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报导的技艺 - 读书摘要

楼主: Steveluke (一百万匹‧海虎爆破拳!)   2019-01-23 20:37:06
这本书是一个曾经当过记者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他知道我对记者有过深的偏见,所以想
用这本书帮我消毒。成效还不错。这本书的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从字里行间能
感受到他对教育新人的热忱,作者钜细靡遗地整理出撰写报导时会用到的各种经验法则,
进行归纳与命名,并且以各种写作策略予以整合,最后用许多的实际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
。这本书可以大概分成系统化作法以及创作灵感两部分,系统化作法集中在书本的3到6章
,主要谈论蒐集资料的原则与方向、组织数据库的方法、以及如何将排列好的资料组合成
文章。第六章以后开始谈报导中的艺术性,主要在分享有关摘要与结尾的经验谈。
第一章讨论写报导的原则,作者认为与其传递枯燥乏味的真相细节,不如专注于吸引读者
目光,最重要的是写一个能让读者留下印象的故事,而不是没人想得起过程的真相。为了
形塑出故事,记者在取材时应选择那些容易编出故事的资料来源,同时也要判断出适合题
材的故事结构,增加取材的效率。记者的事前准备做得越完整,之后就越容易写报导。关
于资料来源,第一步是先做好日常的阅读功课,与其花时间掌握媒体同业的出版品,不如
寻找更有特色的来源,例如从工会、政府、基金会、智库所发行的出版物中寻找读者可能
会有兴趣的议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运用这些团体的成果不会有被指控抄袭的问题
,二来他们也愿意提供记者进一步的咨询,增加曝光率。第二步是分辨访谈对象的性质,
作者给的例子有智者、专家、和当事人三种。智者是最有价值的资料来源,能够解释事件
的来龙去脉,对题材如数家珍,但这种人可遇不可求,在时间压力下很难找到,必须平常
刻意留意才能得到这方面的人脉。专家能够给出精细的统计数据、权威的分析评论、以及
罗列受影响的人事物,优点在于专家满街都是,不用担心报导内容受质疑,缺点则是专家
并不重视故事性,所以记者还必须对资料进行大量加工。最后,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就
必须要寻找事件的当事人,利用当事人真实的情感反应吸引住读者的注意。
在取材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决定出故事的结构,然后跟随故事的结构决定取材方向,借由限
缩目标来提高工作效率。第一种故事结构被称为外推法,借由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
事件背后的结构因素。最简单的范例是台湾的财经新闻,记者会打给认识的分析师询问大
盘涨跌的原因,再根据分析师的说法撰写有关于基本面的报导。但如果事件已经人尽皆知
,再继续使用外推法也没有多大意义,这时候就轮到”预测法”派上用场,预测法将一连
串的事件放在”核心发展>>影响>>反动”的因果架构上,如果核心发展已经众人皆知,那
记者就应该探讨事件造成的影响,如果连跟影响有关的题材都被各个媒体写完了,最后就
得从事件的反动切入。作者使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结构,以书中的新兴城镇报导
(P.107)为例,首先是企业投资了偏远地区的矿产能源开发,并且在当地兴建新市镇,构
成了事件的核心发展,但因为这些开发已经为人所知,所以在范例报导中只占了一个段落
。事件的影响也是一样,例如就业机会增加、矿业造成农地污染等事件也都已经是过去式
,所以记者没有在事件的影响上花太多篇幅。考虑到事件的核心发展和影响都缺乏新闻价
值,能够发挥的题材就剩下事件的反动。所谓反动,指的是针对事件的作用力,如果矿业
造成农地污染,农民就会要求政府补偿,如果新市镇留不住人,厂商就必须增加生活设施
,如果企业增加了收入,政府就会要求分一杯羹。
