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ERIDA (Merida)
2021-12-15 22:56:11http://bike.ericchen.info/20180402A.htm
美浓是观光局评选的台湾十大观光小城,以丰富的文化主题、特有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客
家美食、明确的旅游指示标志、与清洁干净的环境等项目胜出。除了这些有形的观光资源
以外,还有三个隐形的因素吸引我们拜访美浓:有点濛濛的神秘感,美浓人的向心力、及
浓浓的人情味。
两天一夜的旅行,我们骑访了美浓庄、中坛、龙肚、与广兴等地区,美浓果然是一座很有
特色的小镇,充满浓浓的客家风情,美浓拥有多样的人文景点:老街、城楼、古厝、祠堂
、菸楼、古庙、旧桥、老戏院、水桥、惜字亭、伯公庙、油纸伞、蓝杉等。自然景观也很
丰富:山峦、湖泊、田园、水圳、绿隧道、大地拼布等。再加上星级饭店主厨也常来光顾
的客家美食,美浓真的是很棒的自行车深度旅行小镇。
清晨的美浓稻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香甜,土地上处处生机盎然,涵园民宿的老板
夫妇领着我们来到了这一处私房祕境,青禾绵延无边,露珠晶莹闪亮,山峦叠嶂如画,一
抹红霞映天。
迎著朝阳,悠骑田野,让直觉领航,当心中没有特定的执著,没有特意的行程时,反而处
处皆惊喜,时时有乐趣。
https://imgur.com/Pm8cTq4
四月天,乍暖还寒,阳光还是如此可人、温暖、光明、与希望,金色的天际,渲染的山峦
,交织出春天的活力,翠绿的田野,惊蛰的大地,合奏出生命的喜悦。
骑上狮形顶,感受美浓从寂静中苏醒,这里是美浓平原最佳的瞭望点,大地拼布在脚下壮
丽的展开,旗山、美浓、广兴、龙肚都尽收眼底,西北侧地绵延的山峦下就是美浓街区,
中坛庄台28省道以南就是一般统称的南隆地区,也就是日治时期三五公司的南隆农场,目
前仍是美浓平原上最宽阔、开发最低的地区。
东北侧有一条狭长的带状平原,近处是龙肚,远方是广兴,带状平原西边是低矮的山丘,
美浓人称为横山,东边的山棱则从广兴一路延伸到脚下的狮形顶,这是玉山山脉的尾棱,
玉山山脉夹在荖浓溪与楠梓仙溪中间,主棱从东北往西南延伸到广兴,在黄蝶翠谷这里分
叉为两条尾棱,呈现V字型的两条尾棱分别环抱着美浓平原的东侧与北侧,美浓的象征月
光山就是位于北侧的尾棱上,北侧的尾棱一路延伸到旗尾地区,狮形顶位于东侧尾棱南端
,可说是玉山山脉的最南端。
附上美浓附近的Google地图,以便您快速了解这里的地形。
https://imgur.com/Z1B9sBR
再附上一张日治时期的地图,以便您了解美浓的前世今生、及主要聚落的位置。
狮形顶旁是占地广大的朝天五谷宫,有没有注意到牌匾上特殊的书写形式,由右而左再到
中间,这种特殊的写法是六堆客家庄特有的,以便在闽客械斗时辨识自家人。美浓地区在
中坛,还有一座辅天五谷宫,辅天五谷宫是由北部移居来的客家人所建,牌匾的写法采普
遍的由右至左方式,由此可以大略分辨是南客还是北客。
五谷宫前广场的狮子俯瞰著美浓平原,宫里的神农大帝庇佑著这片土地的子民,这位主药
与农的神祇,从中原传到广东又再传到台湾,是客家人古老的信仰,一定也是老美浓人重
要的心灵寄托,所以会在这视野最佳的地方,为他建立占地广阔的宫庙。
日升、日落,石狮始终默默的守护这片土地,看着客家先民把这处客乡变成原乡!
