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拼教养:全球化、亲职焦虑与不平等童年

楼主: bekeing7 (^^)   2019-10-21 20:18:35
好读推荐:拼教养:全球化、亲职焦虑与不平等童年
推荐指数:★★★★★
网志好读版:https://reurl.cc/nVL6De
购买连结:https://reurl.cc/qDLmvD
做父母,为何变得这么难??
  
人们经常以为教养是个别父母的烦恼。
然而,面对不确定的全球化未来、扩大的阶级不平等,
种种看不见的结构力量与社会界线,正让当代父母集体感到焦虑与不安。
这本书真是非常好看,读起来非常过瘾
类似小论文的写法,字句精准且流畅
这本书是由台大社会系特聘教授蓝佩嘉
从城市到乡村,深入田野访谈近六十个家庭,并到学校教学现场实际观察,
扣紧中产阶级与劳工阶级的差异,分析台湾目前几种主要的教养模式,
追问为什么父母会做出某种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家庭与孩子的影响,
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很多亲子教育书一样
透过各种‘搧情式’的言语去描写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去挑动读者的情绪
让读者产生‘啊,那样当父母是错的,我以前就是那样被对待’那种方式
作者试图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不具批判的
以一个比较中性且尽量贴近社会科学方法的田野观察
去勾勒出城乡与家庭阶级对于教养风格差异
其实很多教养风格与观察读者早就略知一二
但是难就难在作者可以把那些非常细微的观察描写入微
在一个一个的故事以及田野观察里
好像看到了曾经的我们,我们的父母跟某个认识的友人
这些一个一个家庭教养,呼应了台湾的现实社会阶层与经济分层
这本书将作者所观察到的学校依据城乡与经济能力
粗略划分成几个具代表性的学校
分别是:贵族学校 蛋黄区的公立学校
蛋壳区的公立学校 另类学校 偏乡学校
透过这些学校的田野调查,企图勾漏台湾社会的教育风貌
贵族私立学校
作者观察到,送子女到贵族私立学校的父母,很大一部分斗在为全球竞争铺路
简单来说,中上阶级父母是全球化的得利组
他们透过跨国迁移进行求学工作经商
不仅取得学历外语等跨国资本,也将这些资本转化成职涯发展与财富累积
但在养育子女时,这些父母感受到的情绪不安更甚于其他家庭
他们的阶级与经验,让他们对全球化人才竞争有亲身接触
而此担忧下一代是否能继续保有经济安全
但是,在贵族私立学校间常见的远距父亲或甚至是经济比较
也常常发生在贵族私立小学中
蛋黄区的公立学校
作者观察到,在北市蛋黄区的公立小学父母大约分成两种
一种是原本就土生土长且长期居住在蛋黄区的父母
一种则是中产阶级,透过跨区送来就读
这两种父母相对于其他学校的父母
由于较注重教育与资讯流通发达,比较能介入学校教养
作者称之为‘协作组装教养资源’
这种学校,普遍呼应主流文化对正向教养,儿童自主权力的重视
特别标榜民主平等的价值,并透过人人有奖的方式来鼓励孩子
而家长的高度参与,虽然在某些方面能为老师分担工作
却可能强化了亲师关系间的潜在紧张关系
而这类的家长外包教育(补习)
则是通常想透过外包教育来化解教养文化矛盾,
回避亲子间因为教育产生的冲突
另类学校
作者已在宜兰的森林小学为例,
观察到此类的森林小学或是华得福重视自然成长
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学校也要求家长必须为孩子在家里设下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
相同的,会来就读这类另类学校大部分都是向往让孩子自然快乐成长的父母
相对来说教育水准较高。比较能去抵御那些怀疑把小孩送至另类学校的外界刻板印象
而这些学校父母,也往往因为密集的与学校其他父母接触
而发展成一个紧密的社交圈,共享教养经验
而在另类学校里,则有一小部分父母则是在当地,因为慕名所以让小孩就读
在某些程度上,较不像专门送来另类学校的父母一般了解另类学校背后创立的教养意涵
蛋壳区的公立学校
作者观察到的这间公立小学位于城市边缘
这区的父母大多都是蓝领阶级或是由乡下进城工作
这类父母大致可以区分成自然造化或期待可以翻转阶级
都市边缘的小孩,往往面临最大的险峻教养挑战
他们的教养主要朝向智育的单食教养
较少出现中产阶级家长的杂食教养
再者,缺乏文化资本的家长则需要透过市场外包来帮助小孩学习
并且,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又加上在城市没有熟识的邻里关系
小孩单独在家或是游玩的空间很有限
再加上资讯流通发达,
在物质比较上,小孩会感受到较强的被剥夺感
偏乡学校
而在滨海的偏乡学校则是倾向野放式自然成长
