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轻骑大清竹堑城与大日本新竹市

楼主: MERIDA (Merida)   2021-12-15 22:00:44
http://bike.ericchen.info/20181229.htm
https://imgur.com/EsKVTE1
台北连日阴雨,新竹却阳光普照,与Maggie讨论后,决定来一趟新竹的城市之旅,新竹市
的古蹟集中,也保存得不错,不多不少的份量也很适合新鲜的自行车文青骑访,只要事先准
备,半天的时间就可沉浸在浓浓的古早氛围中。我们前一天做足了功课,所有查到的资料
都统整在一个电子档,前往新竹的途中,用文字转语音的方式播放,一路骑进大清竹堑城
与大日本新竹市的灿烂时光中。
车停市政府后方的停车场,现在的市政府建筑就是原来大日本时期的新竹州厅,但我想还
是稍微依照历史的年代来骑行,所以我们转入了一旁的护城河亲水公园,现在被称为东门
大排水的这条大沟,就是原来竹堑城的护城河。台湾的历史而言,这是一座老城市,但因
为几座大学及科学园区的设置,人口相对年轻,老城区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氛围。
https://imgur.com/KOoKRGW
护城河带领着我们来到了竹堑城的东门迎曦门,竹堑城原有四座城门,这是硕果仅存的一
座。迎曦门常常被做为代表新竹的地标,他被当成了图腾,出现在各时代的文宣与出版品
中,迎曦门被东门的圆环所环绕,放射状的街道在此交会,新旧的历史在此地连结,从城
门里往外望,三个时代正好对齐在一个轴线上。
https://imgur.com/K8J715Z
骑出迎曦门,顺着轴线来到了城外的新竹车站,这里是刘铭传铁路的终点,象征著刘铭传
新政的结束,刘铭传的新竹站原在东大路宪兵队一带,日治初期被抗日军焚毁,目前的巴
洛克式建筑完成于1913年,细细地浏览这座台湾保留最古老的车站建筑,感受岁月在这里
的流转,观想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这里生灭。
https://imgur.com/ld6i3b1
骑往东门街,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新竹支局,看着1934年的老建筑,对照1937年的纪录,在
电线环绕与车流交织中显得特别落寞。
墙面上已经拆下来的标语痕迹,是老建筑参与时代的故事。
https://imgur.com/W7lMbAv
东门街上还有另一栋老屋 -辛志平校长故居,原是新竹中学的校长宿舍,大约在1922年,
由首任校长大木俊九郎所建。宿舍旁,东大路北侧是新竹中学旧址,搬迁后改由新竹女中
使用。
辛志平是二战后新竹中学的首任校长,当时人力物力都极度缺乏,校区百废待兴,辛校长
四处劝募,亲领学生整修房舍,逐步建立校园今日规模。
宿舍内展示著辛校长生平事蹟,他的一生就是大时代的缩影。整修后的日式宿舍,也呈现
出那个时代台湾的一个断面。
时间已近中午,13度的低温特别容易饿,Maggie去跟志工打探推荐的在地美食,我回到单
车旁调出前一天标记的几家必吃美食,预计的目标竟然与Maggie询问的结果一致,直接骑
到城隍庙旁的庙口鸭香饭。络绎不绝的食客将这家小店两层楼的空间挤得水泄不通,每张
桌子旁都有人候位。
https://imgur.com/hdowDPm
好不容易有了位置,鸭香饭上桌,马上扒了几口,鸭肉鲜润多汁,油葱喷香,让人一口接
一口,这时才想到应该拍张照片,赶紧再把铺面重整,留下纪录。
饭后钻入小巷,感受居民的日常,感受在地的新竹。
在混乱的街廓中找到了少有的公建筑,日治时期的新竹公会堂,公会堂的红砖立面下有着
落寞的华丽典雅,因为多次增建,及四周杂乱的环境,我不忍记录他目前的整体现况,只
能用特写表现他的局部,期待来日的整修让他重现昔日的光彩。
巷战是我们城市骑行中的最爱,钻入新竹公会馆的后巷,进入地图里没有的空间,未知与
不确定让旅程多了期待与想像。
最后我们转入了一座商场,商场中有一座戏台叫做中正台,原来这里是中正台夜市,原来
那个时代的娱乐也要跟领导人沾上关系 : )
转出商场,遇到古早味鸡蛋糕,因为就在中正台旁,所以是梅花造型!6颗30元,浓浓的
鸡蛋香,不只是孩子的零嘴,也是让老文青回味的青涩岁月。
回到东南边,继续拼凑我们的大清竹堑城,护城河到了东南边就没有踪迹了,看护城河旁
的胜利路,却延续了他的走向,根据这几年城市骑行经验研判,这应该是就是竹堑城城墙
拆除后的城墙路,查询相关资料,果然验证了我们的想法。
胜利路林森路口,竹堑城的南门遗址,找了一下可惜没有找到遗址碑,被三条路切割出来
的这块三角畸零地,是不同时代城市计画留下来的产物。
续行胜利路,来到新竹大远百附近,闹市中寻得一条静巷,通往李克承博士故居。李克承
是新竹第一位医学博士,悬壶济世五十年。
https://imgur.com/JeSkmzi
这是一栋L型的日式木造建筑,整修后已经出租给民间经营餐饮,绕屋巡礼一圈。
最后我们驻足在入口处,端详这一片指示牌许久,经过好心人的指引,我们发出会心的一
笑,你看懂了吗?
