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4220082
阅读了一段时间的罗马史后,时不时在许多著作中看到学者提起《罗马革命》,特别是中
国许多研究者都大力推崇,心久仰之,不惜从海外购了一本原文回来膜拜。对,膜拜而已
。我的语文能力实在太差,越级打怪真的太不自量力。
后来看到北京商务推出“古典文明译丛”,书目中有这本书,实在心喜若狂,待一出版后
,就立刻购入一睹为快。
罗纳德‧塞姆(Ronald Syme),出生在新西兰,后来在牛津大学任教,于1939年战云密布
的时候推出了这本《罗马革命》(The Roman Revolution),照意大利古典学者莫里米亚诺
(A.D.Momigliano)所说,因为其内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然有些敏感,所以这本大做开
始时并不怎么被待见,要到战后才开始发光发热。
正如我们所知,二十世纪初期是个独裁者横行欧洲的年代,而奥古斯都实则是这些人的“
祖师爷”,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塞姆这本大作正是描述从苏拉夺权到提比略接班为止,
罗马从共和转向帝制的经过。
像这样主题的书多如过江之鲫,而塞姆的书还能被公认为经典,在于他运用了十九世纪德
国学者格尔泽尔(Matthias Gelzer)开创的从贵族关系网络研究政治史的手法,观察奥古
斯都是怎么在内战及公民权扩大之际,从意大利自治市的上层阶及中找到自己的追随者,
完成了凯撒没有做到的“革命”,并将之交接传承给提比略,让帝制成为稳定的政体。罗
马名为共和,实为寡头统治,政权把握在各大门阀氏族之手,偶尔才有几个“新人”可以
冒出,故此,在研究其政治时,忽略了这些彼此联姻、斗争跟阴谋诡计的贵族,是难以想
像的。格尔泽尔在十九世纪首开这条路径,而塞姆则发扬光大,运用了各种考古结果及古
代文献,充分的观察了共和末期的每个在政治界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为读者
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洞见的图景。
当然,同样的,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塞姆开宗明义即表明,他不会浪费太多笔墨在描述众
所皆知的史实上,也就是说,读者自己要熟悉这段故事才行。这是一本非常进阶的读物。
本书共三十三个章节,塞姆在前面几章分析了人物跟关系网络,中间分析了奥古斯都政权
的成立,最后再评论其功业。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塞姆对于几位重要人物的评论。
首先,作者先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共和的政体,基本上他认为在末期,由于成就了的帝国霸
业,导致显贵集团急速的腐败,早年那团结对外的精神被抛到九霄云外,人人只顾在这场
“腐尸宴”中争夺私人的利益。他们分党结派,拥护一些强人出来代言自己,参与这场游
戏。
从中第一个冒出头的是苏拉,但他仍护佑著显贵阶级的利益。接着而来的庞培则藐视跟摧
毁前人的成果,塞姆指出,就算在内战中最终胜出的是庞培,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他是想
要恢复共和的,更有可能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武力统治,作者甚至认为,说不定最终结果
倒在元老院里那尊雕像旁的就是庞培自己!对加图等共和派来说,庞培只是危害急迫性较
低,可供利用的弃子。另外,塞姆在文中深深的赞誉了庞培在东方的帝国主义事业,他认
为其针对各希腊化诸国的安排非常到位,以至于接手的凯撒、安东尼乃至奥古斯都都加以
继承。或许我们应该要重新修正对庞培的看法。
对于凯撒,塞姆并不做道德上的批判。作者并不认为他就是天生的独裁者(有别于蒙森),
凯撒至少在卢比孔河前也是想在体制内继续游戏,一旦越过后,他就必须正视名存实亡的
共和的百孔千疮。塞姆认为凯撒是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他想建立的是一个神权君主制,融
合了各民族的世界帝国。这种观念在当时,要不就太过前卫,不然就是异常保守。不管怎
样,凯撒知道自己腹背受敌,这样的困局让他甚至觉得自己“活的够久”。作者更说,也
由于凯撒太“前进”,以至于他甚至忽略了自己“党派”的利益,以至于原本那些支持他
的人都参与了刺杀,象征了其事业的最终失败。塞姆的语调藏着中立,对于共和派的人他
也只是淡淡的说“自由与法律的背后其实是特权与利益”。他认为当时的每个行动者也都
只是维护己身的利益,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的问题。
