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经与史

楼主: Steveluke (一百万匹‧海虎爆破拳!)   2019-03-25 19:34:23
经与史是一本谈论中国历代政治结构的书籍,
作者是这两三年很有名气的中国作家刘仲敬,
以耸动的预测为人所知。
例如他预测伊斯兰国将会取代共产党,
统治中国的内地与华北,
东南沿海则会循庚子拳乱的东南互保手法,
成为美国或者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也因为这种分裂主义的倾向,
以及他随随便便都可以举一大堆中国近代史跟西方史的冷僻细节打别人的脸,
所以大中国主义者跟大国崛起主义者都极力地要贬低刘仲敬。
至于刘仲敬是怎么看待这种敌意呢?
我猜他大概会这么想,
如果知识分子说他错,那他大概是已经抓到了要点,
如果共产党说他错,那他大概说对了七八成。
检讨精进这类的想法我想刘应该是没有。
(这一部分也可能是因为刘仲敬只红过目前这三年,还没有检讨翻新理论的必要)
在开始讲书本心得之前,
先讲一些刘的特色,当作事前准备。
在意识形态方面,
作者喜欢吹捧贵族保守主义,反对中央集权
所以他捧孔子贬韩非,捧宋庄公贬晋文公
还有最常被人提到的捧项羽(贵族)贬刘邦(流氓)。
这一点偏好也反映在经与史的编排上,
从西周到南北朝一字排开,
作者最喜欢西周,因为西周最封建,
最讨厌汉武帝,因为汉武帝时代比秦始皇更加中央集权。
作者另一个争议就是喜欢捧蛮族贬顺民,
所谓的蛮族有哪些特色呢?
蛮族的特色是文化弱,个体战力强,
兼具团结,忠诚,残暴等特色。(PS.这其实就是作者的作品让很多人受不了的原因)
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蛮族呢?
例如原本被商朝当作人牲主要来源的羌族,
后来因为跟周国通婚,于是成为周国的战力支柱。
再来还有五胡灭华的主角,演变为隋唐统治阶级的鲜卑人,
以及取代宋王朝世界地位的辽国,女真,蒙古等民族。
更近代的还有构成曾国藩湘军主体的湖南野人,
(这票人的后代劫掠太平天国城市没在客气的)
(至于为什么原住民要下山呢?因为湖南是元末陈友谅的主要基地,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之后血洗湖南,
空出来的空间就让给原本住在山上的野人居住)
有关蛮族的其他介绍可以去看看同作者写的中国洼地,
这部分其实不是经与史的重点。
最后还是要澄清一下,
上面这些历史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
因为作者的职业其实是政治评论员跟作家,
而非历史学者。
关于真实性方面的争议,
我最有印象例子有两个,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商朝人到底是不是食人族??
按照知乎网站上面看来的资讯,
因为商朝只有人牲的考古证据,没有吃人的铁证,
(是否被吃体现于人骨的完整程度)
所以大多数网友认为商朝人没有吃人习惯。
至于刘仲敬的说法是,
(在他部落格看到的,不是经与史的内容)
除了众所皆知的几千具人牲遗骨跟被煮过的头盖骨被人发现以外,
也有人发现人骨被拿来当作日常用品的原料,
这代表外邦人的遗骸遭到跟马和羊一样的待遇, (PS.这只是推论)
再加上甲骨文上纪录著大量人体的调理方式, (PS.这也是推论)
各种证据指向商朝人应该有吃外邦人的习惯。 (PS.这是结论)
