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ke.ericchen.info/20180621.htm
紧邻著东海岸骑行,蔚蓝的大海,葱郁的山峦,青天白云,海天一色,迎风轻骑,舒畅快
意。海稻田与海湾交替,黄金稻浪一路绵延到蔚蓝的海岸,稻穗沙沙,浪涛汨汨,敞开的
心无痕地溶入宽广的天地,真是一处超大的疗愈场域,让人打从心里头舒服到全身。
这是我们太平洋海天之路的第三段行程(第一段行程连结、第二段行程连结),主要是东
海岸北段,由长滨到花莲,沿途主要景点有石门长滨自行车道、樟原桥、樟原海稻田、樟
原教会、北回归线标碑、米粑流海稻田、石门班哨角、大湾游憩区、新社海稻田、亲不知
子天空步道、龟庵、矶崎半月湾、芭崎眺望台、蕃薯寮、牛山、水琏、盐寮、岭顶沙丘、
及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流云奔涌群峰浮动,山雨欲来风萧萧,稻浪滚滚穗飘香,迎风前行,
快意驰骋,阵阵闷雷,细细雨丝,天苍苍,野茫茫。
下滑回到台11线继续北上,在长滨北边的三间,遇见长滨的海稻田。
长滨北侧这段自行车道(石门长滨自行车道)紧邻著东海岸,海稻田与海湾交替,海天一
色,心旷神怡,迎风轻骑,舒畅快意。
进入长滨乡最北边的樟原村,我们停在水母丁溪出海口的樟原桥,这里有三座不同时代的
桥体并呈,最里面的一座是1937年以卵石砌成的老樟原桥,拱形桥墩古朴天成,散发出一
股独特的韵味。
中间的旧樟原桥建于1986年,是配合东海岸道路拓宽所建。1998年因应台11线截弯取直,
兴建最外侧的新桥,三代同堂的独特景观,真是稀有的公路地景。
很可惜,原来寄予厚望的樟原海稻田,因为一场虚惊的台风,农民抢早青割,我们只能望
田兴叹!
还好,再往前一段路后,我们惊见这一处飘着金色稻浪的海稻田。海风吹来,稻穗沙沙,
浪涛汨汨,真的是一处遗世独立的海角。
樟原最具特色的地标当然是樟原教会,这是樟原部落自力募资、自行设计兴建的一所教会
,诺亚方舟造型的教堂建筑,是居民心灵的守护,也吸引了旅人的目光。
越过台东与花莲的县界,进入丰滨乡静浦村,绿活的田园一路相伴,远远的就望见北回归
线标碑,这让我想到舞鹤台地上的另一座界碑,同在花莲县的两座北回归线尖塔,隔着海
岸山脉遥遥相望,它们原来象征著天文的意义,现在成了自行车人熟悉的里程碑,为骑者留
下旅行的印象,串起自行车生活的深刻回忆。
静静的静浦,闲适的田园,徐徐的踩踏前进,敞开的心无痕地溶入安详的大地。
慵懒的午后,老天降下甘霖,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青草香,细雨中静静的骑越长虹桥,平缓
地滑进港口部落的米粑流海稻田。位于丰滨乡南边的港口部落是一个阿美族聚落,米粑流
是阿美族语‘互助’的意思,站在这大片疗愈的海稻田前,我们心里有无限的感慨。
‘孩子,你的部落在哪里?’ 看过电影“太阳的孩子”,一定很难忘记很洋葱的这一幕
。
这部电影是东海岸开发与传统的缩影,并非全部发生在港口部落,但电影中的主要场景就
是港口部落,米粑流海稻田更是深植观众心中。
港口部落曾经拥有大面积的阿美族传统水梯田,因人口外流与经济发展,废耕20多年,直
到2009年,族人们在新浪潮中看见传统的价值,合力复耕,一起寻回往日的记忆。
石梯渔港,静谧纯朴的一座小渔港,这里是台湾捞捕旗鱼的重镇,有标台的渔船是这渔港
的一大特色,在台11线上有很好的视角俯看渔港,写游记时重温“太阳的孩子”,发现类
似的画面也曾经出现在电影中。
开始飘雨了,寂静的公路上,唯两台自行车相伴,大山苍苍,大海茫茫,天崖海角,风雨兼
程。
进入海防班哨改建而成的石门班哨角休憩区,瞭望礁岩海岸与海阶地形,细雨纷纷,海天
朦蒙,颇有沧海一粟、蜉蝣天地之感悟。
大海澎湃,浪涛拍岸,岬角上的大湾游憩区,无论南眺北望,都可感受山海交会的激荡。