和外推法及预测法截然不同的是综合法,综合法是将具有共同要素的题材放在一起报导,
相较之下较不注重因果关系。例如圣地牙哥市曾经是个贪污腐败,政府涣散的地方,就连
棒球队也时常发生播送意外,于是记者整理了这些同样发生在圣地牙哥的事件,把圣地牙
哥描述成一个受诅咒之地。因为综合法不涉及逻辑推论,考验的是记者统整资料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综合法比预测法及外推法更难,毕竟一般读者比较能够记住因果关系,较难记
住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局部定位法是对特定地区的密集探访,我倾向把它解释成非常微观
的综合法,目标是以大量的当事人引述和景物描写堆砌成一篇报导。以(P.20)旧金山的醉
汉公园为例,假如记者依照预测法来取材,结果就会生出一篇探讨醉汉与居民反动的社会
版报导。相较之下局部定位法不过问事件的因果关系,只针对醉汉与游民进行密集的访问
,例如询问游民怎么过冬、问些他们平常怎么打发时间之类的问题等等,记者再透过这些
当事人反应,将他们塑造成一些像是酒神信徒或者竹林七贤之类的人物。最后的观点转换
法较为复杂,大致上可以看作外推法与局部定位法的混合使用,记者深入地方,以当事人
的情感反应描绘出事件核心,例如26页的墨西哥老弱妇孺镇,记者深入描述居民恶劣的处
境,让读者可以马上明白墨西哥青壮移民离乡背井的原因,随后记者将镜头拉远,条列出
各种造成移民的外在因素,包含墨西哥政教冲突,美国乡下的人力需求等等,最后以墨西
哥移民因为爱家而不愿移民的反差做结,”就像乳牛厂老板看待极品乳牛,不会真的想搬
到棚子里跟牛一起住”(P.33)。
完成了故事的骨干,之后就得为故事添加艺术性,这部分不适合使用前述系统化的方式处
理,只能靠平时多加注意,累积经验。首先,记者在蒐集材料时务必要寻找具有戏剧张力
的材料,例如地方上长期的争执(P.179 拒绝水坝入侵的印地安人部落),非理性行为带来
的神秘感(P.64登山狂人),显现出人性黑暗面的诈欺手法(P.313保险诈骗)。第二,在平
常阅读的时候,蒐集那些令人感到好笑、悬疑、同情、甚至是愤怒的题材,尽可能厘清这
些感觉的来源,按照喜剧、悲剧,荒谬剧等类别予以分类(换句话说就是要强迫自己看文
学作品)。最后则是考虑读者喜欢的元素,如果按喜欢的程度由高而低排列,作者认为是
狗>当事人>观察者>数字,所以只要事件中有人养狗,那就一定要把这条狗写到文章里。
第三章是”故事的构面”,从本章开始介绍作者的系统化写作方法,另外也花一些篇幅介
绍”特写”这种新闻形式。首先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解释”报导”和”特写”各自的特
色,报导是由当事人与大量的动作组成,着重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影响,例子就是前面提
到的能源新市镇开发与政府及地方的反动。新闻特写相对于报导没那么着重因果关系,重
点放在主人公的独特气质,或者是主人公的普世代表性。作者用书本47页的伐木工专题来
说明他理想中的特写,这篇文章以大量引述呈现出伐木工作的危险性与伐木工的大老粗性
格,最后以原始林减少使伐木工作危险性下降,男子气概逐渐过时作结。
P.48 对你们来说,这里(森林)是美丽的地方,对我们来说,这里则是黯黑可怕的地方,
随时等著伤害你。
P.47 每半年左右就有人伤重身亡,送进太平间。这是一种存在已久的“骄傲的宿命”。
P.51 知道自己做着没人敢做的工作,让他们培养出休戚与共的归属感。
P.48 他们非常大男人主义,我想像不到比他们更抗拒改变的族群了。
P.50 男性伐木工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下班时,可以在巴士上坐在她旁边、骚扰她,后
来她不堪其扰就辞职了。
P.55 再过不久,你告诉这些(新)人,森林里真的有直径10英尺的巨树,他们听了只会哈
哈大笑。
第三章的主题是作者开发的系统化写作方法,后面将依序介绍历史,范畴,原因,影响,
反动,未来这六大面向。历史素材的主要功能是探索事件的起源,有时也会用历史典故来
给当事人的行为赋予正当动机。例如用半个多世纪前的基督战争来说明墨西哥乡民离乡背