在这里教养小孩的,多是隔代教养的祖父母与新移民
由于语言与教育音速,难以与老师沟通,反而会产生柄离的效果
但是相较于都市孩子,他们享受更高的活动与游戏自主权
而相较于城市边缘的孩子,他们因为熟识的邻里
反而享受更大的活动空间与自由
并且在乡下,由于生活费用相对低廉
小孩并不会出现在城市边缘学校孩童那样的严重相对剥夺感
作者在实际做田野观察时
也强调地区的不平等与社经地位的不平等不宜混为一谈
具备高学历的父母,较有能力及正当性介入学校运作
不仅经常批评学校的政策,也训练小孩类似的作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小孩养成一种权力感
善于运用语言能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与利益
有助于将来进入专业白领市场
而劳工阶级与贫穷父母的育儿风格则是让小孩自己长大
小孩主要的互动对象不是成人,而是亲戚小孩
父母多直接给小孩命令,不允许孩子挑战父母权威
这本书不会教你如何养育儿女的标准方案
我们看到不同的教养风格,其中没有好坏对错
而是每一个家庭因为资源与条件不同,适合的教养方式也不同
这本书尝试透过不同的田野经验,
让我们多一点同理心来体察不同家长身处的结构位置的差异
也提醒自己放下一些标准父母的标准的包袱
我很喜欢书里面的一段话
如果这本书可能提供一些慰藉或是启发
我希望你能看到父母其中的挣扎
在某个意义下,他们也是结构的受害者
为人父母者,需要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为人子女者,也要记得‘你的爸妈不是你的爸妈’
对父母来说,
我们也视自己的亲职态度与方式为个人生命竞艳的投射与延伸
同时也试着疗愈自己的失落的童年
推荐给对教养感到兴趣的读者们
作者: iamalam2005 (山风)   2019-10-21 21:10:00
作者: kantantantan (专发优文)   2019-10-21 21:27:00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19-10-21 21:31:00
大推
作者: dadadadadyyt (be yourself )   2019-10-21 22:44:00
作者: lOOYEAR (100种生活)   2019-10-21 22:52:00
这本书看完有点震撼。有带领我跳脱同温层的感觉。
作者: mepe1018 (mepe1018)   2019-10-21 22:54:00
作者: e12518166339 (耐纶)   2019-10-22 00:16:00
蓝老师的其他本书也都不错看,如果你喜欢这本也不要错过“跨国的灰姑娘”
作者: abby0129 (abby)   2019-10-22 03:07:00
很喜欢这本,确实让自己反思了很多。这本书不会有解答,不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但就像作者说的,不要去否定相处的时光,但多一分同理心去站在不同角色立场思考。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10-22 03:07:00
加推 上流儿童 https://is.gd/bdS4UQ
作者: yuio753 (lemontree)   2019-10-22 13:02:00
作者: ericx790101   2019-10-22 18:23:00
推 分享
作者: GameTheory9 (赛局)   2019-10-22 21:32:00
必推
作者: joeli (在下一个转角见面)   2019-10-23 00:30:00
推!
作者: SpeedofSound (暱称制作中)   2019-10-23 06:35:00
很棒的心得 马上加入书单
作者: RayKer (可能)   2019-10-23 08:56:00
推推
作者: overhead (overhead)   2019-10-23 09:27:00
作者: naminono (诺诺)   2019-10-23 12:18:00
感谢分享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19-10-23 20:04:00
推,感谢分享
作者: sunfloweer (gaga)   2019-10-23 22:10:00
感谢分享~
作者: lilavadee (lilavadee识到自己真的ꬳ)   2019-10-25 14:18:00
这本真的很好看!推心得分享
作者: EDGE (選前擾民選後隱形)   2019-10-26 00:24:00
推,感谢分享。
作者: alleninwar (新星)   2019-10-26 10:3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