台11线在八里湾溪出海口转个大弯,我们骑进了丰滨的西门町,今晚休息前最后的补给点
。找到海印民宿推荐的阿卿海鲜店,老板娘迅速上菜,实惠又美味的一餐。餐后致电海印
民宿,以便他们事先做好入住前的准备。
傍晚的台11线,充满闲散的氛围,我们像散步一样的龟骑到海印民宿。海印民宿就在台11
线旁,大片的绿地,两栋希腊式白屋隔着公路与大海相望,老板接待过车队,知道自行车客
的需求,第一时间就很熟练地指引我们到放置自行车的地方。进房时室内流泻著爵士轻音乐
,冷气已经运转了半小时,客房达到舒适的温度,台湾民宿的服务品质是不断地提升之中
。
房内除了必备的茶包,还有手工饼干,黑麦汁,及自家烘培的咖啡豆(光这豆子就让人销
魂了)。
冰箱中还有苹果西打与舒跑。 慢慢的会发现各个地方都有小惊喜,主人贴心地为夜间观
察的朋友准备了天然精油防蚊液,为观星的朋友准备了可爱的小提灯。
躺在房外的躺椅上,享受海潮声的按摩,疗愈指数百分百。
稍事休息后就到大厅,我们想要暸解海印的故事,经营者的人生转弯也是一幅美丽的在地
风景。民宿创始人曾继华与张雪铃正在与客人聊天,他们见到我们就问:
“你们中午是不是也在金刚大道上?”
“是啊”
“果然就是你们!,刚刚我们就说很像”
他请客人秀出手机里的录影,真是有缘啊!
原来,海印有两对夫妻经营,曾继华与张雪铃原在科技业工作,喜欢海,喜欢简单的生活
,10多年前告别社会定义的成功人生,来到丰滨实现梦想。他们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在
海印后院种无毒蔬果,自己酿啤酒,自己手作面包,咖啡更是从选豆、烘豆、冲煮,一手
到底,闲暇时就到滨海跑步、冲浪,享受单纯的幸福。
海印10周年时,两人决定休假,换个方式充电,由张雪铃的弟弟张钧凯与弟妹匡芸贤接手
民宿经营,两位年轻人传承了创始人一身的功夫,再加入活泼的元素,新旧碰撞下为海印
激发出新的创意,从行前贴心的提醒,到入宿后款待的细节,处处让人感受到贴心的服务
。
此处光害较轻微,晚上放松在躺椅上,吹着微微的海风,仰望满天星空,还有浪涛汨汨伴
奏,真是五星级的享受。
起个大早,贪看宁静的海岸公路。
散步无人沙滩,享受大自然与内心的纯净对话。
滨海而居的原住民,没有复杂的生活包袱,天生的艺术细胞自然的展露。
回到民宿,听着浪涛,吹着海风,用美味的早餐开启一天的活力。女主人现烤的小餐包与
鲜奶吐司,吃得到手作的感动。吐司中夹的是洋葱鲔鱼馅,混合著生菜与自家特制的沙拉
酱,口感丰富,鲜嫩多汁。小餐面包是地瓜馅,养生又美味。 贴心的水果盘有芒果、香
蕉、与苹果,刚好补充东海岸骑行最缺乏的元素。我的饮料是精致拉花的鲜奶茶,淡淡的
茶香混著鲜奶的香醇,女王点的是拿铁,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口感滑顺浓醇。
告别真心款待的四位民宿主人,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浪漫的新社海稻田,黄金稻浪一路绵
延到蔚蓝的海边,真是一处超大的疗愈场景,让人打从心里头舒服到全身。
迎著风的稻穗荡起最美丽的弧线,金黄田园,蔚蓝大海,青天白云,葱郁山峦,身心随风
,穿梭自在。
新社海稻田的地景创作,旅人成了创作的一部份。
亲不知子天空步道,又称丰滨天空步道,台11线旧隧道改建的新亮点,沿着隧道外侧断崖
架设的天空步道,惊险但不恐怖,迎著海风,仰观峭壁,俯视大海,全新的感官经验,值
得一游。
手机自拍,色彩饱和度、纯净度、与成像的锐利度还是与单眼相机有很大的距离,但回忆
无价。
小地名高山,我们在这里赶上飞鱼祭的尾巴,可惜早餐还没消化完,店家也很诚实的告诉
我们,外带可能无法保鲜到中午,所以我们只有交朋友没有“交关”,再次赞叹原住民朋
友的诚实。
龟庵,一个多数人不知道的地名,这里却有我们专属的海阔天空。
骑到大石鼻山麓,瞭望矶崎的半月形海湾,矶崎海水浴场与营地就在一旁,想着下次要骑