井的远因,这当然是比强调当下墨西哥的经济困境更有戏剧性。或者以64页的登山人特写
为例,作者在特写中列出了各年代的山野达人名单,借此描述出山野怪客那种追求世外幽
静的气质,进而将登山狂人的行为合理化,让读者不再将特写的主角视作怪人。另一种用
法就是拿幽默的句子当作文章的点缀,譬如首次抵达拉斯维加斯的探险队长专曾经说过:
”我们是第一支,肯定也是最后一支来这个不毛之地探险的白人队伍”。书本作者就用艾
维斯中尉的失败预言来营造反差。
范畴是故事的骨架,由数量,地点,强度,多元性四项元素构成,以医师短缺事件为例,
数量指的是整个医疗体系需要多少医生以及医院各科的短缺状况,地点指的是处境最严苛
的州镇。这两项属于素材中的硬资讯,相对地,强度与多元性则是着重在情感层面,例如
整个墨西哥老弱妇孺村的壮年男子都前往美国工作,就是个能够营造强度的资讯,或者一
个家庭有十个小孩,而且穷到连鸡都养不起,这种来自底层的资讯也能够增强故事的强度
。多元性指的是用不同的方式反复强调同一个观点,在医师短缺的例子中,作者用三种不
同方式来强调医疗人力吃紧这件事,这包括1.助产士不足,2.外科手术排程塞爆,3.全美
还缺五万名妇产科医生。
依照经验,只要故事的范畴完整,就能够很快地在”发展-影响-反动”的架构下组成报导
,然而事情通常没有这么顺利。在范畴不完整的情况下,直接的结果就是文章会缺乏动感
与深刻感受,为了补救,写作者就必须使用一些刻意营造动感的手法。第一个方法是营造
对立,作者如果想表示医疗诈骗猖獗,他可以先描述保险诈骗者的专业手法与恶行恶状,
再接着描述保险调查员有多么势单力孤,无法得到法院与警察的任何协助,如此营造出对
立的效果就会比只讨论诈骗手法来得更有张力。第二种方法是由远拉到近,逐渐让论述具
体化,以伐木工特写为例,作者先是观察到女性伐木工非常稀少,所以作者推论这个族群
对女性不友善,作者接着提出男性伐木工在巴士上轮流用言语性骚扰女同事的糟糕案例,
最后再引述资深伐木工的发言”女生做这行根本是自讨苦吃”,这就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
的叙述方式。第三种方法是把人物放在变化的场景中,从一地到另一地,让整个故事因此
动起来。89页的特写描述迪士尼员工先生对已逝前老板的崇拜,作者借由切换迪士尼总部
中不同场景的方式来满足论述的多元性,首先从迪士尼先生的办公室开始,即使人已经过
世了,但员工还是保持办公室的原样。接着切换到迪士尼的智库,描述高阶主管如何想方
设法完成迪士尼先生的遗愿,最后切换到员工培训的场所,指出迪士尼思想仍然是教育训
练的核心。
第三章介绍完毕历史与范畴之后,第四章开始讨论剩下的要素,分别是事件的原因、影响
、反动、以及未来。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文化习俗、法律监管税收、自尊心、嫉妒报复、或
者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等等。具体实例可以参考印第安部落抗争水坝的报导(p.179),有很
多理由让部落拒绝水坝开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印第安萨满信仰不允许破坏先人的坟墓,其
次是白人在开拓期的出尔反尔,以及印地安人不懂得善用金钱。事件的影响指的是该事件
对哪些人有好处,对哪些人有坏处,他们对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是悲伤难过
或者欣喜若狂。反动则是对于影响的弥补、对抗、或者转移,通常是被影响的人再去影响
其他人,最后这批人做出的回应就是反动。对未来的预测通常不是由记者自己做(真做下
去大概会过劳吧),而是寻找具备权威的机构所做的预测,记者统整正反两方的意见,再
由记者告诉读者他比较认同其中哪一个评论。最后作者还提醒各位读者,正常新闻并不会
六大区块都提,例如前面提过的新兴城镇报导只重视反动,印第安部落抗争水坝开发跟墨
西哥老弱妇孺村只着重在原因,所以实际上决定取材方向的前置作业不会太花时间。
新闻报导的重点是事件的前因后果,新闻特写的重点则是在人物的特质,所以制作特写的
时候会将六大构面予以调整。在历史的部分,普通报导着重在故事性,例如历史轶事(ex.
