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童轩荪〈调侃人生的幽默──相声〉

楼主: luciferii (路西瓜)   2023-06-04 02:30:29
那个,至少验证了最早在 1953年之前就写成“贯口”了~XD
原载于《中央日报》1953.05.14
  相声是北平的特产,也是极富幽默趣味的技艺,在杂耍中最能号召听众。
  这技艺当初并非二人对口,是由一个人独自在帐幕后面摹仿鸡鸣狗叫,或市
场俗事的声音。最初有陈靑山其人,艺名“人人乐”,学“百鸟朝凰”的声音,
称为绝技。后来北平有“张君”“沈君”二人,学飞机、火车、猫狗争吃的声音
,很受欢迎,这些都叫做“暗相声”。至于由双人问答,藉幽默口吻,博観众一
笑,是发源于淸季中叶,附托于“八角鼓”里说幽默的故事。以后演变成独立的
一种杂耍项目,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前者叫作“暗春”,后者叫作“明春”,
也是表示由幕后移到幕前的公开演讲的一种技艺。
  “相声”的基本功夫是:说、学、逗、唱,加上吹、打、弹、拉、变、练,
合并叫作‘十样杂耍”。对于这一门技艺,能享盛名有焦德海、万人迷,和张寿
臣等人。他们的长处是雅俗共赏,口无秽言,属于“走堂会”的一类。至于有所
谓“落地的”,那些只能供下流社会的娱乐,完全低级趣味。其后有常宝奎(艺
名小蘑菇)也颇有号召力,因被朱毛奸匪驱赴北韩前线慰劳匪军,死在炮弹之下。
  能登大雅之堂的相声,要幽默得恰到好处,这要诀是用严肃的姿态,传幽默
的口吻,把重点放在后面,其结局必是常人始料所不及,于是乎才能达到“哄堂
”的目的。但是这种幽默仅适宜于于单人独白,至于二人对话,主角叫作“说哏
”,配角叫作“捧哏”,一说一捧之间,烘托出许多笑料。至于全篇大套的笑,
叫作“贯口”,是预先有一定的题目,由开场的散说,引到正题的贯口,这个节
目才告结束。
  我以为讽世讥俗调侃人生,而能善用幽默的艺术,再没有比“相声”可以令
人回味、雅俗共赏的了。
作者: purue (purue)   2023-07-29 11:49:00
宋少卿有点落地 冯常常太严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