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爱玛(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

楼主: hjoekai (南方的天空)   2014-10-11 23:05:02
http://chokais.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30.html
西方文明有两个重要传统,一个是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文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另一个则是由
基督教信仰所构成的心性世界。两者交织而成西方文明。理性主义构筑出物质性的世界,
基督教强调原罪与救赎的心性传统则在漫长中世纪抚慰了人们的心,不过这两个传统从来
不是平行线,偶而总有人会去挑战教会对于万物万事的诠释,即使在基督教会全面主宰欧
洲世界的时候,理性主义也像一道微光,幽微绽放,而两者终将碰撞,最终改变我们的世
界。伊莉莎白.吉儿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小说< 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的时代背景即是这个碰撞时刻,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割裂世界的时代。< 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中译书名为<爱玛>,爱玛是小说女主角的名字,不过原著书名
更能点出全书的旨趣,毕竟这本小说不仅是在描写一个十九世纪豪门女子一生故事而已。
而更是关于19世纪的理性心灵探索生命过程的故事。
爱玛的父亲是19世纪掠夺经济的商业枭雄,他虽出身英国中下阶层,却凭著热病之树的贸
易致富,最后他落脚新大陆,在费城建立一个媲美欧洲贵族庄园的白亩庄园,成为当地的
传奇富豪。爱玛在此出生,在此长大,白亩庄园是她的游戏场,同时也是她的教室,她的
前半生都在此度过。爱玛继承了父母的聪慧与智力,也同时继承了他们平凡不扬的容貌。
而豪门的物质条件提供爱玛智力发展所需的所有支援,她注定成为一个杰出的博物学者,
但她却参不透她生命的情欲。她的生命之谜。
在她生命中的两段情愫最终都没有出口。第一段情愫,她伤害了爱她的亲人;第二段情愫
她伤害了她爱的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在第二段情愫中爱玛反射出的无疑是19世纪的理
性、智性心灵,而爱玛的丈夫却是彻底的神祕主义者,追寻某种与上帝的灵性契合,相信
万物身上都存在某种上帝印记,在那理性科学撞击、挑战神学的年代,爱玛以其自身的理
性去理解她的丈夫,这样的理解却是误读,因此最终爱玛将失去唯一至爱似乎是必然了。
父亲过世她继承了白亩庄园的庞大商业帝国,已然初老的爱玛选择抛开这一切,远走天涯
,以一场壮游去寻找她生命之谜所想要的答案。
某个角度来讲<爱玛>是一本演绎19世纪科学哲学史的小说,而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结晶
是达尔文天演论的提出。天演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生物科学,甚至影响了社会科学诸多进
程,进而撼动神学的圣经基础。不过如同爱玛的疑惑,天演论解释了物种变异、物种演化
,但却解释不了人性。基因是自私的,个体间也残酷竞争不已。不过在自私与竞争之外,
某些利他与自我牺牲却又是人性的一部分,例如爱玛的妹妹蒲登丝对于亲人甚至外人的无
私奉献。这种乍看之下似乎不利于生存的行为,理论上应该被淘汰了,不过却在亿万年的
演化之下仍然保存下来?万有理论应该是没有例外的,有例外就不能算是通则,因此某些
人性是在这理论之内吗?这是爱玛的“蒲登丝之谜”,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征象。
我们可以对万事万物分类,但我们还是参不透自己。我们可以探索物种来由,探访人类起
源,却找不到开启心们的锁。起初“神”造万物,后来我们领悟到“神”其实是某些物质
性的规则,我们也逐渐发现这些物质性的规则,甚至我们的能力或终有参透这一切物质规
则之时,不过人性却不在那之内。即使我们了解到“自我”的感知仅是某些脑神经电化学
的结果,我们还是深深着迷于大脑电化学反应布下的这样的、那样的人性线索。因此就算
人性只是这些物质性规则的附带产物,人性却已不在那物质规则之内。
读罢<爱玛>,这部小说虽说没有炫丽叙事技巧,不过它古典的、话说从头的叙事结构却
有一种素朴的美学张力,仿佛从遥远的19世纪缓慢流出,穿进了21世纪的心,而不变的、
让人着迷不已始终是那人性。
作者: bewyz (立志成为不败少女)   2014-10-12 01:54:00
写得真好 推
作者: anglesong (小雨)   2014-10-16 22:19:00
解释了我看这本书不懂的历史背景,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