胜利路中山路口,竹堑城的西门遗址,顺利地在路树旁找到了遗址碑。
转入石坊街,街头处有杨氏节孝坊,建于1824年,是为旌表林炽妻杨氏居娘的节孝事蹟而
立,杨氏茹苦含辛,育儿有成。子林德修捐得监生,上一篇游记谈到北埔的开垦源自于金
广福垦号,林德修就代表堑城闽籍商人参与金广福垦号的筹设。 杨氏节孝坊采三层四柱
三间造型,花岗石材来自泉州,是新竹市现存牌坊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台湾三层牌坊的先
端。
在西安街的小巷中,遇见了彭成珍饼舖,传承60多年的老味道,完全手工制作,所以无法
量产,一直维持着小规模的店面,因为不忍传承中断,第三代辞掉十多年的银行工作,全
力接班,不只继承老工艺,也用老工法开创新口味。
年轻人接班当然要鼓励,试吃了不连牙的坚果花生糖,我们赞不绝口,马上搬进马鞍袋中

南门街的关帝庙,新竹市改制前这里是新竹县的武圣庙。关帝庙外表虽类似一般庙宇,但
三川殿前没有龙柱,庙门无门神,只用门钉,整体较庄严肃穆,显露著早期官庙的性质。
https://imgur.com/V8VRjAP
三川殿台基有砂岩老抱鼓石一对,是早年的遗迹,正殿悬有“万世人极”方匾,此方匾面
积特大,让人印象深刻。
关帝庙前,连栋的红砖洋楼,这里一定有过一段灿烂时光,中间有一家刀剪行,这是比较
专门的商店。
开始朝老街区的商业中心挺进,中央市场,这招牌揭示了这街区的历史与地位。
市场内曲折迂回,经由在地人的指引,终于找到桂花润饼的摊位,可惜已经卖光了。
没关系能够逛逛在地的市场,就已经让我们大满足了,我们都认为,市场是城市里最接地
气的地方,最容易感受城市的常民氛围。
从市场内的小巷可以通到新竹都城隍庙,川流不息的人潮,庙旁围绕的众多小贩,在在显
示这里是新竹人气最旺的庙宇。也许因为正殿前的空间不大,供品已经向外摆到三川殿前
,供品的摆设方法也很特殊。
跨入三川殿,正殿前的天井,一式的供品整齐排开,正殿上有数名道士在进行仪典,望向
殿堂,城隍高高在上,望之凛然,高衔的牌匾,歌颂城隍的神力与执掌。
新竹都城隍庙是台湾神格最高的城隍爷,因台北府初设府治于新竹,加上城隍灵蹟昭著,
神格由厅城隍累升至都城隍,封为威灵公。
庙前的戏台上演着酬神的戏码,戏棚下的芸芸众生,自顾著大啖美食。,庙内肃穆,庙外
喧嚣,这种冲突的场景最能表现台湾味。
东门街上的市集与城隍庙比邻而居,络绎不绝的人潮与车朝,指向天空的燕尾,人间天上
,天上人间。
走进新复珍商行,这家超过百年的饼店以竹堑饼打响名号,四代继承,香传百年,口碑依
旧。
到北门大街寻找老街区的踪迹,北门大街是清代的官道,通往竹堑港,贸易发达,郊行林
立,是当时重要的商业区,连栋的红砖洋楼特别显目,优美的拱廊还述说著曾经的繁华。
最让人惊艳的是这五连栋的周益记,五间面宽在北门大街是绝无仅有。内部采传统的汉式
街屋建筑形式,但立面用的是大正年间流行的巴洛克式风格装饰。据说内部神明厅立柱有
庚辰年七月(1880)落款,政权的更迭,时代的流行,老屋默默纪录著台湾的发展历程。
折往北门大街西侧的长安街,这是北门大街商家后方进货的街道,所以旧称后车路。日治
时期长安街开始大幅发展,聚集了多家戏院,喧腾一时。
青草舖可以说是老街区的代表行业之一,台湾各处的老街都常见到它的踪迹。
北门街北大路口,竹堑城的北门曾经屹立在这里。
北门梦已远,只有一旁的老屋勉可追忆。
出北门,来探望颇具历史的长和宫。长和宫主祀妈祖,因位城外,俗称外妈祖庙。长和宫
是由新竹地区从事贸易的郊商们所设立,他们成立了商业公会,取名金长和,所以妈祖庙