美浓有两条主要的水圳系统,狮子头圳与龟山圳,分别建于1908年与1931年。龟山圳从狮
形顶与大龟山间引入荖浓溪水,灌溉溪埔寮、九穴、十穴等地区的农地。我们特地从狮形
顶陡下玉山尾棱到水仙宫,水仙宫是守护龟山圳的伯公,宫内供奉的主神是三恩公,这是
龙肚地区对水利建设很有贡献的三位先民。水仙宫前的对联意义深远,特别抄录:“水源
北岭千坡地,仙荫美浓万倾田”。
水是农业的命脉,早期的美浓人耕的是看天田,老天赏水才有饭吃。1738年,龙肚地区的
客家先民开凿了龙肚圳,引进荖浓溪水灌溉,这是美浓的第一条水圳,美浓因此而得“六
堆第一米仓”之美名,但因这条水圳分走了盐埔及里港地区闽南人的水源,让朱一贵事件
后的闽客关系更加紧张,为了抢水,双方时常械斗或闹上公堂,水利三恩公涂百清、钟丁
伯及萧阿王都是为了美浓的水而牺牲,所以美浓人用神的规格在感恩他们。
https://imgur.com/1n0etLG
龟山圳与龟山堤防的完成,让狮子头圳东侧地势较高的地区得以开发,对当地居民是很重
要的建设,当时的美浓庄役场也为这建设留下了记录,对照水仙宫前的现地,地貌变化不
大。
往龙肚方向骑,先拜访龙肚钟富郎派下伙房。伙房是台湾客家建筑最常见的宅第形式,通
常是堂屋带左右横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样式。二十世纪初,钟富郎、钟月清兄弟来到不毛
之地的龙肚大崎下拓垦,两兄弟胼手胝足,白手起家,拓垦有成后自建伙房,1913年竣工
。座北朝南的钟家伙房是二堂三横格局,从前到后分别有半月池、禾埕、川堂、祀堂、化
胎,完整呈现传统客家建筑的特征与风水观。
伙房旁的伯公坛也是钟家风水布局的一部份。客家人尊称土地公为伯公,伯公在客语中是
指祖父的哥哥,客家伯公不只管土地,也管水、管田、管庄,客家人视伯公如家族的长者
,婚丧喜庆及各祭典活动都会迎请伯公参与。六堆地区的伯公坛乍看似坟墓,这种墓冢式
建筑的伯公庙源自于广东,是土地神与风水结合的产物。
钟家伙房伯公坛堪可说是美浓地区最雄伟的,底层以卵石叠砌三阶,主坛再以卵石叠砌成
墓冢式伯公,两侧种植龙眼为社树,龙眼产量多,有多子多孙寓意。一旁是钟家菸楼,目
前以加盖方式保护。
除了土伯公,美浓还有水伯公,是水神与伯公信仰的融合,现存的三座水伯公分别位于龙
肚、美浓庄、与九芎林,这三座水伯公被称为里社真官,这是土地公的古称,里社真官都
在聚落外围、河水的出口处,把持水口守护乡里。龙肚庄水伯公位于台28线的美浓文昌宫
旁,水伯公碑文为“里社真官香座”,两旁依稀可见“龙庄”、“水口”字样,基地颇大
,正身后的半圆形小丘称为化胎,犹如座椅的靠背,可聚气纳福,有化育、福荫之寓。
1908年,为了建设高雄港及开发南隆农场,日本人在龙肚庄建造了竹子门发电厂,同时也
开凿狮子头圳。从荖浓溪引水进入竹子门发电厂发电,发电后的余水排入狮子头圳,解决
南隆农场的灌溉问题,狮子头圳也整合了龙肚圳等美浓早期的水圳,嘉惠了整个美浓地区
,甚至将稻作从一年一期变成一年三期。
(下图是日治时期的竹子门发电所)
https://imgur.com/ueufcyV
竹子门发电厂是台湾第三座发电厂,第一座与第二座分别位于新店地区的龟山与小粗坑,
竹子门发电厂的外观与小粗坑发电厂颇为相似,都是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
对照一下,这是还在运转中的小粗坑发电厂。
https://imgur.com/J5rdKds
除了竹子门发电厂建筑本体以外,发电厂门口的石碑,也都是古蹟的一部分,只是,这块
碑的处境真的堪虑!
