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Jellicles] 瞎吃

楼主: elish (elish)   2016-08-14 22:14:03
多了封面和一堆其他心得连结的网志版:
http://blog.yam.com/elish/article/162666988
瞎吃-最好的节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节食
继续快闪清书柜计画,看书名会觉得这好像又是一本谈减肥的书,当然这也是重点
没错啦,不过本书有趣的点在他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各式各样饮食相关
的行为科学实验结果,来介绍人类的天性与倾向为何。
这么写的用意不是点破人性弱点何在所以必须克服,而是既然如此,那么应该要怎
么顺势引导,才更能让生活习惯变得更好,连带创造出在不知不觉间变瘦的可能性。
也因此我觉得本书实际上是在介绍行为科学,顺带介绍如何把这些结论应用在让人
不知不觉少吃一点上。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超有效节食法,要不是走有知有觉吃超少路线,就可随你吃但种
类限制严苛根本悲剧。更麻烦的是人类基于演化所养出的天性就是,一旦面临激烈
节食,大脑很快便会自动抓狂引发各式各样的失控状态,于是复胖、厌食症或者暴
食症都可能出现。
不过话又说回来,假如每天只少吃个一、两百卡呢?
答案是身体根本不会发现这么细微的改变,所以只要长时间这么做,久而久之累积
下来的成果将十分惊人。那要想做到这点,首先就得挖掘出生活中那些,让人不知
不觉吃太多的“隐藏说服者”。至于这是什么?就要看各式各样的行为科学研究成
果了。这部分读来非常有趣,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的解方也都不难,再来就是拼
执行力和累积力啦。
瞎吃的作者布莱恩.汪辛克(Brian Wansink)正是做那个有名的无限汤制、也就是
碗里的汤永远喝不完时,人会怎么对应的实验的人(不知不觉一直喝下去的人意外多
,而且作者表示:有人喝了整整一公升,一公升欸!!!)书中提及不少本实验之花
絮与难处,其中包括碍于机关那碗不能移动,所以:
“如果喝汤的人想移动他的碗怎么办?我们的受试者是很有修养的中西部居民,因
此我们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别去触碰到汤碗,“以保持各项物品的整齐与一致”,
如此一来,问题便顺利解决,无论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方法都奏效了。”
嗯,我一直觉得优秀的行为科学实验设计者都有颗机掰之心,这段话也真的够机掰
了 ~(爆)不过别担心,作者表示他做的每个实验都经过学术单位的伦理委员会审
核,请不用担这方面的心。
但比起感觉和节食有关的实验,阅读本作时我更爱的是一些比较擦边球的研究(由
此可知作者也是颇有偷渡各种研究的念头XD)。比如书中谈到如何以比较健康的方
式享受慰藉食物(comfort food)时,也提及男女对慰藉食物的偏好差异所谓何来。
通过统计女性选的全是甜食,男性除了对冰淇淋有相同的爱外,却比较偏好热食和
主食类食物。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真的是性别生理差异导致的吗?作者透过更
深入的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这又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影响。
男性之所以偏好热腾腾的咸食,是因为这些食物在他们的记忆里,和被母亲、伴侣
照顾、关心、宠爱、服侍连结在一起。而女性虽然同样喜欢热腾腾的咸食,但谈到
慰藉食物却较偏好甜食的理由,则是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好吃,但一想到先煮后洗等
各种事前事后工,comfort都不comfort啦 ~(摆手)相较之下男性就没有这样的联
想,因为工大多他们生命中的女人做完了……
这部分也让我想起前些时候读完的“馋:贪吃的历史”,曾提及在传统父权结构底
下的文化观点,甜食被与女人和儿童连结起来变成幼稚不成熟的下等存在,被认定
根本比不上较为高等的咸食和男人。这样的文化观点现今或许已淡薄许多,但其实
还是隐微存在着。
而这样的观点与刻版印象,难道不会和上头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偏好差异,彼此互相
影响甚至增强吗?我是觉得很难说没有,虽然这种事有时敏锐度不足,或者不是倒
楣的那边便很难察觉,而且如同David Graeber说过的,既得利益者基本上不太用
想像力……
咳,回归正题,我不否认本书的研究和应用方式都建立在美式生活上,和台湾的生
活形态差异极大(虽然台湾的高热量食物也到处都是没错,但美国还是有比较那个
一点,有时看见杂志上的照片难免被吓到:那个装着意大利面的容器是水桶吗?)
但人牵到那里都是人,脑内结构差不了多少、盲点也都是那一些,演化没有让我们
变得不一样,所以只要抓到原则,自行变化应用并不难。
此外本书也在各方面让我想了很多,谈到肥胖这个公卫议题,像杂食者的诅咒或世
界是肥的这样从医生、营养学家角度出发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快疯了:大杯
饮料,立法禁!大份餐点,立法禁!糖的每日建议摄取量,我求求你们就不能别吃吗?
但说真的要立法禁止大份量熟食或含糖饮料贩卖也很微妙,光是有没有必要、有效
与否就可以吵很久,更别提还会有违宪问题。但作者表示,如果从行为科学的角度
出发的话,或许问题会瞬间豁然开朗。
千百万年来的演化让人类这个物种存活下来并逐渐兴盛,这些特质却在撞上现代社
会时成为各种麻烦和疾病的来源。与其要人们违抗自己的天性去推大石上山,倒不
如顺着人性引导、透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从源头排除那些会引发问题的潜在因素。
只是话又说回来,谈到“改变生活习惯与环境”,恐怕也只有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
人才做得到(一块美金过一天的作者对此多有体悟)。虽然作者提倡比起打倒资本
主义,倒不如把资本主义拉来做朋友,以金钱为诱因促使资本主义创造出一个更能
追求健康的世界。
可话说回来,虽说资本主义什么都能征服,却也什么都能搞爆(可能包括资本主义
自己)。有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之所以不健康,是因为资本主义让这些人打一开始便
无从选择,只能靠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撑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实在需要更多
想像力,找出目前这种资本主义以外的路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方吧。
瞎吃-最好的节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节食(Mindless Eating Why We Eat
More Than We Think)是有趣的作品,我自己倾向把这当作应用行为科学介绍书,
读来轻松简单又有趣。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想找让自己自然而然少吃一点的方法,倒也确实有用没错。
我几年前曾不知不觉做了跟书里某个建议一样的事,当时也真的因此在一年内抛弃
掉不少往日的收获,所以有用度这点可以打包票。不过前提是本来就活得没很健康
啦,如果是健康宝宝,可能还是往Chris Powell或郑多燕之类的方向比较适合吧 ~(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