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 {实验}原味磅蛋糕-加与不加泡打粉(3)

楼主: show1104 (漫步自在)   2018-05-01 16:58:55
[唸唸有词]
怎么我会觉得我好像在洗版?(笑)
上午"趁机"又整了二个蛋糕,全都是6"大小的,但不同口味。
二个都是之前从未做过的口味,一个是"椰糖戚风蛋糕",
一个是"法芙娜可可粉戚风蛋糕"(听闻法芙娜很厉害?),
这也是我个人头一次各别搅打6"蛋糕蛋白,也不知能不能成功,
幸好"这二位"都还蛮给我面子的,倒扣时没有很贴心(误)的"自动离模"。
目前都还在放凉中,尚未知道真正结果。
我要赶紧再写下接下来的续集,免得健忘的我忘记自己拍的那些照片
到底是在什么状况下拍照的,并且要怎么运用在文章里,哈...
[正文开始]
见第二篇的各张图片,应该有不少人会觉得“哇~这奶油打得可真好啊!”
但我要在这里先承认,其实它最后被我打得呈现了“轻度油水分离”的状态,
当我看着它的快速变化时(是的!西点的操作过程,往往是变化速度相当快速
的,所以勤练经验很重要!),是一整个囧的。
但我不想再浪费材料了,所以还是照着继续之后的程序,将面粉给拌下去,
并且,“其实我是知道轻度油水分离是可以救得起来的”,所以义无反顾地。
在拌完面粉后,大家可以从图片上看得到,面糊的状态是完全被救起来了。
所以大家以后如果有遇到“奶油一不小心拌到有点油水分离了”,请不要害怕,
照样使用它吧!只是最后烘焙出来的成品会有一些“小小失意”罢了 XD。
面糊装模的照片没有!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觉得那有什么好拍的,哈...
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另一个阶段:
这篇“有”加入泡打粉&“无”加入泡打粉的磅蛋糕,是装入“布丁杯”里
再在“有”加泡打粉的部份装饰少许“杏仁片”以作为标记作用。
那么,在入炉烘焙后,这二种配方的磅蛋糕的炉内烘焙状态又是如何?
[烤制完成的第一天]
图十八 一起入炉烘烤“过二十分钟”后的烤焙情形 (已定型)
https://i.imgur.com/Zi0uMgk.jpg
左侧三个为“有”加入泡打粉的杯型磅蛋糕
右侧三个为“无”加入泡打粉的杯型磅蛋糕
大家应该对某个说法感到很熟悉的是吧?那件事就是关于“小孩子转骨”的传说
但那跟烤磅蛋糕有啥关系?他的差别就是,有吃药的小孩和没吃药的小孩的差别
大家都知道,有吃药转骨转得好的小孩身高能够抽很高,没吃药转骨的小孩身高
可能就无法跟人家比了...
所以客倌您看看,左侧那三个“有吃药”的磅蛋糕,和右侧三个“没吃药”的磅
蛋糕,在炉内经过180度20分钟的烘焙后,一个长高高,一个矮得多...
图十九 脱模前的放凉状态
https://i.imgur.com/WhQc6lk.jpg
有杏仁片的是“有”加泡打粉的磅蛋糕
无杏仁片的是“无”加泡打粉的磅蛋糕
从这张照片上我们可以同时看得到,在第二篇里头时已有事先写到过,
我的粉糊的搅拌情形,是只拌到“面糊呈现粗糙状,烤焙后的成品表面也
会是粗糙状的”
图二十 脱模后持续放凉中
https://i.imgur.com/jQHYg9J.jpg
右边的长条形磅蛋糕是下一篇的内容,请期待。我觉得这一个磅蛋糕也是一个颇为
重要的实验,请一定要继续看。
图二十一 脱模后侧拍,再次比较二种配方磅蛋糕的高矮程度
https://i.imgur.com/XgQmN5E.jpg
左边的是“有”加泡打粉的杯状磅蛋糕
右边的是“无”加泡打粉的杯状磅蛋糕
图二十二 脱模后的布丁杯模底状况 (沾油程度)
https://i.imgur.com/nCwobqT.jpg
图二十三 完全放凉后二种杯子磅蛋糕的蛋糕组织状态
https://i.imgur.com/epQHHlU.jpg
C是“有”加泡打粉的杯子磅蛋糕的切开后蛋糕组织状态
B是“无”加泡打粉的杯子磅蛋糕的切开后蛋糕组织状态
A是长条磅蛋糕,它不是这篇主角,下篇才轮得到它。
图二十四 “有”加泡打粉杯子磅蛋糕切开后蛋糕组织状态特写
https://i.imgur.com/xQcJjFX.jpg
图二十五 “无”加泡打粉杯子磅蛋糕切关后蛋糕组织状态特写