这里是发电的水尾,狮子头圳的水头,日治时期的电厂环境真的很优,难怪名列当时的名
胜景点。
发电厂内的员工殉职纪念碑也都是古蹟的一部分。 这三面纪念碑分别是纪念1910年触电
殉职的上利良造、1927年因病殉职的青柳义男、及1937年落水殉职的山中三雄。碑上的书
法苍劲有力,让我们驻足观看许久!
发电厂门口原有一座水神社,虽然躲过了二战后的仇恨破坏,但后来还是因为无力维护而
改建成水德宫。宫庙前的阶梯依稀还可以看得出神社参道的规模。
阶梯旁立有冈田安久次郎君之埤,碑后方有冈田安久次郎的生平介绍,冈田安久次郎是台
湾总督府土木部的水利技师,也是狮子头圳的设计者。
自行车是深度旅行美浓最佳的工具,美浓不小,如果用步行的方式无法一一踩踏,机动车辆
太快会错失许多美景,飞快的风景无法深度感受,而且还有许多地方是只有自行车才可以抵
达的。
竹子门附区域,沿着狮子头圳干线的农路,就是一处罕为人知的祕境,刚从发电厂排出来
的尾水,动量还很大,波涛汹涌,水声隆隆,骑在静谧的农路上,深深的感受到这真是一
尾奔腾的水龙。
https://imgur.com/SpoWSko
水桥是专为水圳跨越溪流所建造的专用桥梁,我们在南片地区就遇到了两座,这是旅行书
不会写的祕境。
狮子头圳在南片地区紧贴著玉山山脉尾棱,所以在此处形成6个连续的发夹弯,穿梭在山
林边缘的这一段曲线,静谧原始、生机盎然,是狮子头圳最美丽、也最不为人知的祕境。
穿越水圳的小桥,也是旅行观察的小趣味,小桥只容一人行走,有水泥砌的、有铁板铺的
,过小桥不只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风景,让自己融在风景里,旅行也就成为生活的一部
分。
骑到这里,我们不禁停了下来,看着这家水圳边的柑仔店,位于村落外,旁边都是稻田,
坐在门口的老板,戴着斗笠专心地看书,好有哲学意境,很自然就联想到那部日本电影
- 忘忧杂货店。
到了十穴地区,有一道壮观的大水闸,由十座闸门组成,所以这个地区被称为十穴或者十
门,狮子头圳干线在这里分流,十个闸门中有四个流向吉洋,有六个流向中坛与美浓。
在水圳上浣衣,不只是黑白照片中的历史画面,也是目前美浓还可见的传统意象喔。
https://imgur.com/nOcCWh2
在十穴这区域的狮子头圳自行车道,不只有田园之美,还有许多处静谧的幽径。
回到美浓涵园民宿,先返回的老板娘已经准备好早餐等待着我们。老板娘请我们先吃神秘
果,再依序品尝芭乐、蕃茄、桑葚,果然味觉变得超级敏锐,各种水果的味道不只被放大
,还清楚的跳脱出来。主食是蛋饼与萝卜糕,蛋饼最特别,老板娘特别挑选纯米制作的薄
粄条皮来做蛋饼,吃起来滑嫩Q弹,这不但是一顿养生的早餐,还是舌尖上的芭蕾!
