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读白马大自行车专业文章长大的(无误)
感谢白马大多年来无私又专业的分享(三拜)
这边献曝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只是肉脚、木腿,骑过的车不多,研究不深,感觉也很迟钝...
我觉得很多"需求"都是被车商创造出来的
竞速、耐久、长途、爬坡、空力...
我不认为哪个需求会不需要"吸震性"啊?
只是车厂不愿意把所有好东西放在同一个车种上
所以弄出好多车种创造需求,刺激消费 XD
Cannondale用25.4座管,Canyon用分岔的座管,Look用硅胶的e-post
感觉都在座管做文章,应该不太会牺牲踩踏效率
后叉长度405&410,只差了不到1%的长度
就材料力学来看,对于应变(链条方向)影响应该差异很有限
要说,剖面截面积或形状影响可能更巨吧...
我觉得很多数据或设定都是为了性能车为了"轻量化"带来的妥协
短一点的chain length,短一点的后叉,短一点的头管
压缩点上管,短一点的立管,就能造就轻一点的"车架净重"
毕竟就"性能车"的领域
重量是一个很容易量化与比较的指标,让消费者知道自己技术多厉害!!!
能省1g,就是1g
车商再教育消费者"容易轻量化的几何就是偏竞赛很厉害的几何" XD
这个棒棒糖卡踏最厉害
把一堆机构做在鞋底板上,让他的"卡踏净重"比别人漂亮
以上是我小心眼乱掰的阴谋论 哈哈
还有"耐久车"对于"耐久"的定义
是"时间"还是"距离"
我骑60km要5小时,高手只要2小时
所以对我来说,60km就是耐久赛,所以我绝对需要耐久车 XD
我印象深刻,刚从CAAD9换成CR1过减震条的那一刻(好像也是被白马大文章劝败)
一个震到打牙颤,一个嘟嘟嘟就过去了
对我肉脚来说
踩踏硬或软,刚换车有感
路感是一辈子的,永远陪伴
台湾路况加上大部分的骑车运动者真的比较需要所谓的耐久车
而不是头管垫圈垫高高的竞技车 XD
※ 引述《ddar (白马~~马力夯.....@@)》之铭言:
: ※ 引述《LeoWu (发文请附扣缴凭单)》之铭言:
: : 那时候,有一些家庭/亲戚的因素,让我决定拨一台车放亲戚家里...选谁呢?
: : 目前骑车的时间有限,没有办法骑长途。在现有的车,以及现有的路线之中,
: : 似乎其他的车都比Roubaix能提供我更多的乐趣。加上碟煞轮组跟其他的车子
: : 无法互换。
: : 于是,Roubaix,就决定是你了!
: : 并不是不喜欢Roubaix,而是如果要选一台的话,就是它。而且,在我目前能骑
: : 的路线之中,无法让Roubiax尽情发挥,会觉得放在身边是辜负了它。XD
: 那个LEO大,我现在认亲戚可以吗?.....XD
: 这样说好了,
: 我觉得台湾骑自行车的圈子里,过度强调速度性能的人太多。
: 速度性能很好,但很现实的是,除了速度性能之外,其他的东西呢?
: 大部分的人换零件和车,都是着眼这个东西能让我多快?
: 以轮组来说,现在大家还分得出高低框适用的地形,做出判断。
: 但车架,爬坡,空力,耐力Endurance.....很难有人可以做出全面的判断。
: 个人目前看过各家车厂的叙述,做得最好的是SCOTT。
: 请参考这张图片
: http://ironstable.com.tw/images/scott/2014/Solance/solace_2.JPG
: SCOTT,针对他们家Addict(爬坡),Solace(耐力),Foil(空力),做了很好的分析。
: (更多叙述请参考 http://ironstable.com.tw/scott )
: 因个人没有拥有过空力车,短暂的试骑,也无法对空力车多做叙述。
: 但以爬坡和耐力车型来说,有一些心得。
: 以最常见的GIANT车型,TCR(爬坡),DEFY(耐力),两者做比较。
: 爬坡车的RC, 后下叉长度都比较短,踩踏时车子的反应快。
: 反应快有什么好处?
: 举个例来说.....
: 一条山路,10个回头湾。
: 若是你每个回头湾,遇到坡度变陡,你都站起来踩。
: TCR加速好,反应快,一个弯道可以争取1秒,
: 10个弯道,就争取10秒,这是TCR的优势。
: 但骑士要问问自己,可以这样操间歇吗?可以间歇几次?
: 骑士越拼,越常加速,TCR的优势才有发挥。
: 顺顺爬,维持自己的节奏,不乱冲,
: 骑TCR和DEFY的差距真的非常有限。
: TCR的优势,是建立在那个加速,
: 越冲,优势越明显。
: 问题来了,爬完山,你要不要下坡?
: 你下坡技术如何?
: DEFY的稳定性,吸震性,操控安定,这是DEFY的优点。
: TCR你要冲才有优势,DEFY的优势是每分每秒享用的到的。
: TCR适合企图心强车主,再加速度反应直接。
: 大家常说的操控性,DEFY这种耐力车型是这样的.....
: RC,后下叉长度都比较长,本身吸震性就会比较好,
: 再加上近年碳纤维可以针对车架管型做加工,做出好的吸震效果。
: 路面的震动,碎震,车架会先处理掉。
: 身体因为震动所带来的疲劳,可以得到延缓。
: 临时遇到一个大坑洞,身体紧绷可能造成操控的困难,
: 耐力车型可以减少这样的状况。
: 越野车有段话是这样说.....
: 舒适,背后代表着更多乐趣。
: 操控,表示著安全。
: 而公路车有段话这样流传.....
: 舒服的姿势骑不快,骑得快的姿势不太舒服。
: 所以,耐力车比较舒服的姿势,好的操控,十分适合舍弃速度性能的我。
: 自行车,真正的速度是用体力和训练换来的。
: 器材只是协助,你真的是那块料,选对器材真的会快。
: 我已经认识自己不是那块料了,所以很认份选耐力车型。
: : 啊,我这句推文是回复asdfg012345的推文。没说清楚,不好意思。
: : 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碳纤维车架如果要死硬,绝对可以比铝车架
: : 更恐怖。XDD
: 碳纤维没什么材料限制,金属材料受限金属加工和材料特性,有些性能很难做。
: 骗p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