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图文版:https://goo.gl/Ztvi6G
在今年2018年举办的世界杯结束后,大家可还记得上次、上上次以及上上上次、上上上上
次世界杯在哪里举办呢?而大家还记得前几次的夏季、冬季奥运曾在哪些国家和城市举办
呢?还是你们记得的是自身比较关注的赛事与获奖者呢?
世界杯与奥运期间,人们都狂热地关注比赛。但赛事结束后,他们多数也忘记比赛曾经在
哪里举办,以及这些赛事对于举办城市、国家、当地人民与环境有什么短期与长期影响。
这本《奥运的诅咒:奥运、世足等全球运动赛会如何危害主办城市的观光、经济与长期发
展?》就在阐明这些事。
本书第一、二章从奥运的历史谈起,随后点出奥运和世界杯与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发
展等公共事务之间永恒的联结,破解了“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的谎言神话。
作者也指出,许多城市之所以会申奥,乃是因为背后有房地产建设公司、观光业者等各种
巨大的利益集团,进行钜额的政治献金,并花费钜额聘请公关公司进行游说,编织奥运会
带来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的神话,迷惑资讯并不对称的人民,诱使许多城市申奥,以图利
自身。
事实当然与神话相悖。1984年洛杉矶奥运之前举办奥运的城市,无不因为政治抗议、暴力
、污染、杀人等事层出不穷,加上最后负债累累(例如蒙特娄还了三十年的债),导致无
人申奥,最后申奥城市已经只剩洛杉矶。在此情况下,国际奥会不仅给与金钱协助,也让
洛城便宜行事。这却使得洛城奥运较此前奥运出乎意料地成功。
国际奥会因此否极泰来,大批城市受洛城经验吸引而申奥。这使得后来申奥成了竞标赛。
价高者得,豪华招待、贿赂奥会委员的行为已必不可少,对申办城市提出大量不合理要求
与苛刻的场地标准成为惯例。转播权利金更为国际奥会赚取大笔财富。
同时,开发中国家为了证明自己“崛起”的国际政经地位而申奥,耗费起码数十亿美元举
办奥运蔚为风潮。
世界杯争议虽少于奥运,但亦弊端重重。国际足总不断修改规则,以及收益的分配方式,
借此收贿(如2022卡达取得主办权),替足总自身牟利。申办者则耗费钜金,以满足国际
足总要求的巨大、奢华且日后毫无用处(即使之后又申请到也会被拒绝再用)的设施,负
债累累。
第三章与第四章戳破编织出来的经济效益神话。由主事者、公关公司、奥会和足总等编造
的短期效益神话说:大型赛事会带动经济成长。他们怎么编造神话呢?运用人们不懂、也
不适合用在超大型赛事经济层面的研究法,事前进行夸大的假设,制造出会成长的假象。
他们避而不谈的是:看比赛的观光客如何排挤掉本来会去本地促进消费的观光客(因为人
挤人且物价飙涨),或者把不看比赛的观光客算做奥运带来的收益;而观光客的钱,大部
分流至外地的跨国公司总部;本地观众花在本地的消费,因钱拿去购买比赛入场票而外流
给国际奥会或足总;最重要的是举办比赛的钱是政府支出,而挤压到公共支出、造成沉重
债务甚至加税,拖垮地方经济。
作者也指出,主办国有形无形的各项巨大支出,和赛事神话号称的收益根本无法相抵,大
型赛事带来的短期收益不仅无法抵过支出,事实上这些收益带来更多对本地造成压迫、出
走、经济疲软的负面效应。短期收益事实上是场谎言。
而长期收益被国际奥会、足总及其聘雇的公关公司称为赛事后的“遗产(Legacy)”,清
单内容无所不包。然而,所谓“长期”影响往往要数十年才能看见,加上未来会有不少变
数存在,无法把所有好处归因于比赛,而政客则会借此不断取得公家资源,一面不停延期
,谎称“更长期有好处”。直到他们下台,人民仍未看到好处。
例如,主事者们总是宣称比赛有巨大的广告效应,主办国能借此推广自身品牌,该国观光
业会因此长期获利。然而根据研究,主办城市给人的印象最多不过三年,因为大家更关注
的是赛事结果。如果观光客很多,其实只是当地过去就是旅游景点的缘故,办比赛反而让
去当地的观光客减少。
而赛事留下的遗产,都是花费钜额满足奥会与足总要求、未来用不到的比赛特殊设施、场
地与相关建设。这些设备不仅耗费钜资公帑建设与维护,更便宜外包给私人使用,甚至没
人想用,对于该国环境、社会、居住环境、交通建设、经济发展等层面完全没有益处。一
切都只是为了满足赛事、赛事主办者和主办国政府的奢华要求而建。而赛事组织与主办国
政府口头承诺的公共建设与环保措施,则因为资金全部挪去建设这些设备而付诸东流。长
期遗产当下已造成钜额负债,更遗留巨大的后续社会成本、资源浪费与债务。
整体而言,举办赛事导致了政府削减公共支出和加税来还债,不仅压垮了国家的发展,也
已经留下不知何时才能填完的钱坑。
然而,奥运与世界杯都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吗?洛杉矶不就是因此赚钱吗?作者在第五章和
第六章回应了这个疑问:洛城与巴塞隆纳是正面案例,而索契、里约热内卢和伦敦均为失
败案例。