回房把窗户打开,清风徐徐,看着户外一片绿色的田野,清凉舒适,心旷神怡。我们喜欢
绿意盎然的环境,所以这趟美浓行选择了美浓涵园民宿,室内空间颇大、舒适、干净,最
重要的还有私人汤房,骑行后泡汤是最好的舒缓与享受。(涵园民宿官网及房型介绍按这
里)
找老板夫妇在民宿另一个特色水管屋前合影,顺便也参观一下水管屋的内部装潢,这是老
板看到国外的建筑概念而盖的,以大水管为原始雏型,再加上许多的创意与巧思,逐步克
服许多困难才完成的,目前台湾只有这里才有喔!
很感谢老板夫妇亲切体贴又热情的招待,老板是最好的在地导游,提供了我们许多私房的
景点,老板娘是美食家,晚餐到现在还口齿留香呢。
https://imgur.com/aVVcFbk
民宿所在地就是以前南隆农场的范围,三五公司初创南隆农场时,是从日本内地招募日本
农民来开垦,可能因为太辛苦了,这些日本移民都跑光了。后来开出优厚条件,广邀新竹
州(桃竹苗)的客家人南下佃耕,赠一头牛、耕具、家具等。垦户搭纵贯线铁路南下到九曲
堂,再换乘糖厂小火车经旗尾糖厂到美浓。这些北客垦民面硬是把石砾荒原开垦成良田。
九曲堂到美浓这条糖铁,搭载过日本移民,搭载过北客垦民,也是许多老美浓人的时代记
忆,涵园民宿的徐老板就告诉我,小时候外婆曾经带他搭过这种糖铁小火车,从美浓到旗
山、再到九曲堂,然后换乘纵贯线火车。
(这是日治时期的南隆农场事务所)
https://imgur.com/2riwcxY
建于1924年的辅天五谷宫距离涵园民宿不远,是南隆地区最大的庙宇,仍留存不少日治时
期的寺庙构造。北客离乡应该会把义民庙的信仰带来,但在1919年时,台湾爆发大霍乱,
各地盛行奉祀三恩主,南隆地区又以农业开垦为主,建庙者乃选定谷物和医药的守护神-
五谷爷神农大帝为主神,再配祀三恩主,这是顺应时势的在地化信仰。美浓镇志记载:“
罗正保染病上门求医,经日夜司香奉祀三恩主并服食仙丹而渐愈”。
日治时期的三五公司社长爱久泽直哉、及南隆农场主事白石喜代治,两人的长生禄位也供
奉在长生厅中。所以,这里也保存了南隆地区开发的历史记忆。
(下图是1938年记录的辅天五谷宫)
https://imgur.com/h8pyu5n
往美浓庄骑去,先到美浓的地标东门楼,这里是认识老美浓的最佳起点,美浓老聚落是沿
著美浓溪而建,为了维护聚落的安全,就跟台湾早期的建城方式一样,居民在周围种植两
道刺竹林,刺竹林与聚落一样呈带状分布,南侧沿着美浓溪两岸种植,北侧还沿着刺竹林
设立巡更道。东西南三侧设有栅门,东栅门就是现在的东门楼,位在上庄,可通往龙肚,
西栅门位于下庄,也就是现在的永安路底,德圣公坛附近。美浓老聚落的主要街道是中庄
,也就是现在的永安路19巷,南栅门就位于永安路19巷底,南栅门外就是渡口。
1756年,美浓人将东门楼改建为城楼,东方主文运,城楼又与南大武山的文笔峰相呼应,
城楼上也供奉文昌帝君及关圣帝君,就是希望子弟能文能武,从此,东栅门不只是防御,
还有了祭祀的功用及美浓人的期盼。
美浓子弟果然不负父老之期望,开庄以来共考上了70位秀才、5位举人。1829年,黄骧云
高中进士,在门楼上题匾“大启文明”,这四个字的意涵就是金榜题名。
1895年乙未割台,美浓义军与日军在东门楼激战,城楼被毁,只剩断垣残壁,刺竹城也藉
故砍除。
1937年,太平洋战争时期,东门楼才得以钢筋水泥重建,成为一个防空监视台,1938年,
美浓庄役场为这座防空监视台留下了写真,也记录下当时庄民在美浓溪浣衣的盛况。据说
