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j840917 (布鲁猪排Ver2.9)》之铭言:
: 有些产业要进入的门槛相当高
: 举最近热门的话题半导体制业来说,光买齐生产设备就知道要多少钱。中国在禁令封锁下
: 倾国家之力也发展不起来
: 汽车领域听闻也是这样,几十年来的引擎专利累积就卡死要进入的门槛。台湾政府扶植汽
: 车产业的成果大家也是心里有个底
: 但自行车产业好像进入就比较容易?
: 台湾品牌也曾经是有百花齐放的年代,以前除了两巨头Giant、Merida外,还有一众台湾
: 自行车品牌,如Gusto、AXMAN、Dizo、Taokas、HASA、Performer、KHS、Primavera、
: Aster、Dare
: 其中有站上环法舞台的有Giant、Merida、Dare
: 另外有乡民说Kuota、Fuji、Factor其实也是外国皮台湾骨,如果算上这几家的话就是6家
: 自行车小牌的车基本上也不太会输同价位的大牌,我自己就是骑非大厂的公路车。
: 有些产品性质是小厂在性能上要追上大厂难如登天,芯片业大概就是这样,但自行车这个
: 现象好像没有特别明显(?
: 这跟我这个自行车产业外行人的想像有点不同,因为想像上来说会觉得空气力学设计、材
: 料科学、工业制造技术这些大厂应该会有和小厂不小的差距。
: 刚好想到这个话题,来闲聊一下
老实说,这已经不是单论自行车的问题了。
这年头主要的自行车材料早就从传统的金属换成复合材,换句话说你要研发的东西已
经是复合材料,基底材跟强化材的组合,尤其是环氧树脂的部分。
你的碳纤维要从哪来,你的基底材要从哪里来,或是你要不要自己做,成本就差非常
多。材料本身的差异就决定了你的起点有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成本输人家了,你还
要怎么跟人家比?
当然你说的空力设计跟量产技术也是有相当的影响,但以制造业来说最基本的还是量
产品的稳定,之后才能往上去要求其他的性能。然而专利的问题就像光和影一样是摆
脱不掉的宿命,所以某种程度上独占性的问题也还是存在。
所以小厂要拼过大厂这种事同样是相当困难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