拉斯维加斯探险队),或者过去的动作如何造成今天的后果(拒绝水坝的印地安部落)。特
写对历史要素则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从历史名人的事迹中寻找与当事人一样的独特气质
(ex.登山狂人),营造出当事人的神祕感。此外,因为特写的重点在于脚色特质,所以其
他元素也会有所调整,像是原本在新闻报导中最受重视的影响与反动,在撰写新闻特写时
就会改成研究当事人特质带来的长期影响与周遭人对当事人各种特质的反应。最后在第六
个未来构面,记者也不再是预测事件的走向,而是评估特质将会如何造就当事人的未来,
例如在登山狂人特写的最后,作者引述了当事人妻子的发言:”她从很早以前就学会不要
跟山地抢老公,如果上帝要让它死在山上,那就让上帝留住他吧”(P.68)。上述这个完整
的架构看来是一个大工程,但作者在写作时其实只会着重在特定区块,例如在矿业新兴城
镇报导(P.107)中,这篇报导很少提到核心发展,也因为不需要钜细靡遗地呈现核心发展
,所以不必强调数量强度多元性等来自范畴构面的因素。事件的影响以新兴城镇症候群一
小段简略带过,没有用到数字、引述和细节,记者把精力全放在事件的反动上,以及那些
行动有什么效果,报导中也有加入一些历史,但仅限于能源公司和城镇从过去经验记取教
训。
了解架构是一回事,实际开始做又是另一回事,作者认为动笔的第一要务是在采访前写下
报导的主题陈述,这通常是一个包含原因与影响的句子。我自己想的一个例子是,”印第
安部落重视祖先,并且过去曾遭到白人的背叛,这让部落宁愿舍弃大笔补偿金,也不让大
企业夺走他们的土地”,这样的一个主题陈述代表报导将会聚焦在历史与范畴两大区块,
让记者更有效率的取材。另外结论也不用等到文章快写完才开始写,大约在取材结束之后
,记者就可以开始把资讯总结成结论。例如当作者探访完伐木工社群的各个故事构面,他
发现这个社群喜欢霸凌新人,排斥外人,歧视女性,这让他想起大学中的兄弟会,因此结
论就朝这方面去联想。依照作者的经验,结论的功能其实是在帮助读者复习报导内容,就
算删掉也不应该会对结构造成影响,我猜作者大概是希望记者不要在结尾太伤脑筋,毕竟
这种带点艺术性的东西其实也强求不来。
想让文章条理分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资料依照上述六大构面做分类(历史原因范畴影
响反动未来),以区块为单位撰写文章,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故事调整所需的区块。当红
的故事先谈范畴(数量地点强度),再谈原因,行有余力的话再增加事件的影响与反动。已
经退烧的故事则要快速结束掉范畴与原因,避开众所皆知的话题,然后进入反动。一些背
后有着特殊情节的故事则要把原因区块往前挪,好让读者尽快看到重点。历史区块则是一
个不需要特别集中的例外,通常会打散在文章各处,用来增添对比与进行佐证。有时候甚
至连未来这个区块也应该拆开来写,例如耕地流失报导中分别讨论到土地流失的可能后果
,以及对全球粮食供应短缺的预测(P.148),由于题材不同,所以未来区块被分割到两个
不同区块。虽然文章一般都会照着六大区块的顺序,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在耕地流失
(P.137)的报导里面,由于耕地流失是新议题,记者于是花了不少篇幅分析事件的原因,
但因为耕地流失的事件还没有影响到产量,所以跳过了影响区块,然而没有影响不代表就
没有反动,因为耕地流失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众多当事人因此反动,所以报导后面
也留了一些篇幅给反动区块。
上面的写作策略叫做区块递进法,目的在于建立文章的整体架构。第二个诀窍叫做图像描
绘法,也就是用一连串的动作来营造行进感,以报导耕地流失(P.138)为例,美国的土地
资源持续”流失”,政府虽然试图”挽救”,但推土机仍然持续”前进”,我在这里用了
三种动作来营造事件的动感。另一种用来强化区块描写的方法是增加视角,例如在”矿业
新兴城镇”(P.107)的反动区块中,能源公司,地方政府,州政府,这三种当事人各有不
同的动作,他们的互动构成了反动区块的主体。
区块法虽然好用,但缺点是只适用于新闻报导,不适合用在新闻特写。一来是因为资料的
分类方式不同(ie.六大构面),此外在主题陈述也有明显差异。新闻报导的主题陈述着重
在事件的原因、发展、或者影响,特写报导的主题陈述则是要列出特写对象与众不同的特
质(或者最为典型的特质),这让区块递进法显得窒碍难行。针对特写类的文章,作者提出