,当时美浓人买牛,都要牵到东门楼前的这个陡坡测试,可以把货物拉上去才是好牛。
1957年,美浓人再度将顶部修改成传统建筑样式,乡亲期望的“大启文明”四个字又回到
城楼上。
先民有一个习惯,会在街头街尾设立土地公庙,守护街庄。美浓人也不例外,1736年,庄
民在东门楼外设立了美浓庄头伯公坛,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墓冢式造型。
骑进东门楼,进入上庄,原来希望看到林家菸楼,可惜已拆除。
续行,来到永安路19巷,这里是美浓真正的老街-中庄。永安路19巷口有一口井,称为公
井,红砖砌的井口已经被涂上水泥,并加上铁栏。建庄初期,庄民皆从美浓溪里挑水饮使
用,但溪水遇大雨就变混浊,所以开凿了这口井,这古井可说是美浓发展的见证。
永安路19巷又称为旧老街,而永安路是日治时期才开创的新路,现在也成为老街了,永安
路是一般游客所认知的美浓老街。
我们先拜访美浓庄起源的旧老街,前段几乎都已改建,只有一栋洗石子立面的楼房,圆柱
加上骑楼,二楼有长条的木格窗,研判是日治后期、或战后初期的建筑。
转入南侧的巷弄内寻宝,果然越窄的巷弄保留越多的老屋,我们找到一栋汉洋混合式的建
筑,斗砌砖墙立面,搭配罗马柱式,这应该是日治时期的建筑,一位老伯用客语跟我们交
谈,我们听不懂,只能用国语回答老伯:我们想看老屋,老伯用客语加上手势,最后我们
终于弄懂了老伯的意思,“此路不通”。
回到永安路19巷的中段,这里的老屋较多,有一栋边间老厝的大片红砖墙抓住了我们的目
光,时光的沉淀静静地散发著温润的韵味,汉式的鸟踏与罗马柱式同处一屋,中西的建筑
语汇巧妙地揉捻在一起。
许多客家伙房正厅的屋身都是挑高的,在屋身上会留两个堂眼,有装饰功能,有象征家族
圆满意涵,需要防卫时也可从上方观察外面动静。
https://imgur.com/HyRCcjj
骑到永安路19巷底,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欧式阳台的老屋,老屋旁有一条窄巷通往美浓溪,
这里也是旧美浓聚落的南栅门遗址,想起以前骑访过的一些老街隘门,都是易守难攻的设
计,可以合理的推论,以前的南栅门可能就是建在如此的窄巷当中。
窄巷尾端就是南栅门渡船口,这个清朝开港的码头,先民在此筏渡美浓河至对岸的柚子林
,这里也是木材与农产品的集散地,水运可达荖浓溪下游的东港。现址有一座阿弥陀佛名
称的伯公坛,一旁有三面旧石碑,一面年代是光绪15年(1889年),另一面是大正2年(西元
1913年),第三面已风化,无法辨识年代,可以推断,这伯公坛应该在渡船口时期就有了
。
穿越12巷回到永安路上,对面就是曾屋伙房,祖堂有“选魁”匾,门联是“鲁国家声远,
武城世泽长”,这是完整三合院建筑,右侧是伙房再生利用的曾文忠美术馆。
另一栋陈家伙房,祖堂有“文魁”匾,难怪永安路有进士街之美誉,三步一秀才、五步一
举人,美浓人充分发挥了晴耕雨读的精神。
https://imgur.com/p2DZPoB
林春雨门楼是永安路上唯一拥有门楼的伙房建筑,除了门楼外,从外观看似一间平凡的伙
房,其实,主人林春雨是人称“菸叶大王”的美浓首富。林春雨生于1895年,45岁开始种
植菸叶,看准菸叶的高获利,承租河川地耕种,全盛时期种植面积达十六甲,拥有十栋菸
楼。
早期的美浓先民多以刺竹林围绕伙房,在禾埕前留一栅门出入,栅门以砖石堆砌,再以厚
