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折纸动物园-那张反复折叠出的生命

楼主: otter1985   2018-07-23 04:14:10
<折纸动物园> 过去与未来都在那张反复折叠的纸上 20180719
这几天睡前读完了刘宇昆的<折纸动物园>,网络上(特别是豆瓣)似乎评
价很两极,许多是偏负面的评价,当然要讲批判,有几篇的确不论是故事
或是意识形态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但瑕不掩瑜,我个人挺喜欢的。
不管是设定、文笔或是故事的氛围跟场景都营造的很好,许多桥段都有触
动到我,比如说庞克狐狸精这个故事的好几段画面,一直到读完隔天睡醒
,都还一直想起。
“小嫣一跃而出,像一道电光石火。精灵鬼祟而优雅,她冲向香港大街,
自由、野生,一只为这个新时代而生的狐狸精。……她在远处发出长嚎。”
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聊斋那种美丽而哀伤的氛围,讲一只因为科技时代
来临以至于魔法渐渐被遗忘、流失,而再也不能变身的狐狸精,跟一个
因为鬼怪消失而失业的捉鬼师如何在科技进步,但仍阶级贫富分明的香
港生存的故事。
刘笔下的狐狸精跟蒲松龄笔下的一样,有野性,有人性,有脾性,当然
一样有可艳可怜充满魅惑的外型。但再美再有魔力的存在,也会因为时
代的巨轮而必须退让(多少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技术因为社会的转变而
消逝)。但时代可以屈服一个世代的势力,时间却屈服不了人的意念。
故事里的小嫣(狐狸精)在新时代为了生存被迫被慢慢肢解 ,全身替
换成了机器人,最后孤注一掷将自己内在都拆解替换为更小的机械,将
身而为人的骨架、皮肉以及器官都转为一个个齿轮与动力机器,像变形
金刚一样却更唯美的,把自己从人型变回那只自己魂牵梦萦的(机器)
狐狸精。
“我递给她一个碗,碗里装满最纯的无烟煤炭。……她把碗里的东西倒
进嘴里吞下,我能听见她身体里的小型锅炉燃烧起来……接着她蹲伏在
地上,齿轮嘎嘎作响,活塞一抽一吸,流线型金属板彼此交错流动-声
音愈来愈大……在我眼前,她缩拢开展,像个银色的折纸作品。直到最
后,一只镀铬狐狸 – 如同古老传说中美丽而致命的狐狸- 站在我面前。”
整个故事就像蒙着一层银色月光一样柔和幽暗,有一种惊心动魄的脆弱
,却又同时具有强烈的坚强的美感,就像是科幻风的聊斋志异一样,读
时忍不住一直想,如果蒲松龄读到这个故事,不知道会不会也很感动。

这本书的前几个故事都很有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风格,
例如第一篇描写不同星球(种族)的人的阅读与写作,在讲述不同群体
如何阅读(建构与传承自己的文化)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时,却同时在读
者脑中带出了充满想像的,对于各民族风格的联想画面,像写夸邹里人
的心智(书写)时是这样说的:
“这块石头是夸邹里人的心智所在。这个石头器官布满千百万条错综复
杂的渠道,形成一个迷宫,将水分流成无数条平行小水流,滴滴答答、
涓涓潺潺,彼此蜿蜒环绕以表述简单的价值观,当它们汇聚,便成意念
之河,涌现为思潮。水流过石头的形状随着时间改变,老旧的渠道破损
消失或堵塞不通,某些记忆因此被遗忘。”p6.
而讲图多斯人如何阅读这个世界时是这样写的:
“图多斯人说,最伟大的书是黑洞周围的事件世界。当图多斯人厌倦了
无穷无尽的宇宙图书馆,便会飘向黑洞。当她加速迈向有去无回的奇点
时,涌出的伽玛射线和X射线会揭开愈来愈多终极谜题,令其他所有书
相形失色。这本书无穷尽地展现自己,愈来愈繁复、愈来愈微妙。她阅
读的这本书辽阔无际,当她被震撼、被征服时,在远处观察她的同伴会
惊讶地发现,时间似乎为她缓慢静止了下来,而当她坠向永远无法抵达
的中心时,她便有永恒的时间来阅读它。最终,书战胜了时间。”p10.
甚至身形微小如细菌的卡鲁伊人都找到建立自己文化的方式,他们将别
的种族的尺度相对宏观而弃之无用的物件都找到最美的再利用。
“装饰瓶和石板上的线型文字变成了街道……结绳上的纤维被梳理开来
、从新编织、以更精致的方式重新打结,……每一个结都可以让卡鲁伊
商贩当成店面营业,或让年轻的卡鲁伊家庭当作房子……以夸邹里人来
说,他们发现卡鲁伊人把失去价值的石脑建成一栋综合研究大楼。”
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纪录、思考的脉络与方法,而我们如何思考,如何
观看都是我们形塑自己的过程,所有这些都将返回最终成就自我。
“每种生物都有延续智慧的独特方式,使意念可见、可触之,像壁垒那
样封存起来,以对抗最终难以抵御的时间潮汐。每个人都在创造书。(p4)
……他们阅读,却不知道自己正在阅读。一块块孤立的感知在冰冷深沉的
宇宙真空中闪耀发光,如同广阔深海里的泡沫…..当他们向前推进,在看
不见的表面升起时,每一道磷光都是独特的署名。每个人都成为书(p11.)”
每一个种族阅读 也就是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都被他描写的很有意思
,阅读时一直想起伊塔罗·卡尔维诺的<宇宙连环画>,以及一点点他
的<看不见的城市>。那些亦真亦幻、尺度亦广亦小的背景设计,与娥
苏拉·勒瑰恩<转机>中对各种群体的描写又不同。前者们充满著抽象哲
理的美感,而后者则带有作者本身对这社会不论是群体或是议题的相
对具体的反思。

