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魏龙豪〈相声与我〉

楼主: luciferii (路西瓜)   2023-05-30 02:36:27
原载于《大成杂志》第二一五期(1991.10.01)
  
  有句西谚常听人唸道:“好人不寂寞”。
  
  那么“好的艺术当然也不会淘汰出局囉”!
  
  “相声”,这项传统的民俗说唱艺术,就
是一个最恰当的例证与说明。
  “相声”这两个字儿,过去知道的人并不
算多,现在对大家来说不但不陌生了,而且愈
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这是极其自然的
事,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因为“它”的源头
出处来自民间,取材于日常生活,“它”敍述
着过去的风土民情习俗典故,“它”道出了现
在人们冷暖社会百态,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形式简单、接近羣众,所以“它”是大家喜闻
乐见的一种表演节目。
  谈到“相声”不打自招我是纯粹外行,没
有投过师、学过艺,完完全全是自个儿瞎摸的
。我们的童年时代,孩子们没什么娱乐活动,
像我这个岁数儿的北京人,那个都会哼哼两出
京戏,耍个贫嘴说段儿相声,如果有人说他不
会说也不会唱,那就证明他不是“京里人儿”
。我这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有着一位风趣幽
默“乐天派”的老爸爸,随着您的喜好,经常
带着我赶集、逛庙会,进出杂耍园子,对“相
声”的认知与喜好,就是这样培植起来的。
  抗战胜利,父亲因戒鸦片病故,顿失倚靠
悲痛万分,丧葬以后,竟日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邻友同学宽慰疏导,终于又在杂耍园子、相
声场里拾回了欢笑,也就是那个时候,脑子里
塞满了那些传统“相声”的老段目。
  随军转进宝岛服务在国剧队里,除了劳军
演出工作以外,空暇时间很多,又渐知没有专
业的相声演员来台,于是“山中无老虎,猴子
称大王”的奇异想法产生了,起初是攒对一些
小段儿,应付对答、马前哨的碉堡访问,继之
则在正式的晚会节目里大胆的现形了。
  吴兆南跟我不同一兵种,却由于说“相声
”所需彼此慕名,有缘相识结成腻友,一起探
讨共同研究,其后又有周志泉(周胖子)、王
静波加盟。四十年代初期,我们这一伙儿曾与
章翠凤女士之京韵大鼓,高欣伯先生的戏法儿
、孙玉鑫先生的评书,组成“鼓、溜、彩”的
杂耍形式,公诸于萤桥河畔的“纳凉晚会”、
后又演出于马继良先生创建的“乐园书场”、
以及西门町的“莲园书场”、“红楼书场”,
时陈逸安与小龄童(杨宝华)搭档登场,另有
侯瑞亭、王祥林、赵如明三位组合,偶而下海
客串热极一时。
  
*注:“莲”园书场原印刷字为上面“艹”部
,下面左“氵”右“车”,查不到为何字,权
且视为“莲”字误植。
  
  最早在电台播出是在长安西路的“正声”
公司,为双帆牌乳白鱼肝油传广告,那年头还
没有录音设备哪!现场现播,避免兆南或我外
地劳军演出,相声节目开天窗,遂邀请陈逸安
入伙合作,未几调驻台中、电台亦告段落。
  四十七年退出国剧行列(没坐科受过基本
训练,不敢滥芋充数),奉调陆光话剧队(早
就想改的行),又返台北,知音再聚老友重逢
,遂应中广与警察两家电台之邀,担任相声节
目,此时已有录音设备,播出之后,深获听众
之赞赏与欢迎,借此才为“相声”奠稳了初基
,亦使广大的羣众对“相声”开始有了认知。
维持了一段时间,也尽了一切的努力,仍是屈
服于现实问题,菲薄的待遇不足养家糊口,亦
就无法全心全力的投入,渐渐迫得弃守了阵地
,陈逸安去经营集邮社,吴兆南去主持烤肉店
,我比较幸运正赶上国片起飞、电视开播、拍
片演戏两边儿忙,“相声”就这么全搁下啦!
  虽则如此,我跟兆南仍对“相声”无法忘
情,亲朋好友也怀念“相声”,在大家怂恿之
下,从五十六年开始陆续整理资料,认眞的灌
录“相声集锦”唱片,除了脚本精挑愼选逐字
推敲之外,如何克除地方语言的障碍列为前题
,因此我们决定印书随片附赠、选国语日报社
用有注音符号的字体,“相声”当中避免不了
北京的土话,而且还有很多的破音字,有了注
音便于査证,藉以“外国人”学“中国话”等
参考书,当然最重要的是为这项说唱艺术保留
资料。至于唱片里的观众“笑”声,是当年电
视影集“我爱露西”给予的灵感,加笑声营造
现场气氛,同时也有别于早期在电台“乾录”
那种没有反应的尴尬,事后证明了我们这种设
计是正确的。专辑完成在准备第八辑的时候,
兆南兄申请的美国移民批准,全家迁居到新大
陆。当时烤肉店舖林立,商业竞争,兆南兄两
栋房子都贴进去了,赔到租赁小居,实在到了
山穷水尽没得亏累的地步,迫得改换环境,非
去另寻出路不可啦!直到六十年随丁善玺导演
去美国拍摄“永恒的爱”,才利用空档机会在
洛杉矶与兆南兄把八辑补录完成。这期间没有
任何人支援我们,“相声集锦”就是凭借这一
股子珍惜民俗热爱相声的傻劲儿拼出来的,从
唱片到音带销售的情况都不错,吴兆南、魏龙
豪只是浪得虚名,“钱”让“偸录”的赚了,
“血”让“盗版”的喝了!一介小民又能如何

