道别,不需要再做任何事情。
这本书纪录临终老衰死的现象与过程,
结论是即使身在这个医疗高度进步的时代,人在人生最后一刻
并不需要任何医疗,在最后一周会出现不再进食、饮水,
只有“嗜睡”,这时候尽可能什么都别做,静静陪伴守候在旁边,
顺其自然,到最终没有痛苦永远沉睡,才是最平静的方式”。
家属有这样的体认,也是接受亲人离去最好的调适。
最后一个问题,死亡时会不会痛苦?经常陪伴衰老死医生的经验,
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就能迎来无痛的平稳临终”,
因为临终者的身上,都看不见感受到疼痛或不适,造成的表情扭曲、
肌肉紧绷,因此没有感受痛苦。临终的身体是否会启动自然止痛模式,
除了类似医生对临终者的观察与推论,并无人体研究结论。
不过,老衰善终之外,人类还有各种意外惊恐、痛苦死亡,
也有有残忍天性,发明对人的虐杀手段,凌迟,火烧,
目的就是要让人死得痛苦,这种死亡经历大概在最后阶段也许几
秒钟才不觉得痛苦吧?
7.情绪心理学,作者冯观富,整本书出现[死亡]422次,
就是一种环境,生理,情绪,药物等,所导致的客观结果,
其中专门谈到死亡情绪的放在老年人死亡情结这一部分,
提到对死亡看法,心理,内容广泛,包括美国纽约911恐攻
死前短信,都令人有哀伤情绪。
8.死亡的意义,The Meanings of Death,作者John Bowker,
这本是宗教观点,5大宗教,犹太,基督,伊斯兰,印度和佛教。
其实对死亡看法,各宗教也搞不定,有一致也有对立,
不像1+1=2,不会等于3这么清楚明确,
都在各说各话,相信哪个?对世人影响却这么大!
前面几本看法虽然也谈到宗教,但其他部分都以客观事实为
基础的观点比较理性。
作者首先对两位名人马克思和佛洛伊德对宗教和死亡看法提出批评。
实际上20世纪3大思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和达尔文的演化论(佛洛伊德和达尔文都19世纪开始),
都是无神论,只挑出马克思和佛洛依德作为对照,漏了达尔文,
是挑柿子捏软的吗?因为共产主义已经失败,佛洛伊德精神分析
因为理论的不可验证,被现代心理学排斥,只有演化论能经得起检验。
而实际上几乎所有演化论学者,都是无神论。
这本书里完全看不到演化,达尔文这两个名词,不敢挑战的意思。
实际上达尔文为避免与宗教冲突,所以自称不可知论,
实际上是无神论的,不过因不愿与亲人冲突所以没公开对宗教做评语。
但是他的支持者赫胥黎,在一场著名的牛津大辩论,
以演化论压倒了神创论。
生物医学的进步也证实演化论的正确,这本书也没有提到医学对死亡
的观察与心得,整本书也查不到医学两个字。
作者: armchair (apriority)   2019-12-08 10:53:00
很棒的心得 给推我记得波伊曼 有一本 生与死:现代道德的困境好几年前桂冠出版社出的一套书 主要在谈应用伦理学 但是也涉及不少死亡哲学的议题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19-12-08 12:38:00
提出比较少见的书单,推一个。
作者: futureisnow (for long tomorrow)   2019-12-08 13:40:00
心得很用心
作者: abab6111 (我有六根脚趾)   2019-12-08 14:36:00
作者: jpgptt   2019-12-08 17:08:00
推,还有验尸法医鉴识的书,多元角度探讨死亡
作者: kimberly (kim)   2019-12-09 02:16:00
推 最近漫游者也出了一本诗集,“死亡赋格”,从诗看死
作者: tutuism (tutu*)   2019-12-09 13:31:00
作者: diana7696 (串烧)   2019-12-10 02:27:00
用心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