必须承认,刘仲敬所做的推论应该会被学者跟知识分子定到爆,
但身为普通人的你我,看到这些新资讯,大概也都会认为商朝人嗜吃人肉,
我也不好评论这样对不对,但总之我是信了。
另一个被战过的争议是,
东吴是否三国最健全的国家,
曾经八旗总编辑写一篇跟刘仲敬作品有关的心得文,
他认为生在东吴会比生在蜀汉更好,
因为东吴人民不用负担蜀汉革命军的北伐成本,
国君本人进攻欲望也弱。
那一篇文章被ptt网友骂爆,
网友举出的反例五花八门,
例如东吴内乱三十几次,蜀汉内乱仅有个位数,
还有孙权一直想要进攻合肥,代表他进攻欲望很强,
另外东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内乱,杀掉一堆四大家族的重要人物。
结论就是刘仲敬只是想藉古讽今,靠黑国民党骗赞。
是否骗赞我不评论,
但要圆过去应该是不难。
首先刘之所以会说东吴是三国里面最适合居住的国家,
是因为魏国跟蜀汉的居民后来在五胡乱华的时候被清空了,
(当然我不确定真假,要质疑的请找作者)
只剩下东吴的居民能够活到南北朝。
所以这里的最适合不是在讲生活水准最高,
而是灭种的机会较低。
至于东吴三十几次的内乱相对于蜀汉的个位数内乱,
也可以解释成东吴民众的凝聚程度高,
所以容易结党作乱。
相较之下,蜀汉是严格的中央集权,对民众的控制力高,
再加上巴蜀与外地交流少,生活相对安逸,
民众武力较弱,所以内乱较少。
另外这种民间凝聚力的差距,
也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东吴的人民可以活到南北朝时代。
最后有关孙权的进攻欲望与宫斗事迹,
我看到一个网络说法是,
因为东吴的军队自治程度高,
将军出自士族,士兵同时也是家丁
所以这些人讨厌离乡背井战斗,
结果就是东吴军队擅长防守(赤壁之战),不擅长进攻(打合肥打不下来)。
至于逼死陆逊的宫斗,
其实按照孙家的立场,其他士族都是潜在的政变敌手,
如果东吴无法向外扩张,最后迟早会变成内斗。
因此孙权之所以清洗四大家族的反对派,
大概也是为了之后接班顺利,换作是蜀汉就没有清洗反对派的必要。
==========================================
讲了那么多,现在才要开始讲经与史的心得,
用简单粗暴的话来讲,
这本书其实就是从共同体至上的角度来诠释历史事件。
作者首先告诉你,
商朝之所以会灭亡,
一部分是因为周人兴起,
另一部份则是因为野人的文明化大大违反了商朝人自认为文明火炬的宇宙观,
统治阶层对此的态度分化,
其中纣王推动进步派改革(任用平民,减少祭祀),
这些被保守派贵族认定为失德,
是一种背叛共同体的挑衅行为,
结果就是保守派勾结蛮族入侵,讨伐纣王。
纣王死后其实商朝尚未灭亡,
要到后来的三监之乱与武庚叛乱才构成真正的改朝换代。
周公的武装殖民是中国文明最具潜力的阶段,
周国从牧野一路打到山东,沿路分封亲族,
周氏家族与合作者形成周礼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的早期阶段,
贵族统治者兼具团结、忠实、骄傲与残暴等特质, (这当然是有点美化过头了)
他们能文能武,同时兼具外交高手与完美战士的身分,
是后世儒家的理想典型。
若按照史宾格勒文明季节论的说法,
周人的武装殖民是共同体的文明之春,
之后的春秋战国则是文明之夏。
春和夏的差别,其实书中没有交代得很清楚,
这部分只是我自己的整理。
首先春是西周武装殖民的封建阶段,
这个时期以严守长子继承制度为特征。