刘宇昆的小说故事主题也许原始,但设定都颇为精巧。像是“形变“这
篇以一位灵魂是冰的女子视角,诉说如何爱上一位灵魂是盐的男子
(水遇盐更难结冰),不怕融化(死亡)而勇敢去爱一次的故事。故
事本质其实很老套就是在讲人生不要害怕改变,以及我们永远不得而
知自己的本质直到我们面对挫折而成长,却用一个有意思的设定让整
个故事变得有趣。
故事中女主角的朋友一直以为她的灵魂是一包香菸,她选择过一个每
天都要抽菸 ,半享受当下, 半颓废的燃烧生命式的生活。直到最后
一根菸在醉后被不知名的人抽掉了,她在狂欢过后的海滩独自醒来,
发现自己并没有死去,只留下旁边一盒空荡的烟盒。她才发现原来她
的灵魂是那盒永远可以装满任何东西的纸盒,而不是里面那些最终都
将化为袅烟的烟草。
就像女主角若非冲动的爱那么一次,怎么会知道自己看似冷若冰的坚
硬灵魂,其实本质是纯粹、柔软而有沸腾可能的水。
“我经历的是一种形变。当我的灵魂从一盒菸变成菸盒,我成长了。
我想到要写信给妳,因为妳让我想到自己。妳以为妳了解自己的灵魂,
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我那时觉得你错了,但我也没有正确答案。”P35.
每个人灵魂都会在遇见每件事或某个人时形变,成为我们以为我们成
不了的另一种人,人生是大大小小的激烈冲撞与小心翼翼的碰触所交
错,每一次都会带来不同的改变,在你与他之间,在彼此生命里留下
或大或小的印记。
每一次相遇就是一次纸上的折痕,这些线层层堆叠出最后我们将被折
成怎样的作品,我们每时每刻每次的决定与行为,都在推进著属于我
们自己的形变。