就称为长和宫。后来,这个商业公会还转变为神明会组织呢。
长和宫对面还有成排的红砖老建筑,也许有些郊商以前就是住在这里。
虽然不知道红砖老建筑原来的主人,可以确认的是,他们应该都吃过城北街上百年的北门
炸粿。北门炸粿是标准的巷仔内美食,有心人会专程而来,全部现场手工制作。
我们先点了肉粿和蚵嗲,咬一口肉粿,皮脆多汁,吃得到葱的清香与肉的鲜甜,现作现炸
的好古味。蚵嗲一样脆皮,蚵仔鲜美,可惜有点冷掉了。所以,我们又再加点了几份肉粿
,大满足!
回到北门街往北,去感受清领时期台湾本籍第一位进士郑用锡的宅第,人称进士第的老屋
正在维修,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仰望进士第的牌匾,虽无法如愿,但也会古蹟得以维修感
到高兴。
特意来到中央路57巷,昔日此巷有许多贩卖农具用品的店家,所以旧称古市巷。,其实,
更早以前,这里有一个不雅的名字-屎沟巷,当时有许多挑夫到城里家户收水肥,从这条
通道运到城外卖给农夫,因而得名。
日治时期,新竹最豪华的娱乐场所当推东门町的市营有乐馆,1933年开幕的新竹市营有乐
馆,融合了罗马与阿拉伯建筑风味,屋顶设置数个8吋口径的铜制通风塔,是全台首座有
冷却装置的戏院。战后改称国民戏院,现在做为新竹影像博物馆。
一座大的城市当然不能只有娱乐,还要有书香,全台第二座独栋的图书馆-新竹州图书馆
,就挺立在护城河旁,建于1925年的老建筑陪伴过无数的新竹人,去年也启动了维修,围
篱外还可以窥探他昔日的风华。
有娱乐,有书香,当然还要有金融。1909年,新原龙太郎等四十八人成立了新竹贮金会,
利用储蓄累积资金,提供会员借用。1913年依产业组合法改制为新竹信用组合,是全台第
一家。1934年于大同路现址大楼建成,入口上方的大拱圈形塑挑高的意象也成了建筑的特
色,三楼应该是后来加盖的。二战后更名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至今。
https://imgur.com/kdoC1oD
想知道日治时期新竹市最高的建筑在那里吗?就在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对面的新竹消防组
,现在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馆。完成于1936年的建物,两层楼的部分做为办公厅,6层高楼
是瞭望钟楼,顶楼可一览新竹市全貌,可以掌握火灾位置与情况。
当时的新竹市役所也在不远处,红砖墙面,长条立窗,水平横带,红白相间,俐落典雅。
,日治前期,新竹市区原称新竹街,约当今日“镇”的等级,1930年因为人口的成长,改
制为新竹市,这座办公厅也在该年落成,现在做为新竹市美术馆。(下图是1931年的纪录)
记得绕到美术馆的后方看看,这里的公共艺术很有看头。
好了,猜猜最后的压轴是谁? 当然是新竹地区最高的行政机关-新竹州厅。日治初期,行
政区的划分方式与范围经过多次改变,1920年改为“五州二厅”制,成立新竹州,下辖今
日的桃园、新竹、苗栗,一直维持到日本投降。 新竹州厅是一栋二层楼建物,落成于
1926年,主体是洋式风格,木架瓦造的斜屋顶呈现东方的元素,入口处有突出的玄关,搭
配塔楼,构成威武庄严的意象。
骑行在稳重的官厅建筑旁,望着红砖黑瓦及灰色洗石子的组合,仿佛骑进了时光隧道,重
现九十年前新竹的风华。
https://imgur.com/UFuc6r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