但到了东周时代,
由于周人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
于是封建制开始出现病变,
这里面有三种模式,
首先是贵族为了内斗而勾结战力更强的野蛮人,最后导致灭国。
其次是则是人伦惨剧,例如郑伯克段,晋文公流亡在外。
最后则是大臣专政,例如晋国六卿与鲁国三桓。
话说管仲不算在大臣专政里面,因为他既不是贵族,本身也没有权力,
必须要像六卿跟三桓这种贵族派的才算封建制的病变。
但不论各国如何个病变法,
大体上所有的政治玩家都还是得必须遵守封建的规则,
第一是不能推翻长子继承制,
第二是不能跟不懂礼乐的外族结盟。
违反的话就会遭到各国讨伐,不违反的话就只属于家丑不外扬的范畴。
战国晚期属于文明之秋,
这里有几个特色,
相对于过去由各地封建领主兼任官员的情形,
战国时代开始出现没有背景的专业官僚,
平民获得阶级流动的机会。
第二个重大特色是废井田,开阡陌,出现了土地私有制,
第三是大规模征兵,战争义务不再由贵族独占,
结果就是贵族失去特权,导致武德败坏,礼乐不彰,
儒家理想破灭,营造了法家崛起的温床。
按照刘的系统,
上述的三大要素都会造成共同体败坏,
平民获得阶级流动机会,会造成利字当头的文化,
相较之下,贵族不把心思放在牟利,更多是为了达成家族的责任。 (这当然也是美化)
土地私有制会发展成地主与佃农关系,
不如贵族与庄园来得有凝聚力,
而且失去顶头靠山也会让平民税负快速加重。
贵族失去战争义务影响最大,
因为常备兵通常来自社会上最不被需要的一群人,
帝国越是强大,兵源就越差,
到了帝国末期,常备兵通常由流民跟罪犯组成,
这一批人武德败坏,
一来打不赢邪教徒, (如黄巾贼青州兵与白莲教朱元璋)
二来打不赢更强的蛮族,(鲜卑突厥蒙古契丹女真)
因此在东汉魏晋之后,
中国的统治者只会来自蛮族与流寇两种群体。
(这里面比较难凹的是宋朝,
刘仲敬说那些开国将领都是改汉名的中亚人,
这说法我还真的没听过,有反面证据的网友请尽管提出。)
后面的章节我没有仔细看,
因为文明之冬开始特例太多,时间也太长,
我自己不太相信所以也提不出什么看法,
只能大概讲一下书的架构。
总结一下,
从上面讲过的商末开始,到黄巾之乱结束,
就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要演变模式。
新文明开始于武装封建,
后续进入中央集权,
最后灭亡于流寇与蛮族入侵,
住民的灭绝构成了朝代的演变。
新旧文明的差别则体现于模式演变的速度,
商末到黄巾之乱需要一千年,
五胡乱华到黄巢之乱约五百年,
(宋朝是例外,我感觉到这本书把宋朝避开了)
女真从建国到蒙古入侵约一百年。
元朝也大约一百年。
对于这个过程,
我自己是有两个主要的疑问,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各个朝代相似性这么高??
姑且排除掉作者选择性报导的可能性,
若按照书中说法,
那就是外族最高统治者难以克制行使中央集权的欲望,
再加上华人士大夫有意识的想要削弱外族统治阶层的实力,
因此各个朝代都会出现皇帝跟大臣联手排挤皇帝亲戚的戏码。
这部份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文明太后与武则天,
我相信他们都应该很有斗垮亲戚的理由,因为亲戚大概也不怎么喜欢她们。
(上面提过的孙权宫斗剧应该也算在这一类,但孙权不属于蛮族)
第二个问题是,
为什么搞中央集权跟民族国家的结果会是国破家亡??
