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看到的一些例子,个人是觉得是否能念理组和决心以及社会价值观可能比较有关系
A家庭:两女一男
北一+松山(女)、台北市立的高工(非大安)
前两位的成绩不论数理都比后者好,当初劝进念理组,结果都觉得数学太难而没有念理组,但其实那两位数学只是相对文科差一点
然后大学都选择文组科系,都是台北知名大学
结果最后反而是念比较普通的去念私立科大的机械,虽然也是符合社会预期就是,工作可以赚比较多钱
至于念文组的其中一位,虽然顶尖学府,但目前工作偏社会企业,因此薪水和餐饮业差异不是很明显,不过在聚会中可以看出女性相对承担经济的期待较小
B家庭例子
两男,都机械相关
一个念书差一些,但就从类技术员开始做,然后在大公司爬,当然也是有人相助所以目前也ok
另一个因为学历较好
私立专科->台北科其中一间二技->念研究所
目前收入也算稳定,符合社会价值预期
C家庭例子
女:
私立高中(公立考不上强的)
->私大哲学+资工辅系,目前念前段私立资工所,兼小公司打工
但表现普通就是尽量完成要求,说实在要念,应该还是会不如许多前几志愿女校出来的,但想念还是有办法念就是,只是不能放弃
结果C家庭的女性在打工场合,发现反而是软件公司念资工科系(ex:龙华)的,反而薪水还比较高,学校反而是其次
虽然薪水的确会受科系影响大于学校也是可以预期
不过在此不想离题,只是想说
许多男性其实也不一定比女性能够念理组,只是在社会价值期待下(ex:赚钱养家),因此会选择相对社会报酬高一点的科系,至于能不能念应该大家都差不多
不过要改善这个问题,或许价值观要变成女性要有自觉愿意扛下较多家用、房贷、车贷,出门不只AA制反而要请男性 ,但这样会面临几个冲突
1.被别人笑养小狼狗
2.男性会被认为没尊严没能力
3.婚姻斜坡价值观要扭转
就变成母系社会的模式,如此自然在社会地位以及薪水会有差异
但如果真的要两性平等,男养女,女养男或一起分摊不是应该两位说了算吗,
但现在的社会价值或许还不是如此就是
以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