木板为门。较讲究的人家会筑高栅门,加上飞脊,称为门楼。
往内看,林家祖堂立面蕴含林春雨的愿望,最上层为白色石灰,希望老一代白头偕老,中
层红砖期望中生代成中流砥柱,下层铺卵石意含子孙绵延。
林春雨要求子孙从小养成劳动习惯,每个人都要参与庄稼,考试前也得下田。早上参与薰
菸叶的事务后才去上学,下课后还得帮忙卸下田里运回的菸叶,晚餐开饭像办桌,一次席
开好几桌,林家的媳妇都养成总铺师的绝活,在大锅灶上炊煮数十人的餐饭,现在祖堂后
方的厨房还留存著昔日的大灶、大锅、与菜橱。
再来拜访美浓的活历史-锦兴行蓝衫店,这是一间80多年的老店,是台湾唯一、甚至可能
世界仅存的一间手工蓝衫店。锦兴行的建筑还维持着台湾传统街屋的形式,上方有阁楼夹
层,一般作为储物空间。门楣上贴了五张五福纸,这是传统的客家习俗。
锦兴行蓝衫店第二代师傅谢国耀告诉我们,蓝衫是客家妇女传统服饰,以前的客家妇女,
无论耕田煮饭、婚丧喜庆,走到里都是穿着蓝衫。
Magi问:“各种年纪都穿一样的蓝衫吗?”
谢师傅告诉我们:“不能乱穿的,他指著蓝衫上的斜襟,未婚少女或新娘子在斜襟才可刺
绣花纹,已婚妇女要换成白色或是黑色的简朴样式。”
他又说:“曾经有人开玩笑的问我母亲,如果敢穿一下有花纹的蓝衫,就给他十万元。你
知道以前十万元很大,但我母亲死都不敢的!可见客家人的礼教多严格”。
锦兴行蓝衫店不只是一间手作服饰店,更是一间活的客家博物馆,说起蓝衫、说起客家文
化,谢师傅摇身一变成为说书人,客家典故、美浓的故事,朗朗上口,让人走进“弥浓”
的旧时光,谢师傅果真是美浓的超级解说员。
第一代谢景来老师傅于日治时期创立锦兴行,当时的锦兴行对面就是美浓公学校,景来师
一定历经了二战的警报,见证了政权更替,看着美浓公学校变成美浓国小,当时他应该也
是很努力地学着新国语吧。
下图是拍摄于1938年的美浓公学校,这校舍于1983年拆除重建。
当时的日本政府有一个习惯,常会将机关、学校集中设立在一个区域,美浓庄也不例外,
现在的中正路永安路口,就是昔日美浓的政经中心,美浓公学校旁就是高雄州旗山郡美浓
警察官吏派出所,很幸运的,这座派出所的建筑立面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几年前崩塌的部
分也修护完成,现在挂牌美浓文创中心。
https://imgur.com/CQr7DMv
日本人历经明治维新,发展成和洋折衷的生活风格,这种风格当然被带进台湾,而新一代
的建筑师也将西方与日本的建筑形式引入台湾,表现在各种官方建筑上。美浓警察官吏派
出所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仍保有古典风格的对称形式,但装饰元素已大幅简化,展现水平
简洁的现代感,是古典建筑过渡到现代建筑中间的折衷建筑样式。
派出所正面采用洗石子及面砖,山墙用泥塑装饰,入口再加圆窗装饰,左右两侧为办公室
及所长宿舍,用凸窗增加采光,也增加立面的变化。
当时,派出所是统治权的象征,警察大人是统治权的代表,这样的建筑当然更增添大人的
权威感了!
https://imgur.com/AyLluvC
美浓的底蕴深厚,需要慢慢消化,反复体会才得深意。中场休息,下集再一起品味更多美
浓的魅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