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权力地景

楼主: xainbo (Abbo)   2014-07-23 17:15:50
http://habboheres.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23.html
某些都市,或许是因为缺乏明确的自明意象,或是要跟风迎合流
行,打主意在一些已经与现在感、地方感脱离而无资本生产意义
的空间,意图赋予文化创意园区之名。此种视觉贴皮的肤浅外貌
,本质上则以强力的资本商业力量作为接合剂,将遭遗弃的荒废
空间,接合上、视觉化为可消费的都市公共空间。重新定义既有
空间的公共意义,使其重置于资本流动过程中的交换锚点,创造
潮潮微微可消费的空间商品。好像、真实、咫尺的空间和文化即
视想像,被当成美丽的糖衣包装,在全球化和资本流通中展售,
而把历史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真实地方、不均地理深藏其中,
形成“全新创造的空间与文化想像”,旧的、离异的、无交换价
值的,就算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我们都想创造出一些理想的“都
市地景”。因为是“创造”,所以必须从内部彻底改革,从外在
施以重击,以创造性破坏的方式直接创造地景。创造性破坏由熊
彼得提出,也是本书作者朱津不断提到的概念。我们的都市在资
本主义的逻辑下,不断以创造性破坏来创造想像中理想的的都市
地景、创造新的循环流动(资本要不断流动才能继续流动和积累)。
  在这样的创造性破坏概念下,都市中的劳工朋友,就是你、
我、他等等各种都市内的人们,最为重要的活动意义从生产移转
到消费。生产什么并不重要(所以有了许多根本不必要的生产、
非必须、非直接的衍生性生产),对都市、对资本循环而言,重
要的是消费。因为不断的追求消费导向,所以生活在都市中的人
们的社会力量开始瓦解,地方认同、在地生产不那么重要,重要
的是消费,而全球化和资本流通更适合消费--继续消费。
  我们的都市地景就在这样的转换中被营造了。所以,如朱津
所言,我们可以“将地景视为一种创造性破坏的社会、文化和政
治产物”,这样的概念如同林建元老师所提到的,都市的形成是
经济过程,而都市的营造必然是政治过程。而我们的社会与都是
存在着社即是空、空即是社的互为文本关系。这些的过程与营造
,在新自由主义的逻辑下,都带有了创造性破坏的便捷侥幸方便性。
  所以,当我们居住在都市中的“家屋”,当代社会的住宅自
有制度便“将经济生产联系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制度,它也连结
了生产手段和消费手段”,一种通通绑在一起的概念,栖居于世
,则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通通绑在一起了,甚至跟消费和
生产綑在一起。所以,我们的生命价值和灵性选择被定锚在房贷
利率、薪资条动和市场通缩,个人的身体与价值被拴在都市的旋
钮当中,与之连动。
  在本书中,朱津有试图要辩证释义何谓地景?何谓权力?我
认为,若非要深入研究,实在不用深入雕琢,我们可以将地景和
权力分别理解:地景就是都市就是空间,就是我们所居所处所有
之处;权力就是流动就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的动能。因此
,权力地景,就是都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视觉化关系
。因此,解读地景就是解读都市,就是研究“政治权力象征背后
的社会与技术”,就是探讨各种“适应移动与变迁”。
  这种视觉化的对应过程,由“阶级关系决定了自由的地理移
动和有组织的在生产过程之间的张力”,同时是“持续进行且充
斥冲突的人类生活建构”,而各种空间使用的竞逐过程,最终--
“资本创造并破坏了自身的地景”。所以,生产了缺乏具体社会
与物质脉络的地景,而生成单纯视觉化、消费导向的迪士尼主题
乐园。地方被脱离了,也被生产所遗弃,仅以视觉贴皮的方式和
资本接合,灌入消费导向的视觉化主题,重新定义既有地景,将
其重至于资本的流动过程,营造成可消费的想像地景,一种好像
真实之即视想像地景。
楼主: xainbo (Abbo)   2014-07-25 21:41:00
?
作者: iloveilliya (国不要压垮了家。)   2014-07-26 20:54:00
纯粹按赞的意思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