了主题线与时间线两种写作策略。主题线是基本架构,适合题材本身就很有料的情况下使
用,47页的伐木工范例用的是主题线写法,作者使用大量的引述来凸显出伐木工作的危险
性,以及伐木工的兄弟会排外性格。但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的工作没有原始林伐木工那种
戏剧性,或者就算是登山家或者牛仔这种稍微有点危险的职业,他们也没有伐木工那种兄
弟会性格。遇到这种难以归纳出鲜明主题的状况,记者可能就会改采时间线写法,透过当
事人一整天里所做的各种动作,例如牛仔上山放牛,登山狂人被邀请去大学演讲等等,以
维持文章的动感。作者认为动感元素非常重要,重要到即便这些动作跟记者想表达的主旨
无关,也必须持续添加,否则读者很快就会因为文章缺乏动感元素而失去兴致。换个角度
讲,记者最好不要把有关于观察、说明、描述、指示、分析等类型的段落拉得太长,因为
这都会让文章的动感元素持续流失。
作者的系统化写作方法到第五章完毕即告一段落,第六章开始探讨艺术性。写报导最需要
艺术天分的地方是导言,优秀的导言要能有神秘感,让读者心中出现悬念,激起读者的好
奇心,留住读者的眼球。但艺术的东西很难归纳出有系统的策略,所以建议读者最好从分
辨导言的类型开始做起,透过分类来加强理解导言的效率。首先,记者写导言时往往会刻
意把关键的人事物隐藏起来,”洛杉矶的居民如果觉得生活的各种乐趣都玩过一遍,可以
花点时间去聆听一种专家的建议,但别忘了带钱去”。这是一种直接制造神祕感的方法,
另外还有”美国政府不清楚这里正在发生的交易,他们如果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
(p171)。分类的方法可分成轶事型、概述型与摘要型,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作者只有列出
各个例子,但没有说明这些例子各自属于哪个类别,所以后面的部分主要是我自己的武断
分类。摘要型直接进入故事的核心,”迷你电脑来了,骗子也随之而来”,一句话就能看
出文章的主题。”海水浴场里的儿童突然碰上了上浮的鱼鳍”,因为看完也不知道文章要
讲什么,所以我归类作轶事型。”印第安部落拒绝了企业的高额补偿金,水坝开发受阻”
,看完之后读者大概会想知道理由是什么,所以可以猜到文章会着重在部落拒绝水坝的理
由,我把它归类成摘要型。概述型接近于简单的导读,例如我在前面自己想的,”美国的
土地资源持续流失,政府虽然试图挽救,但推土机仍然持续前进”,这样写大概就会被放
在概述型。
结论是另一个需要发挥艺术性的地方。结论的目的是要帮读者加深印象,最常见的结尾是
前后呼应型结尾,重点可能是某种有象征性的事物与情感回应,”一位年轻的迪士尼讲师
带着参观者浏览一系列说明“迪士尼模式”的海报,第一张就写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呢
?我们是制造欢乐的。””(P.88),或者是把观察与文章摘要重写一遍,”这一周克劳斯
参加的比赛中,有九局没让对方得分,但也没赢得比赛,没有精彩的救援。赛季已进入尾
声,他重返大联盟的希望日益渺茫”(P.84)。第二种结尾是展望未来型结尾,按照作者说
法,如果把故事中出现的那些看起来没多大用处的臆测挪到结尾,往往看起来就会像是发
人深省的好素材,”他补充说;“我觉得我可以爬到九十岁。”那表示他还有十二年的时
间,还可以再征服二十座山峰”(P.68)。第三种结尾是展开型,指的是从前面文章没提到
的角度来看事件影响,例如新兴城市报导集中在企业的行动与各级政府的反动,是一篇充
满经济利益冲突的故事,故事既理性且缺乏感情,所以作者觉得可以在结尾加入一些情感
回应,他描述了因为环境遭到的破坏而丢了工作的寂寥农夫,以及大量新人口的迁入导致
社区情谊崩溃,最后作者还引用了文学经典,营造出人事已非的感觉,”在那些错杂的街
道下,密封著沃土的棺木,未萌谷粒的亡魂”(P.197)。
第七章的用字遣词与第九章的自我编修其实是差不多的内容,常在写文章的人大概也不陌
生(第八章讨论长篇,难度太高,恕我跳过)。作者主张自我编修不可以拖到文章写完才做
,最好是每写完一个小段落就修改一次,频率越频繁越好。因为如果拖到文章最后才编修
,就会因为过程太过痛苦而改采大刀式的删法,导致资讯大量流失。作者自己比较喜欢每
写完一个段落就进行逐字编修,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比较辛苦,但可以避免最后的痛苦删改