整本书中有许多篇故事用科幻的背景探讨历史伤痛的议题,不论是“跨
海隧道“这篇,讲建构两国间的地底交通在为上位有权有钱者带来利益
时,下层要有多少人付出代价与生命,以及中层的人如何在生存与良心
之间进退两难。
或是“所有滋味“这篇采煤矿的中国移民飘洋过海在洛矶山脉扎根,短
短几句讲述一群人关在船舱中的桥段,让我想起<美国众神>以及许许
多多小说中对于不论是黑奴或是为求生存而偷渡的移民者的艰辛。
(这个故事的主角老关到底是不是关公呢?!
这个悬念我好喜欢 ㄎ)
还是最后“历史的终结者“这篇讲一战时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以及罪行
与受罪,如何在后人不同的视角中被逐渐呈现,这系列每一篇故事都
表现出刘宇昆对于人如何看待,与面对伤痛这件事似乎特别有兴致。
在读“历史的终结者“这个故事时,我国小时候读老舍<四世同堂>的
感觉全都回来了,我真的很怕这种人无来由折磨跟虐待另一个人的场
景,阅读时感到反胃、难受、放在书页上的指尖在盗汗,虽然还是把
它看完了,但真的很不舒服,整天心情都很不好。
刘感觉想藉这个故事让人思考,法律着眼的往往是实际犯罪的那个人
,但其实战争(罪行)中手上干净的人,他走的道路不一定不沾血,
我想更广大的来看,应该苛责的是暴行本身的存在,以及为何得以存在。
他用科幻的方式探讨了历史到底该怎么被诉说,以谁的眼光被重新呈
现于人前,受害者?加害者?背后操作者?
后世的客观研究者?或是仍被主观影响的受害者的遗族?
谁是谁的罗生门?
真的时间就说得清真相吗…
或犹如书中说的“我们现在都是死者的剥削者。”p560
书中另一个故事“拟像”虽然讲的是亲情间的纠结,却其实讲的同样是
人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过去并研究历史这个盲点。我们两眼所及
往往如此表面,刻板印象如此深刻,我们都用眼睛在摄影 ,在记录
我们人生的一切。
“照片是秘密的秘密,它告诉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Diane Arbus
而Susan Sontag在<论摄影>中说“理解始于不把表面上的世界当作
世界来接受。”
两人都指出我们有时观察这世界的眼界总是被限而不够宽大,而评断
时的话语又往往太片面,眼见不一定为凭,论断时又无可避免的带着
个人情感,那么有谁可以说自己真的客观。
从作者的各篇故事来看,似乎客不客观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真实的
呈现自己所见,发声本身这个行为,往往比发声最后的结果还要重要。
“加进个人描述的同理心和无法减少的主观范畴并不会减少真实性,
反倒提升了真实性。我们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主观,并不会让我们卸下
说出真相的道德责任,就算是- 尤其是 - “真相”并不是单一的,而
是一组合人性的共有经验和共同理解。”p605

“物哀”这篇让我想起刘慈欣的许多短篇,对于人类在面对大环境灭
绝时的崇高人性,我想起刘的“流浪地球”,想起考德怀纳。史密斯
<人类补完计划>中的“小丑镇的死亡女士”。
那些生命中所有一切当时不明白的事,为何你会走到今天这条道路
的那些冥冥之中,往往都会在人生某一个时刻,因为某件事、某个
人让你突然明白,也许你一生的努力,前程所行的那些路,只是为
了来到某处成就某个人。
可能听来有点哀伤,但在那一刻至少我们都成为某人或某群人生命
中的英雄,而不只是自己的。
生命因为汇流有了意义,在山中涓涓独流的小溪虽纯却难免略显单
调而寂寞,少了百川入海时的壮阔与其得以滋润出的一众璀璨生命。
“我们因为在其他人生命中的位置而有意义……单一颗棋子不是英雄,
但所有棋子在一起就成了英雄。”p372

这是很美的一本书,特别是前半段几篇故事,跟姜峯楠<你一生的预
言>或刘慈欣的短篇一样,都让我看见另一种写作视角,都是用短短
的篇幅,却留下一个充满无限想像力跟余韵的氛围。
三株半竹子推

题外话,读完时不知为何我突然觉得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世上了。
这世界之外的那些日月星辰,星球之内的岩石海潮都将依然存在,
静谧地,等待时间到来又过去,就觉得很美,很安心。
觉得好像失去也没有那么可怕,因为这么美的东西会永恒存在。
美可以一直被发现,被记着 ,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阅读著这些故事,被这些故事寄生而渗透,共同成为时间与思想长
河里的一沫,然后把它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像是卡鲁伊人一样
的转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终有一天会有另一个谁在沙滩逐浪时,这诸川成海激起的其中一沫
会随风飘坠在其脸上,眼中, 然后也成为他的一部分。
本文同步发表在 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80722.204917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8-07-23 07:23:00
谢谢分享
作者: nightever (不知处)   2018-07-23 13:16:00
谢推 ,之前看到这本书就非常有兴趣 ,看了你的心得可以入手来读了:)
作者: nnlife (恩尼)   2018-07-23 14:17:00
作者: Cezaill   2018-07-23 20:08:00
谢谢分享
作者: YXL5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8-07-23 22:10:00
谢谢分享!
作者: paperdo (å•Š...忘記帶錢包)   2018-07-24 11:24:00
超想看这本,感谢把火升旺
作者: onaconflict (咕叽呱呱)   2018-07-25 13:17:00
刚好最近也看完这本,非常非常喜欢,值得推荐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07-25 21:52:00
离题推姜峯楠的小说。
楼主: otter1985   2018-07-26 16:24:00
同推姜峯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