塞姆对安东尼的评论是我目前看过书中最不同的观点。传统对此人的评价可能不脱HBO的
那部“Rome”电视剧中的形象-或许个性直率,有勇无谋的莽夫。作者认为这只是因为其
为失败者的一种偏见,做为后期凯撒的左臂右膀,甚至多次把罗马首都委任给他,其在处
理事务上的手腕很难想像是个庸才。在塞姆的眼中,安东尼的弱点是在于其个性中的那种
“侠义”,他没有那种政客的权变,才是在跟屋大维斗争中落败的原因。3月15日之后,
安东尼并不纠缠在报仇上,他尝试跟共和派取得和解,争取自己的安全,跟着让凯撒的所
有政令合法化,完成了对罗马的控制,从中就可以看出其手腕。但安东尼不幸的是,他遇
见的对手是放在世界史上都属顶级水准的人。
西塞罗是个很难评论的人。他在文坛上是主角,政坛上二流。虽然曾经贵为祖国之父,但
对于共和国的衰亡却无能为力,他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但也仅只于此而已,没有一个巨头
真把他当回事。这或许跟他本身的性格野有关系,布鲁图斯的评论道破了一切:“为了他
想要的一切:荣誉与地位,西塞罗是可以甘心被奴役的。”但追求至高荣耀是罗马人的传
统,这并没有错。真正的问题在于毛泽东的一句话:“枪杆子出政权。”不懂兵的西塞罗
,注定讲话没有底气。塞姆对于西塞罗在凯撒死后的最后一博有些赞许,但更多的是冒险
,他乐观的看待自己的政治判断,错看了一个十九岁少年的政治智慧,以为自己可以轻易
驾驭他。但或许这不是西塞罗的错。凯撒看中屋大维,但未必认为这孩子这么早就能接自
己的班。至少,无兵无权的西塞罗,终于为自己的理想把性命都赔上了。
不太明白译者为什么坚持把大家熟知的屋大维(Octavian)译成渥大维,但不管怎样至少比
“奥克塔维亚”好。
最近看网络上有人用一段话评论金正恩:“他有今天的地位,是他运气好;他能够坐到现
在,是技术好。”
屋大维也是。
安东尼评论屋大维能得到其所有的,都是拜继承凯撒之名所赐。此言不假,但也仅止于此
,这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青年,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凭著其超年龄的政治智慧登上罗马世
界的顶峰,不可能全然是运气。
屋大维很清楚知道政治的规则,要有权力,钱、名誉、军团缺一不可,而要巩固统治,拥
有自己党羽更是必须的要件。屋大维利用凯撒的名号争取到了老兵的支持,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更高明的是,他向广大的意大利自治市的显贵们伸出了橄榄枝,这是塞姆认为其最
终成就霸业的最重要举措。当罗马被逼开始把公民权向整个半岛开放时,一个地方势力抬
头的趋势就不可阻挡。凯撒之所以让高卢人加入元老院,除了要削弱旧显贵力量外,相信
也是看到了这股洪流。屋大为没有他那么激进,这个青年决定先争取离他更近,力量更强
,也更不容易引起反弹的骑士阶级跟各自治市显贵成为自己的党羽。这些人有钱,也有能
力可以帮助他完成霸业,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达成阶级替换。旧显贵阶级是不会接受他
们的奴役的,凯撒失败了,屋大维不会重蹈覆辙。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屋大维的权变,刚起步时他完全无法跟已经取得政权的安东
尼抗衡,于是他跟西塞罗联手,在削弱了安东尼实力后,再倒打一把,组成后三头,发动
公敌宣告运动,开始他的第一步,铲除异己,然后藉著安东尼的手,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残
余被清除了。
后三头开始时,屋大维的实力还是不足以跟安东尼抗衡,他在罗马市民心中还是个英雄,
但有弱点。在屋大维成就霸业的路上,有两个人是必不可少,一个是替他打仗的阿格里帕
,另外一个则是梅塞纳斯,此人堪称是古代版的戈培尔,他的成就并不比前者低。
宣传战是罗马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正所谓“名正言顺”,没有掌握大义名分,怎
么号召人们追随你?一个声名狼藉的人,很难想像他有什么作为。在罗马官场抓小辫子抹
黑造谣,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像霍腾修斯、西塞罗这样雄辩滔滔的人,在当时被人畏惧三
分也不是没有道理。塞姆认为安东尼的性格上是有缺失的,所以耐心的屋大维利用他远离
罗马的情况下,一直等待机会不断的抓他的小辫子,然后放大宣传污名化,虽然安东尼也
不是没有反击,但在这方面显然他被梅塞纳斯甩开了不知几条街。但屋大维即使在亚克兴
之战前,也没有把矛头直指安东尼,要说服罗马人民再打一场内战并不易,他的目标是那
位埃及女王克里奥佩托拉。这场战役被打成一场民主跟邪恶的东方专制的较量,屋大维不
