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article.php?pbgid=70814&entryid=635287
芥川龙之介,日本文坛璀璨的流星,一闪而过的35岁生命,短暂
却迸放出绚烂的光彩。惊人的的才华教人一读便为之眩惑入迷。
在文学巨匠迭出的当代,夜空里尽是耀眼群星,他四射的大师光芒
仍难被掩盖。
芥川所处的大正时代是“私小说”兴起、风靡的年代,所有作家
不管自然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纷纷投入创作私小说的行列,但他
却独特地自通俗时代故事取材,改编演绎作品,成就古老故事崭新
的灵魂。在他短短的年岁所写的一百五十多篇小说,差不多六十篇
有出处—原典用得最多的是《今昔物语》,其他如《宇治拾遗》、
中国的《太平广记》,甚至世界文学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安布
罗斯的短篇小说等等。这些材料原本就精彩有趣、紧凑诡谲,加上
芥川简洁洗练的文笔、明晰端丽的风格,以及对人生的深刻观照,
阅读时所能领略到的巧思雕琢与纯粹完美等丰富的感受,简直无可
言喻。
芥川的作品清一色是中短篇,篇篇锤炼精致。阅读每一部都感到
强烈的冲击,无法一一尽述。在此仅挑选其中的三篇来说吧!
开篇即深邃锐利的《罗生门》,令读者心一下子被攫住。黄昏的雨
、荒凉破败的城门,弥漫着徬徨与悽然(地震、台风、大火、饥馑
等连年不断,京都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被主人解雇、不知
未来去向的仆人,内心于求生与堕落的两极间挣扎。”门”的意象
带来“通往另一世界”的悬念,悬念来自于仆人躲雨时刻的寻思
—究竟是要在路边饿死,还是去做盗贼活命?
透切地思考未来之余,毕竟还得先面对眼前的现实,抛下落寞凄苦
,暂时务实地登上二楼找避风的楼身处。在那里,叠放著成堆无人
认领的尸体,传来阵阵恶臭。震憾的画面惊甫未定,尸堆中竟然
闪现活人身影,有一老太婆在拔著死人头发。尸臭带来的惊骇冲击
,瞬间被这恶心行径引起的厌恶感所覆蓋。仆人冲动地上前抓住
老太婆质问,老太婆于是面不改色地说了死人生前做的勾当(用
晒干切段的蛇肉冒充鱼干,卖给军营的武士),像是为自己的行为
抢到了神主牌;然而,接下来她又麻木地继续说道,做这些勾当
也是为了能活下去,她相信死者应该会原谅她对她所做的事。
刚刚还在城门下畏怯地思考未来的仆人,不知哪来的正义感,嫉恶
如仇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让他顿时生出了勇气。但结局却有点
超展开,仆人快速脱下老太婆的衣服,将她推倒,迅速地冲出楼梯
口,消失于黑夜的罗生门。屈指可数的页数里,我们那位原先在
饿死与做强盗之间摇摆不定的善良家仆,仅仅是几个转瞬动念,就
摇身一变为可恶的盗贼了。篇幅极短,主人公心理的变化却一点也
不突兀,诡谲多变的氛围,凝聚了令人高度专注的主题—思想意识
这东西,是多么错综复杂啊!
人因面对各种事物、相遇的人、温饱的需求、场景的变化、时间的
推移,不停地产生各种意识意念,这些内在力量和外界因素,彼此
交织成复杂万变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着行为表现。《罗生门》的
精彩文字,让人震憾地认识到:浮动的意识心对人的掌控有多强,
而人对自己动念的觉知原来是无能为力的。主角内心在一开始便被
相反的两种元素—理智与欲望纠结著,短篇的结构于是参差对照地
开展,复杂的情节逐步渗入。作者不管是舖垫或转折,均掌握得
恰到好处,字数之精炼,与短篇巨匠契诃夫的功力堪称伯仲。
野人出版的这本芥川选集,于正文前面的”文学特辑”,有原典版
与芥川版的详细比较。读之不禁赞叹其改写的巧思,《今昔物语》
版的内容,让人觉得只是读了一则民间轶事奇谭,但芥川版仅是
些许改动,竟能成为充满哲思的作品—只能叹服。
除了《罗生门》,《地狱变》也是相当精彩的一篇。这部描写画师
良秀如何释放心中创作冲动的作品,深度投入艺术、乃至成魔的
情节,不由得让人想起毛姆所写的高更:“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
我由不得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
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地狱变》比
《月亮与六便士》更为深沈,其中的隐喻与意象呈现均精妙超凡、
鬼斧神工,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不过个人最喜爱的芥川作品,除了《罗生门》,倒非《地狱变》,
而是另一旷世奇作—《竹林中》。这应该是社会推理派很爱用的
“多重视角”之开山祖师,即让每一个人用独白的方式先讲,讲
出来的故事每个版本都不一样,每一位的说法其实各自呈现了一个
新的谋杀案。每人心里都有一肚子的烂帐,然后慢慢看就会发觉,
这事情有一些诡异的状况,原来当时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所谓的“
真相”存在。每个人说话方式又都有自己的语言,随着故事越说
越多,可以看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秘密,慢慢…就可以看出全貌
,其实每个人都是犯罪的参与者。
芥川的短篇,很多都像这样散发著浓郁的佛学色彩:事物的虚无性
、主客观的相对性、罪恶与救赎、欲望与放纵、人心中蕴含的爱与
恨、生死的哲学与反思,就在通俗的题材当中,淡淡地被勾勒、
轻轻地被提起,余韵无穷,教人欲罢不能。
若要以推理的角度看待《竹林中》,其中的细节也是极尽考究、
无可挑剔。武士夫妻动身前往若狭国,正午遇见行脚僧,之后又
遇见强盗多襄丸,受多襄丸欺骗,他们转向竹林中,多襄丸綑绑
武士、凌辱女人,然后武士死了,女人不知逃向何处。同日初更
,多襄丸被衙役捉拿。翌日早上樵夫在后山竹林发现武士的尸体
。故事由樵夫、行脚僧、衙役、老媪、多襄丸、女人、武士说的
故事穿插拼贴,时空流转,故事之间的矛盾与重复,层层叠叠地
添加了扑朔迷离的色彩。浓密的竹林、尸体旁的绳子、遗落的梳子
、被践踏过的竹子落叶,故事似乎悬疑却又埋伏了充足的线索。
读者不难拼出完整的经过,关键的武士之死,武士与妻子另有与
多襄丸不同的讲法,此处歧异与矛盾提供了读者思考的空间。而
最令人玩味疑惑的是:武士自杀将死之时,有人悄悄地来他身旁
,拔掉伤口上匕首,这会是谁呢?故事以悬宕结尾,留下更多的
想像。
其实当初对芥川产生好奇,是因为想知道为何有人想改写《杜子
春》,以及他如何改写。虽然看过他所改写的版本后不甚满意,
但没想到挖到宝,无意间行至隐身秘境的桃花源,完全地流连忘
返—这是位教人如痴如醉的作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