  十年前开始应邀奔波到中、南、北部各大
专校,为“相声”示范作专题报告,至今不衰
,长途跋涉,口干舌燥而乐此不疲,希望靑年
朋友对这项民俗遗产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也
期盼能把这项传统艺术、说唱的种子、播植在
知识份子的园地里,生根萌芽、开花结果。
  赖声川敎授以相声方式推出的舞台剧“那
一夜,我们说相声”造成轰动以后,更惊喜说
唱团队如雨后春笋之诞生,深为有志继承传统
民俗艺术,研究发展的靑年人鼓掌喝采,也为
鱼目混珠,欺世盗名,不择手段,争名夺利的
败类们汗颜。
  
  七十四年获颁第一届“薪传奖”,这份殊
荣是兆南兄跟我共创的,也让我俩共享。得奖
后责任沈重,邀得张国栋、高振鹏两位好友,
计议组团准备“薪传”,且示范表演以正视听

  七十五年“龙──说唱艺术实验羣”成立
,整排节目,首应省敎育厅之邀,为纪念蒋公
百年诞辰暨秋季艺术活动,于北县、台南、台
中、高雄、花莲巡廻演出“龙凤呈祥”共五场

  七十六年等组大型节目,推出“传统之夜
”,以满淸末叶、民国初年、抗战期间、胜利
前后四个阶段,用舞台剧形式分场分幕介绍说
唱艺术之演进过程,配以布景、灯光、服装、
道具,于国艺中心演出五场座无虚席获得肯定

  七十七年庆祝靑年节“传统之夜”,又应
国家戏剧院邀请演出,三场爆满,士气大振,
民俗说唱首度晋入最高艺术殿堂。
  七十七年“文艺季”行政院文建会邀请,
以“鼓、溜、彩”传统“杂耍”的形式,排组
“龙腾虎跃”于基隆、高雄、凤山巡演三场。
  七十八年再变演出形式扩大说唱范围,推
出说唱与国剧的“三不愿意”,前场的“说、
唱”演员各献专技,利用休息时间化粧彩扮,
全体串演国剧“三不愿意”(改自旧剧‘绒花
计’),于暑假期间公演于国艺中心,又告大
捷。
  七十九年元月底恰逢农历春节前夕,“三
不愿意”又蒙中正文化中心的邀请,再次展现
说唱魅力,国家戏剧院仍是三场客满。
  这些年来除了录影、拍片之外,工作之余
,埋首整理“相声”脚本,是我唯一的乐趣与
消遣,已经成形完稿的超过百本。近年的实验
演出中,时有力不从心之感,岁月不饶人哪!
为此决定“龙羣”今年不准备大型的演出活动
。抽时间把老搭档吴兆南请回来,先把“相声
选粹”、“相声拾遗”两个集子录出来,陆续
呈献给爱护我们的听众,并且研拟“龙羣”到
美国宣慰侨胞的计划和经费。
  五月上旬应卓攀公司白景瑞导演之“嫁到
宫里的男人”外景到北京,希望拍片空档借机
会寻觅一些有关“相声”理论与技法的书籍,
洽得作者同意授权携回来,整理出书供爱好这
项民俗的朋友们研究参考,我们很需要这种资
料。,
  电影如果我不拍,有人去拍,电视如果我
不演,自有人演,“相声”如果我不整理,谁
来整理?虽然我是门外汉,资质天赋也不足,
但是“吃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毅力却有,认
眞的学习总不会错,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我
爱这项民俗艺术,就当为“相声”倾力而为。
  朋友们,我需要您的支援、鼓励。
作者: Adven (电风扇)   2023-06-02 11:21:00
看得出老师当年的热诚
作者: yzfr6 (扮关二哥!)   2023-08-03 05:43:00
魏龙豪儿 曰:爸爸!您倒是喷呐!
作者: holy3001   2022-04-07 16:30: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