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宝初忙接口道”?张爱玲校对不到的〈郁金香〉

楼主: fondness (迷走他日)   2016-09-12 17:07:12
〈郁金香〉这篇小说是二○○五年对岸的文学研究者在上海小报上挖掘出来的张爱玲“佚
文”,三年后收入皇冠版《重访边城》(现已绝版),里面有一段:
“老姨太却又担忧起来,同宝初道:‘哎,真的,那事是你去就,是罢?’阮太太道:‘
还是让他去好。二弟他那个孩子脾气,离开家哪行?’老姨太听了,方才放心。又道:‘
那这个阎家小姐……’宝初忙接口道:‘那阎小姐要给二弟倒挺合适的,不知二弟的意思
怎么样?’(见《重访边城》,页105)
“宝初忙接口道”?
读到这里如坠五里雾。想了一会,疑心是“宝初忙接口道”之误,是否简转繁时没校正过
来?
Word的中文繁简转换有个选项,“转换常用词汇”默认是勾选的。做个测试,把简体的“
接口”转繁体,果然,自动转成了“接口”。
用关键字喂狗去,吐出的几篇小说,例如〈等〉、〈琉璃瓦〉、〈同学少年都不贱〉、〈
半生缘〉,都用了“接口道”。这原是古典小说的惯语。
若说当年《重访边城》因出版时程匆促,没校出来,也罢了。谁知数年后新版全集收入这
篇,还是一样“宝初忙接口道”。(见《色,戒:短篇小说集三‧一九四七年以后》,页
14)
我以为是校对疏失。但我宁愿是我错了,不知道这用法。
想到当年张爱玲被打捞上岸的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在《联副》刊出后,通篇漏水,逼得
她特地写了一篇短文〈“嗄?”?〉来回应:
“……对白本一切从简,本就要求读者付出太多的心力,去揣摩想像略掉的动作表情 与
场景。哪还经得起再乱用语助词,又有整句整段漏抄的,常使人看了似懂非懂。在我看来
实在有点伤心惨目,不然也不值得加上这么些个说明。”(见《对照记:散文集三‧一九
九○年代》,页88-89)
就像那些零碎的短文,诸如校正意见啦,致编者的信啦……,堂而皇之全给收进为了“纪
念”逝世十五周年的“张爱玲典藏新版”里:
“……可能的话,希望能刊出这封短简,不是我吹毛求疵,是需要说明爱看《时报》而不
勤投稿的苦衷,因为无法自校一遍。”((见《惘然记:散文集二‧一九九○年代》,页
165)
不必是张迷也知道“祖师奶奶”留下的哪怕片言只字,都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饶这样想,
套句张爱玲自己说的,“实在有点伤心惨目”,因为这些被迫“奉旨完婚”的新书都不可
能让她在地下“自校一遍”。
参考:
中文词汇地区差异比较——#10“界面”、“接口”与“接口”
https://www.byvoid.com/blog/region-phrases-comparison-interface
作者: ikki (凤翼天翔)   2016-09-12 21:55:00
以前还看过有"...出租车农工商"原来是"...的士农工商"
作者: TheStranger (guest)   2016-09-13 00:55:00
看过“奔驰了一阵子......奔驰已久,速度不免慢了下来。”后来才想到应该是“奔驰”。
楼主: fondness (迷走他日)   2016-09-13 13:36:00
还有简体“对象”转繁体成了“物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