与资讯流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作法。第二个建议是务必在截稿之前隔出一天以上的时间
,让自己能够从原本写作者的心态转换到读者的立场,这是因为写作者掌握了文章背后的
所有资讯,可能会小看那些没被自己采用的资料,所以必须把自己切换成读者的脚色,才
能看出哪些地方立论薄弱,进而把原本没用上的资料添加到文章中,加强论述的说服力。
自我编修的原则是把模糊的地方变清楚,把可有可无的配角直接删掉。第一个例子是229
页的嗑药交易员,”虽然古柯碱会带来快感,但是交易员约翰认为,在工作中吸食古柯碱
可能是自找麻烦”。这里的编修方法是,因为重点在麻烦(破坏)而非快感,再加上约翰这
个人其实也可有可无,所以句子就被改写成”古柯碱对交易员的生活有可怕的破坏力。”
,这样的修改既没有流失资讯,语气也更为强硬,因此符合进行编修的目的。后面291页
还有更多简短的例子:
严重的人事问题(x) 员工流动率(o)
劳工离职到新的地方上班(x) 劳工抛弃原职到新的地方上班(o)
能源公司(x) 矿场和油井(o)
石油荣景为埃文斯顿市长丹尼斯带来了几个超级头大的问题(x),
石油荣景席卷了埃文斯顿市,市内的公职人员纷纷抛弃原职,
前往石油公司赚取高薪(o)
这本书的内容到这里大概就告一段落,最后附上几个书中的写作诀窍,供大家参考。
P.13 日常随笔要标注出处,阅读之后也要写下感想,避免日后遗忘取材动机。
P.14 多跟见多识广的人聊天,从他们身上挖掘点子。
P.62 记者有时会被政府或者大企业的官威所震慑,
于是写出正经八百的报导,这会使事情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复杂,
所以题材涉及大型机构时,记者应该尽力以亲民的方式做报导。
P.92 让读者意识到有个亲近又热切的向导在为他指点门路。
P.43 如果一开始没有用主题陈述写下报导的重点,后面写作很容易失焦。
P.128渐进式读者参与原则,1.有本事就来勾引我 2.够了,告诉我重点
3.真的假的?你的论据在哪? 4.我读完了,你要帮我记住这个故事。
P.145琐碎的细节尽量集中在同一个写作区块,这可以督促写作者把重要的东西突显出来
,省略不必要的部分。
P.191充满地方风格的说法或俚语会让文字看起来更犀利。
P.192不重要的引述人物应该被隐匿,
重要的几个人物则应该用几个字让读者勾勒出外在形象。
例如一丝不苟的全套装备,或者满头大汗地冲进办公室。
P.90 记者可能会落入几种陷阱,第一种是律师型记者,
喜欢反复强调,兜圈子。第二种是学者型记者,
坚持全盘理解才写报告,老是关注一些只有圈内人才注意的小事。
最后是客观型记者,工作能力出色,
但很少提出自己看法,很难让读者留下印象。
作者: Nolan5566 (诺兰‧五六)   2019-01-23 20:49:00
但台湾没有这种记者啊哈哈哈哈
作者: Qder (qd)   2019-01-23 21:12:00
除了您这本书 非虚构写作指南 哈佛写作课 记者都很需要
作者: armchair (apriority)   2019-01-23 23:45:00
感觉除了教写新闻稿外,这本也教读者怎么写报导文学推 非虚构写作指南,在写作指导上好像更关注在说理而不是写故事
作者: zxbnm (gr)   2019-01-24 06:50:00
好像不错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9-01-24 11:26:00
台湾记者的问题不在于报导技巧而是人格问题
作者: jhb0520 (群群)   2019-01-24 13:36:00
主流媒体当然没办法产出这种记者啊,100个里面顶多1个但台湾也有不少独立媒体、小众媒体,记者质量兼备,所以切记不要否定了他们
作者: EEshower   2019-01-25 01:03:00
推楼上 台湾也有好记者
作者: dadadadadyyt (be yourself )   2019-01-26 01:03:00
推楼上两位,台湾很多好记者,是大部分的人爱看垃圾,然后也不愿意主动找好的独立媒体、小众媒体来追踪。我看报导者专题文章,很报导文学啊~可是点阅数就是不多啊……我也看过从传媒相关毕业做记者的人写文,感叹现在很多记者没有该有伦理规范(大概就跟有的学术工作者感叹近年台湾造假问题一样吧),这个现象也不是只有台湾有而已啊,其他言论自由的国家也都是这样,秉著媒体良心写报导的记者比例应该各国都差不多。大部分人都喜欢看奶头乐,嘴巴上骂,但还是点进去看新闻,顺便留个言表示意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