只让罗马而是动员整个意大利起来参战,这是他踏出的更重要的一步。塞姆说安东尼必不
如古代文献所说的惑于女王手中,但他或许梦想着亚历山大的伟业,这并不是罗马人想要
的,所以才被屋大维一步一步打垮。这场战争是“东方”与“西方”的较量,是两个文明
的冲突。塞姆认为,如果这场战争是安东尼赢了的话,罗马的东方化或许会提前一两百年
上演,但当时的条件尚不充分,君士坦丁能搬移首都,安东尼则做不到。
胜利的屋大维其实接下来的挑战更大。他要接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罗马,怎么同时完成稳
固权力结构跟重建祖国,是屋大维的难题。他首先处理了军团,这群常常被忽略,却又非
常重要的行动者,在内战后令人震惊的数量,不好好安置恐怕立马生变。屋大维无意再进
行财产调整,他明智的把军团职业化,以饷金跟退休金酬庸,对于冗员则是安排殖民地去
屯垦,让他们成为散播文化跟隐藏的权力点,一举两得。
塞姆花了几章分析屋大维重建的共和晋身之阶,但简单的来说,这是他用来酬庸支持自己
的核心集团的工具,同时也是融合部分在内战中幸存的旧显贵。屋大维重建了贵族阶级,
让他们可以跟骑士阶级互相流动,拥有共同的利益,然后一起支持唯一的元首。
解决这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怎么传承下去。不论是命运女神的作弄还是宫廷
阴谋,总之,几乎每个屋大维的血缘接班人都先他而去,最终结果是由他的继子提比略获
得宝座。即便如此,为了顺利交接,屋大维也花了不少心血。先让提比略从日耳曼打到多
瑙河,建立无数战功赢得军团尊敬,再让他凭著资历跟古老克劳迪家族血脉取得显贵认可
,才顺利的完成权力转移。
塞姆试图告诉我们的是,即便是屋大维,也不是随意就可以王座交给自己属意的人。要成
为罗马帝国的最高权力者,没有贵族(财富)跟军团(武力)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或许从中我
们可以理解,三世纪后为什么“皇帝”如走马换灯般的来来去去。
屋大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这个头衔个人觉得其实并不过誉。认真的观察他一生的成
就,基本上屋大维可以算是重建了整个帝国,没有他,或许罗马将会像亚历山大死后的希
腊世界那样分裂成军阀混战的时代。屋大维不只给予了人民需要的秩序与安全,他还企图
在人们腐败堕落的心灵上重建一个共同的道德,一种精神观,不论是否成功,至少屋大维
确实在重塑一个民族。塞姆指出,就算是塔西陀这样狠辣的批判者,也不得不承认屋大维
的功业,还有共和国是“回不去了”。屋大维建立的体制维持了一两百年,到戴克理先、
君士坦丁才又重整一次,虽然不无缺陷,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可能存在一个永远长治久安
的政府,至少他让国家稳定的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屋大维是天之骄子,他体弱多病,但却意外的长寿,足够让他在惊涛骇浪中稳定的航行。
他也是苏拉、马略、庞培、安东尼,甚至是凯撒之中最具政治天赋的一位。屋大维很清楚
自己的路,也懂得在这过程中他什么最重要,什么是次要的,还有什么是可以抛弃的。前
面的几位在这点上,正如作者塞姆指出的都有明显的缺点,所以失败了。
屋大维的一生是所有后世独裁者的最佳模范,有慧根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我们也
不难理解为什么墨索里尼也想跟他葬在一起,虽然我觉得屋大维会嗤之以鼻。不过不管怎
样,“奥古斯都”跟“凯撒”都成为欧洲最高权力者的代名词,是其来有自的。至于塞姆
,虽然他力图保持中立,也没有塔西陀那样的批判,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出来他所在书
中隐约暗示的,用奴役去换取安全与秩序的必要性问题。
一般来说,塞姆比较容易为人诟病的是,他在书中使用了“党”(Party)跟“革命”
(Revolution)的词句,前者容易让人跟现代政党产生误解,后者则是意义不精确或模糊。
事实上仔细读完内容,就会知道作者在这方面其实掌握的不算差,就像在中国史上提到的
“党”,也不该把它时空错置。塞姆希望表达的是一群为了各种不同特殊目的,而以某一
强人聚集而成的团体。而革命,指的是一种阶级流动跟政体的转变。不要混淆。
最后,不得不盛赞的是本书的译者吕厚量老师,这是我读过他第二部译作,基本上依旧堪
称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将如此经典的作品带入了华文圈中,也希望他能够持续不
懈的耕耘,造福更多后辈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