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撰文章《前额叶皮质,对抗失智的关键》

楼主: lolylolyosu (3-1次元)   2018-11-17 06:17:35
如标题:
最近看了书店里面摆的一些
与人类大脑运作机制相关的书(这部份好像都是翻译书居多?)
有感于台湾作家很少写这一块,所以就试着自己来创作一篇。
作者: armchair (apriority)   2018-11-17 10:55:00
给推。虽说市面上翻译脑科普书比较多,但还是有一些台湾科学家,像是谢伯让,也有写一些脑科普。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8-11-17 11:31:00
这个只是拿人家讲的话自己重想像一次而已 没有研究的成分你从以前到现在的文章都只有观点,就是你觉得就觉得、尤其没有充分的说明篇幅时、你有相关背景可以加强别人的信心吗,只是把看到的东西作想当然尔的扩充,不如回去写原本高次元的东西还比较适合你原本给大家的形象。
作者: wray (Rayf)   2018-11-17 16:35:00
那就没办法了喔,科学就是要拿证据,不然教授们为何要做实验
作者: meoww (qj )   2018-11-17 18:04:00
没有解决方法,前额叶皮质很重要,要保护,怎么保护?
作者: zucca (修罗)   2018-11-17 18:36:00
还真的是"创作",以为来到低卡 XD
作者: ChiehKuo (Jas)   2018-11-17 22:12:00
我傻眼了
作者: arkr (海龟仔)   2018-11-17 23:34:00
科普类的文章我不认为适用“创作”这样的说法,这必须是有研究或完整理论作为支撑的。例如一本科普或社科类书籍,如果后面没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可信度就比较低。而且原po说科学家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对原po来说来说很重要,我真的很想问原po真的有去找相关领域的文献研读吗?神经科学在近几年发展非常凶猛,时常有突破性的研究出现,到底是没有相关研究,或是只是原po没看到?还有,科学家,至少就我所知的神经/微生物等领域的科学家,很少会花费几年做一个实验。他们会在一个领域花大量的时间做很多实验、发表成果,最后再被作者引用写成一本科普著作。而原po提的那些次元啊、意识啊之类的研究,老实讲我觉得应该有人在做。而且不要忘了现在主流的科学观点是欧洲科学革命那套,不在那个框架内的东西并不代表不存在,而且科学研究技术日新月异,距离虎克看到软木塞的细胞壁才多久,我们就有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病毒了,如果有新的观测技术被开发出来,那些问题应该会有新的解答。
作者: dripcoffee (冰滴咖啡)   2018-11-17 23:54:00
推,还可以的科幻小说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8-11-18 01:09:00
又是伊莉又是新番的 我建议你走轻小说路线比较实在我不是说叫你去看轻小,是说你只适合去写轻小这类的虚构文
作者: irenes (我是来告别的)   2018-11-18 16:58:00
后面呢?你的文章感觉只写了起头
作者: darkwindwind (darkwindwind)   2018-11-18 22:45:00
同意arkr大所言,你要是真的想写一篇科普文,可以参阅许多相关领域的文献,科普书的读者预想是普罗大众,一般属于介绍入门的书,较深入的就要看相关文献,那些就没有中文翻译了。还好这篇只是空想创作。你想创作何不写科幻短篇之类的?写一篇这样自己的观点,也不适合书版吧?(不是讨论书也不是心得)既然觉得看的书比神经科学家多,怎么不去相关版面发表你的想法呢?那边才有较多相关领域的人可以跟你讨论啊。是说失智老人并没有失去自我跟自我意识啊。再来,并没有每个理论一出现就被推翻,地球是平的还是圆的也是花了很久才确定的,你会认为理论刚出现就被推翻,是因为后人普遍以后人角度去描写,没有特别标明年代的话,很容易有这种误解。写书很耗心力,你真的要看科普文,有很多台湾人写在网站上推广相关知识。哪里很少?前面也有人提到谢伯让。自然科学的教授,除非退休,不然几乎没时间写书啊,光是计画跟其他行政研究问题就够忙了。专板在哪里估狗一下就有了,cognitive版你就可以去啊。然后你都说是二维空间了,在二维空间的星球当然是平的啊,不然是3D的吗?台大之前有出版一本,留心你的大脑,作者的背景算是哲学转神经科学,你说的什么意识次元,我想书内应该有提到。再来,实验室不自由什么的,所有工作都是这样子,难道办公室工作的人就不用关在办公室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