更慢,留下来好好享受这些美丽的海湾与营地。
捡到一棵林头果,下次来露营,煮林头果汁。
过了矶崎海湾后,开始进入花东海岸公路最长的爬坡路段,在20号桥附近,农家朴素的青
菜水果吸引我们停在摊子前(其实是想躲太阳),农夫憨厚地招呼我们,拿出自然成熟的
香蕉让我们品尝,果然比催熟的香蕉香醇,口感也更佳。虽然行李已满,女王还是败了两
袋,我只能高兴的付帐,再用力地塞进背包与座垫包中。
一定是购物后的快感,再加上eSpresso电力辅助的加持,女王一下子就超越了我,头也不
回的直往上冲,看着女王的背影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转弯处,我只能带着一丝欣慰的苦
笑,刷得好!拜eSpresso之赐,我们可以一起骑的地方更多了。
终于骑上爬坡路段南边最美的芭崎眺望台,女王已经在里面乘凉了,阵阵的海风送爽,还
真让人想停下来睡一觉。登上制高点往南眺望,蜿蜒上来的山路就在脚下,远处是矶崎海
湾与龟吼海岬,后方隐约可见新社海崖,真是壮观又瑰丽的海岸地景。
再往上爬到路段最高点,海拔约200公尺的芭崎隧道口,女王停在隧道口,指著分岔的两
条路,直行过隧道是易行路,左侧是旧道,需要再爬上山顶才能下滑接回来。
没错,我们选择了难行的旧路,为的是比芭崎眺望台更宽广的风景。
事与愿违,蕃薯寮凉亭已经很久没整理了,虽然凉亭还在,但草木已经遮蔽了视野,那宽
广的画面只能在旧照片里面寻了。
在蕃薯寮休息区接回新路,我们停在18号桥上,西侧有旧桥,稍远处是低缓的山丘与曲流
,河阶地上错落着农田及农舍。东侧有着迥异的地形,蕃薯寮溪在此切穿海岸山脉东侧的
一条棱脉,形成近百公尺的陡峭峡谷,是东海岸少见的峡谷地形
公路续在高处穿行,视野变得宽阔,不久,大海再度出现,这段路与苏花颇有几分相似。
海靛天青,地宽野阔,万物寂静,遗世独立,我们在牛山找到专属的海天一线。
牛山曾是水牛的牧草区,苍翠的林相,蔚蓝的海岸,温润的沙滩,闲适自在的氛围宛如海
角乐园。
水琏是这片山区唯一的补给点,来英牛肉面是唯一的小吃店,老板娘是在地的阿美族人,
住花莲的女儿每天中午会来帮忙,外表很不起眼的店面,门前摊着绿色的山蕉,宛如东南
亚的热带小店。
各国的旅人都会经过这里,山野小店却有双语的菜单,我们在这里就遇到两位德国自行车客
、两位澳洲自行车客,及一位日本背包客。老板娘佛心,台式的口味,原住民豪放的菜量,
经济实惠又美味。
“不一定,卖什么”,乐天随性的良心商店(自助投币),山蕉、藤心、晒过太阳的米,
充满原住民的风味,也是水琏部落最真最美的风景。
水琏与盐寮间的跳浪路段,原来是台11线最壮丽的断崖路段,应该是因为维护不易,已经
改采隧道群穿越,只能在隧道间遥望旧道的险峻。
进入盐寮,又回到相对平坦的路面。临海的田地上牛只或坐或卧、闲散自在,真的是一幅
悠闲的田园风景。
盐寮桥前,大海中上演着电影里的情节,直升机跟随着舰艇一路往南,应该是海巡单位的
演练。
接近台11线北端了,有点离情依依,真想一直骑下去。
此行的第二天,我们从海岸山脉的最南端开始行程,现在,我们要去海岸山脉的最北端,
在岭顶北端的弯道离开海岸公路,沿着产业道路往北到国姓庙,这里是海岸山脉的最北端
。
前方这片岭顶沙丘就是海岸山脉没入海平面之处,我们可说是有始有终的战到最后一块土
地。
岭顶沙丘是花莲秘境,边休息边欣赏婚纱也是享受。
越过花莲溪,从另一侧观看海岸山脉的最北端 - 岭顶。
转入两潭自行车道。
享受自行车专用道零压力的自在,久违的悠闲氛围。
进入熟悉的花莲市区,许多次旅行的起点与终点,这次我们选择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拍
摄最后一张照片,老酒厂温润中带着沧桑的建筑,最能反应我们心中丰收的愉悦却又带点
不舍的心情。
壮丽又疗愈的东海岸,我们一定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