首先,1984年洛奥成功是因为:电视转播权利金飙涨;洛城规划出奥运专属商品的赞助与
行销策略,赢得企业大量赞助;采用大量现有运动与交通设备,节省大量建设经费;由于
是民间申请,许多设施遂由民间出资;市政法规被修改,禁止政府以公家预算办奥运;最
重要的,奥会没有提出各种要求,因为没有其他城市申办,所以没有本钱施压。
其次,1992巴塞隆纳奥运的成功,是由于该地区本身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当压制发展的威
权政府倒台后,巴塞隆纳即开始进行长远的都市规划与建设,并顺道把奥运纳入都市发展
规划的一环进行申请,成功地使奥运配合了巴塞隆纳的发展,才取得成功。以都市发展引
导奥运配合建设,正是巴塞隆纳成功的条件。然而,作者指出,巴塞隆纳事实上也受到上
述长、短期效益的负面影响,要不是该地本来就是观光胜地,负面冲击将十分巨大。而后
来巴塞隆纳想复制自身经验,举办大型活动也遭逢失败。因此,这种经验并非能完全复制
。
而里约与伦敦均师法巴塞隆纳,希望带动都市发展与更新,然而都失败。里约本有接连举
办世界杯与奥运的场地优势,加上本来就应该在世界杯阶段建设、规划整体建设,但是最
后却全都落空,正面承诺全都没做到,负面影响则跃然眼前,更导致造成巨大的财政、社
会、环境和政治等全方位性的灾难。伦敦虽然详尽规划,但是采用的事前评估过于夸大,
导致负面影响压垮了正面规划,社会承诺也因财政压力而没有兑现。
索契本是苏联精心打造的冬季滑雪胜地,但是俄国为了向国际证明自己的大国地位与荣耀
,透过各种方式取得主办权。但索契冬奥不仅对当地居民、受保护的环境等都造成灾难,
俄国更投入超过五百亿美金打造惨不忍睹的场地设备。而索契的观光实力更一路下滑,赛
事后也没有进一步规划,成为举办奥运失败的最惨例。最后,为了转移目光,最后普丁采
用民族主义来转移焦点:并吞克里米亚。
作者在第七章作了总结,说明了奥运与世界杯这种大型赛事带来的不是主事者和公关公司
所称的长短期收益,而是举国性的、各层面的巨大灾难,即使具有收益,也抵不过负面影
响。他认为,倘若能将举办赛事的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资金投入急需资源挹注的基础建设、
医疗、环保、教育、社福等层面,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将更多。
若真的要举办,必然要学巴塞隆纳,由都市发展计画与公共利益主导赛事,而不是像许多
主办的开发中国家一样,让赛事主宰一切,并且要估量自身条件(如稀有的土地、是否加
剧贫富差距等)与政治结构,考量举办大型赛事是否可行,例如民主政体固然难以凝结共
识,共识都是由能获利的少数寡头利益团体所捏造的,但威权政体也有决策过程盲目偏差
的问题。
因此,当大型赛事对财政、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文化、永续发展等层面多为负面效益
,多数国家都做不到长远规划,加上屡屡爆出各种负面新闻,大型赛事的光环再度下滑,
人们认识到这些赛事只是牺牲自身权益、图利特定阶级,转而开始抗拒申办。
问题与恶性循环仍在,当进入20世纪后,申奥城市又再度开始减少,这使得国际奥会与足
总认识到现实风向开始转变,但仍然改革牛步,不愿意分出紧握在手的利益与奢华排场。
如同奥会与足总作为垄断的既得利益者而抗拒改革,国内的政治人物也无法摆脱与企业联
盟的利益共同体,作者认为,最终要怎么抗拒申办或是举办时对自身有利,只有人民自己
去评估和争取,才有机会改善。
在花费日钜的未来,作者引用了2012年荷兰的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只有威权国家才能
主办奥运,因为只有这些国家有中央集权的金钱与权力来主办。”而索契冬奥坐实了这个
预言。
面对上述的警示和惨况,台湾为了增加国际能见度,曾举办过高雄世运与台北世大运,本
书给予了很好的提醒。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本书序中呈现了他对此看法的理解,世大运也节
省了大量经费。可惜世大运并未留下太多对台北都市规划有帮助的遗产,显现当初申办时
规划的不足。
未来倘若台湾再次申请这种大型赛事时,不论是政客还是人民,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以
都市甚至是整个国家的规划优先,谨慎考量各种成本后,引导赛事配合整体发展,而不要
落入企业等利益集团编织的神话而盲目投入,以免像巴西等国一样,为大型赛事牺牲人民
与环境权益、拖垮国家发展。这考验我国政府事前应做好问题界定,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政
策规画,然后进行评估等施展公共政策的能力,同时也考验人民是否能够借此取得皆赢的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