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为了国家安定,你必须被“维稳”─巡心者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8-10-25 16:07:51
为了国家安定,你必须被“维稳”
──我读《巡心者》
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85612026
书名:巡心者 I:苏醒 II:风暴
作者:A. J. 史泰格
译者:杨佳蓉
出版社:脸谱
出版日期:2018/09/01
定价:800元
博客来书介页面: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6647
--------------------
有个经典的哲学思考:载满人而失控的列车上
,是要选择辗过一个胖子而让整车乘客都得救
,或是让他们全部因失事而罹难?
莲恩是个实习巡心者,可以借由探看人们的记
忆,找到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痛苦,并
将其抹去,不仅可以让人们过著不被过去伤痛
所侷限的日子,同时也能减少潜在的危险因子
,让整个社会趋向安定。这原本是莲恩深信的
价值,直到她遇见史蒂芬,一个戴着项圈的第
四型男孩,他希望莲恩为其消除脑中深处的恐
惧。
当莲恩深入探索史蒂芬的记忆时,才发现他的
记忆遭到窜改,而当她深入去追寻才发现,她
所隶属的“神经科技伦理学会”(IFEN)使用
一套美好的谎言包装种姓制度,尽管整个社会
看似祥和而无争斗,却是牺牲了极少数人的美
好人生所换来。
对莲恩来说,是要揭发这一切的错误,还是继
续服膺她所曾经深信的规准?
A. J. 史泰格的《巡心者》是部反乌托邦小说
,共有上下两集,书中有几个值得思索的点:
为了多数人的幸福,牺牲少数人的福祉是否为
必要之恶?当恶还未成型,国家是否有权阻止
、甚或消灭可能的威胁?而国家又是否有权力
,掌握、监控、或限制有可能为恶者的人生发
展,甚至生命?最后,国家又能否以社会安定
为由,操纵、修改或删除人们的记忆与情绪?
日本漫画家佐藤秀峰曾在《医界风云》中提到
,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性其实比正常人低上许
多,然而经由媒体与有心人士的刻意渲染,以
及精神疾病的标签化,都让人产生过度的恐慌
,也使得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权及工作权被限
缩。
另一个日本漫画家间濑元朗也在《死亡预告》
中让读者去反思,借由牺牲极少数人的未来,
是否真能让人更加积极、尊重生命,进而使国
家迈向繁荣兴盛?
史帝芬从第三型被判定为第四型的起因为,他
想阻止他的朋友被另一个同学伤害,而咬下了
对方的一块肉,因此得终生戴着项圈,当他再
次情绪失控时,项圈会产生作用,甚至让他昏
厥,以减少可能产生的危害。史蒂芬的情绪不
稳,即使在莲恩介入其生活之后,也多次出现
攻击行为,几乎要让人相信精神控制有其必要
性了(甚至本人都这么想)。但等等,那个侵
犯人的同学,难道不是更危险的存在?还是只
因为他的背景优良,就比较值得被信任,与具
有活着的价值?
当莲恩在车站看到一对母子脖子上都戴着项圈
,而儿子也才十二岁左右,她纳闷著这么小的
孩子,是要怎么能对社会产生危害?精神疾病
的成因受到环境与遗传的影响,然而在书中却
刻意把遗传因素放大,如同反抗集团中一个角
色的控诉:她只是想阻止母亲被国家伤害,而
攻击执法人员,她就被迫戴上项圈。
有意思的是,莲恩认为这一切都不对,她认为
不管人的精神状态如何,都有权获得必要的协
助与支持,而不是上流阶层得以判生,而下层
阶级的人只能等死,甚至只能透过国家认证的
死亡,才具有其意义。但她同时也对反抗集团
所采取的武力攻击产生疑惑:革命无可避免地
会伤及无辜,然而这岂不也是“为了多数人的
幸福,牺牲了少数人的美好未来”?
然而,真有可能有一个美好的社会,其中每种
类型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吗?而这样的天真,又将会使
众人获得救赎,还是让有心人利用,成为另一
种乌托邦的灾难?
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当权者无比坚定地认定
其信念必然正确,就好像IFEN主任兼莲恩的监
护人史汪医师那般,当这类有某种洁癖性格的
人主事,或许有天只有纯洁无瑕的人才有生存
价值,因为污点可能传染灾难,而唯有控制与
灭绝才能解决问题。这才真正地令人感到毛骨
悚然。
这很超现实吗?想想新疆的维吾尔人集中营吧
,当中国政府以维稳名义而控制着整个族群时
,我们何时才会真正察觉,其实现实真的比小
说还要离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