例如拿法国来讲好了,法国大革命的时候,
因为搞中央集权跟民族国家,
侵犯到了各国贵族在法国的产权,
于是遭到各国围剿,
但最后也没被灭国,或者被分裂成东西南北法兰西等等。
这部分我还没想出一个暂时的答案,
但刚好刘仲敬有写过文章讨论,我姑且断章取义一下。
刘仲敬 | 法兰西宪制简史:从模范王国到革命之源
https://medium.com/@viewswise/法兰西宪制简史-从模范王国到革命之源-9a7438552cd2
"
所以法兰西革命以后的法国,就不断地在中央集权-革命-军事专政之间来回折腾。无论选
民团是像七月王朝和资产阶级所设想的那样只包括18万有产阶级,还是像共和派所设想的
那样应该包括80万有产阶级,还是像社会主义者和第二共和国所设想的那样应该包括全体
法兰西500万人,其实影响的只是议会的组成而已,对实际发展影响不大。选民团人数增
加,主要意义就是增加了军事政变的可能性。"
这样看了一下,我大概想了两个原因,
一个是法兰西的邻居里面有个能当好榜样的大英帝国,
而且大英帝国不会允许法兰西走向秦始皇等级的中央集权,
正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因为法兰西没有走得像中国那么远,所以摔得也没有像中国各朝代那样重。
另一个原因则是西方人有宗教信仰,
在君主之上永远有个上帝的存在,所以君主乱搞也有个限度,
至于中国呢?? 皇帝是天命所归,所以能够获得西方君主所没有的特权。
这样想想好像就有那么一点合理了。
话说回来,
我上面写这两段估计会被一群人在心里骂翻,
但刘仲敬写的这类推论远远是我数万倍,
真想知道他是怎么调适身心的,
觉得他脸皮真的厚到让人佩服,居然完全不怕人战。
作者: nightlight39 (乃赖)   2019-03-25 20:08:00
因为阿姨不想当史学家,想当革命倡议家。他的书很疯,但中国的哪个史观不疯?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19-03-25 21:50:00
可以转转历史版,反正历史版也是一堆争议或闲聊的讨论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3-26 00:38:00
为何叫阿姨??....
作者: jyekid (会呼吸的痛)   2019-03-26 01:08:00
刘仲敬自成体系 斗不过他的 但你心中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框架.史观可能是正确的 我们只是吃馊水桶养分成长https://youtu.be/EG2taAfZOJ4?t=15 从三套认知结构分析东亚大陆 另外 哪套框架.史观是最好的?借用他的民族发明1.看政治目的是否符合政见?2.政治目的与手段是否背离?1菁英政见不同 没有统一标准 打架吵架结束2.民族发明目的是为菁英阶级服务 而大中华/汉民族发明的手段注定坑死菁英 例如渡台的蒋.马华 这种演绎推理的科学方式让我豁然开朗 想起了史学终究是门科学 但我们从小没有以这种方式学习过 只是反复背诵 作一些考据技术活的杂事至于原因为何 不用多说了 这是我读他的书最大体会另外 看到蛮族篇会受不了的 如果愿意反省自己曾读过的东西
作者: niravaabhas (挨滴货)   2019-03-26 01:57:00
远东的线索一书蛮有意思的,到现在还在思考他的历史
作者: jyekid (会呼吸的痛)   2019-03-26 01:57:00
吸收过的知识多半是被强迫灌食的馊水养份 那种认知失调症
作者: yangmao (羊毛)   2019-03-26 02:24:00
之前我的老师也有说过最后那两个推论之一,他认为欧洲有比人更高的上帝存在,而中国把特定人当成上帝,日本则是无法理解超越人的存在 (这点我认为昭和战前需要讨论
作者: tokko   2019-03-26 03:17:00
他确实自成体系 所以如果要学历史 最好跳过这个体系XD简单回应一下 关于食人族的部分 现代科技和考古结合后 会由骨头有没有啃食和刮削的痕迹 来判断有没有被食用 目前好像没有证据显示人牲是被吃的 比较可能是杀了祭神 就像中美洲阿兹特克会挖人心脏 但不表示阿兹特克吃了人牲
作者: chernenko (我马上来,安德罗波夫)   2019-03-26 13:14:00
五胡乱华灭绝北方汉人的说法来自日本冈田英弘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4641但现有的中国人口史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说法
楼主: Steveluke (一百万匹‧海虎爆破拳!)   2019-03-26 13:31:00
感谢分享,原来这个说法是来自右翼史观但我认为刘仲敬其实有考虑到东汉末年的隐瞒户口问题,所以才把人口灭绝的时代设定在五胡乱华。
作者: Manusya (人)   2019-03-26 20:43:00
要跳脱汉人中原史观,个人比较推荐杉山正明的蒙古系列,首推《大漠》,刘阿姨有点剑走偏锋。
作者: RockCaveChen   2019-03-27 02:06:00
作者: akatom   2019-04-01 04:17:00
一半先知一半神棍,有很多解释很妙的东西也有很多勉强解释的东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