https://i.imgur.com/QKmtk9v.jpg
图二十六 完全放凉后二种杯子磅蛋糕的“去纸模”蛋糕底部状况
https://i.imgur.com/y1lF1U5.jpg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三种磅蛋糕底的烘烤结果是一样的,几无差异感,
并且底部基本上没什么油腻感,这种烤色是“烤深色”,并非为烤焦了
,二者差异很大,风味上当然也会有差别 (蛋糕烤焙不足的风味也差很
多,讲得简单一点就是香气度会明显不足)。
<烤制完成后第一天的蛋糕组织总述>
“感觉很好呢!”应该是一般人会有的视觉感,但它并不是我所烤过的
奶油蛋糕最成功的一次,这次的磅蛋糕面糊在打发时,因为有轻度油水分离
的现象发生,虽还是有救起来,但真正看得懂的人还是看得出它“有点状况”
XD,尤其是细看“有”加泡打粉的和“无”加泡打粉的这二个配方的磅蛋糕
蛋糕组织状态,会发现有加的会好一点,请参考“特写照”。
[烤制完成后的“第二天”]
保存条件:室温保存未进冰箱过,放在透明塑胶盒里。
(有自动卡住盖子的设计,与脏脏包所使用的盒子相同但尺寸不同)
图二十七 磅蛋糕第二天的蛋糕表面状态
https://i.imgur.com/u8ygFDe.jpg
图二十八 磅蛋糕的第二天蛋糕组织状态
https://i.imgur.com/fxLoVV1.jpg
最上面二半个为“无”泡打粉添加的
左下二半个为“有”泡打粉添加的
右下为长型磅蛋糕,它不是这次主角
图二十九 “无”泡打粉磅蛋糕的第二天蛋糕组织特写
https://i.imgur.com/v0dHW35.jpg
图三十 “有”泡打粉磅蛋糕的第二天蛋糕组织特写
https://i.imgur.com/tmoHdEB.jpg
图三十一 二种磅蛋糕的第二天蛋糕底部(含纸模)状态
https://i.imgur.com/OYjbflh.jpg
至于“第三天的蛋糕组织状态”就不PO了,奶油蛋糕我做过不少次,
基本上第三天的蛋糕组织状态和第二天的“看起来”感觉都一样,
只有口感上会有所不同而己,这从图片上较难见得分晓,只有用摸的,
和用吃的才能明显感受得到其中差异,所以较没什么贴图的必要性。
[试吃与口感] (此分类全数无图片)
烤制的第一天口感
“有”加泡打粉:口感比较干松柔软
“无”加泡打粉:口感较有泡打粉的来得扎实带一咪咪感的硬
烤制后第二天口感
“有”加泡打粉:经过一夜熟成及回润后,口感变得较松软
“无”加泡打粉:口感比第一天来得软,但没有松的口感
烤制后第三天口感
全部与第二天相同
[个人结论]
所以说“到底要不要加泡打粉”这个议题到底是如何呢?
个人主张还是“要”!因为加与不加的烘焙后“大小汉”情况
如果不计较的话,至少“烤制完成后的口感真的差太多了”,
“有加泡打粉的口感真是好太多”,连组织状态也有差异。
"泡打粉"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直至如今,对身体到底
有没有(实质性的)害处?请自行估狗资料查看便可了解。
[额外附图] 个人自以为(?)之前烤过的真正组织成功的奶油蛋糕
https://i.imgur.com/7MAW347.jpg
图片中的是“奥地利宝盒老师的苹果片镶蛋糕”非常地好吃!!
这是“有”加泡打粉的奶油蛋糕,估狗能找到老师的部落格配方。
[不要跟我提]
问:为什么你不用长型蛋糕模烤制“磅蛋糕”?竟然用纸模装杯烤,
  磅蛋糕不是都长方型的吗?
答:谁跟你讲什么蛋糕一定要是什么形状才行?
  很常见的戚风蛋糕不就通常有这三种形状...
  中空模、圆型模、杯子状,是吧?
  它还演化成直接挤盘作成“大鼓烧”呢!(请自行估狗)
  如果今天我福至心灵,想把它装进椭圆乳酪模烘烤也未尝不可,
  只是用不同型态的模具或无模具烘焙,
  它们所需的时间要自己去抓去注意,只要不要烤坏了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已校文过1次,但不保证是否还有错漏字,已上图,
先来去帮那2个6"固定模的戚风徒手脱模一下,希望能成功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