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面包] 从法式长棍看面包(店?)

楼主: Darius (阿美烘焙)   2018-01-27 15:18:27
※ 引述《coli (浮出水面 ~_~)》之铭言:
: 但是大部分人 只知道法棍不好作 会作法棍很潮
: 所以会作法棍==这家店很好 ??!!
: 如果有一家店 对于法棍 可以这么细心呵护地掌控每个变因与细节
: 通常代表某种程度上的"专注与坚持"
: 而当一家店有这样的特性的时候
: 那对于其他面团的制作 与 作面包以外的工作 如 卫生/原料/仓储
: 我想那份"专注与坚持"应该也不会太少
: (当然还是会有例外 Orz)
: 一家店 因此才值得信赖
: 试问除了声名远播的那几间店 有哪几间店是作法棍有赚到钱的?
: 在台湾 我猜应该很少 日本也是 那为什么不赚钱还要作
是,
只是个体户在台湾要想法棍欧式乡村专卖来赚钱可能要先准备勒紧裤头过日。
小弟近年在海外,对于台湾的业界状况也就止于业内朋友前辈们的分享,
以及网络观察跟一年回国一两趟的四处参观。
先说个人体现到的结论是,
台湾的面包市场状况仍然还是:
1.便宜
佳湘面包,夜市面包大行其道,年年回台湾时那些摊子一直都在,
想来生意做得很是舒心才是。
2.软嫩香
元旦时回去,去了趟宝春师傅的中部新店面,
人真的超爆干多,面包量也有够多,人员也有够多,连柜台切面包的刀子都很多,
不过我要提出来的就是其中面包的构成,
https://i.imgur.com/H7iaP9k.jpg
当天去的时候待了超久一边作笔记,
其实也没写什么,就是算算软硬甜调理咸包的比例量,
当店大概80%都是软嫩口感的面包,
你说酒酿荔枝等等的欧式很多啊? 嗯,那也是软面包。
看看照片中当天拍的照片,法棍1234...总共九根,
还被塞在几乎根本没人要走过去的角落,看得我都替它们难过,
至于明太子香蒜等等,涂了那层油脂的时候,他们已经算是重生了。
3.外国来的就是棒
先别说,先看图,然后直觉想想以下这些东西你觉得怎样,
https://i.imgur.com/wB7aeZp.png
https://i.imgur.com/mOPko40.png
https://i.imgur.com/FxfrR5x.png
https://i.imgur.com/mR63SGU.png
https://i.imgur.com/1LKd64g.jpg
......然后这是那些在台外国主厨的粉丝团评价:
https://i.imgur.com/GXthmjd.png
看看那裂嘴流边不发亮的巧克力塔、色浅乱炸裂的法国面包、
还有那三盘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那是三小的法式XX炖饭,
你跟我说这叫可颂但我只觉得每颂。
说不感到神伤是骗人的,随便找十家在台外国人的面包或餐厅,
大概就有两三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光看着他们志得意满地在公开页面上‘今日X国主厨精心推荐力作’,
我的头又痛了,
而他们至今都跟夜市面包一般,活得十分舒适,
所以说法棍很重要吗? 很多人会重视吗?
我想,
会来这板上的板友们会重视,也懂得分辨好坏,
只可惜的是,在东西的好与坏推广与培养上,
台湾的市场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
当然,那都是个人喜好,
且,十人十口,百人百味,
以上都是我个人意见,
要是我因这席话被当成是自负的口味自大狂,那也不由分说。
有用心的东西都该被尊重,我尊重自己的职业,
也希望大家都能尊重正视自己正要吃进口的每样东西,
在海外也浑浑噩噩了五个年头,
至今待过的店做过的东西算不上拔尖,但也从来没有觉得对不起客人,
好吧,其实有喇,就是预订的东西当天烤不好,谢罪也不能硬卖的时候,
https://i.imgur.com/SdtSTCi.jpg
https://i.imgur.com/fQUTCwO.jpg
https://i.imgur.com/KcthsL5.jpg
https://i.imgur.com/aOncY1D.jpg
小弟做的法国,现在工作店内的生意还算过得去,
但跟台湾一样的是,其实对于一般客人也不太卖啦哈哈一天两三根,
多半是大批出给餐厅使用居多,毕竟本来就是餐用面包,
真希望台湾也有法国乡村等等成为主流餐用的那天。
而要说对于一间店,法国面包之外的评价基准,
个人还会看可颂类跟土司来判断店家好坏,
小弟以前工作过的地方,那土司烤色跟可颂一直至今都是我心中的最高标准,
给板上大家参考:
https://i.imgur.com/lk2GYDK.jpg
https://i.imgur.com/osYEv7k.jpg
https://i.imgur.com/ncRTY16.jpg
吐司要方正,不能塌腰,可颂类折叠要分明,内里也要漂亮,
特别是吐司,如果不会看深浅的话,
至少就看整体颜色的平均度吧,那是对炉火的用心掌握程度,
那时起,心中有了这把定锚,工作起来也有个方向基准;
日语有句俗谚说是一期一会,
把每次对食物、对客人的相遇,都当作初会时那般用心对待,
自然次次都能得到好的回应,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不是天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