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买这本书是因为FB追踪有人按赞,所以买来看,
得知她死后,父母又有声明,是她个人的故事,
故我又重读了一次,我解构的方式又产生了小小的不同。
其一、角色设定个人猜想
作者应该是将一受害人拆做多人,以时间或遭遇为分类,将事实分割。
怡婷和思琪(灵魂双胞胎),应该作者设定的对照组。
思琪是“受害期间”,更准确的说是“受害到发疯”这期间。
怡婷是没有受害的另一个次元(假设受害者没遇到这件事)或尚未受害的女孩们。
伊纹是受害后未痊愈至与先生相遇的期间,
而怀孕流产可能是种对师爱的隐喻,又或是曾为真实混揉而成已不得而知。
那个一维可能是将加害者原形拆成李师及一维。
晓奇是“如何被甩掉的期间”。
这四位女孩的对话(内容篇幅几乎是伊纹和思琪对话),可以想像成
未痊愈的受害者与过去的受害者的对话,
而最后伊纹对怡婷大篇幅的对话,应该就如书评所说,是作者要告诉大家的话,
也是出书的动机。
其二、篇副长短
作者说过,一但发生就回不去了(我不想说什么插不插的),看过书的大家,
可能会感受到非常无助非常无助的氛围,而且非常大篇幅的诉说,
而其实受害者是有跟母亲(家庭教育),
内文:“我们家什么教养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上网(社会求助),寻求帮助的,
内文:“鲍鲍换包包?”还记得吗?
甚至是律师。
大家发现了吗?
非常短,短到眇一眼就过了,可以看的出来,受害者是想要被帮助的,
但处处撞墙。
写小说的作家,对于篇幅有些是很在乎的,有些人是不经意的,而这种短到不行的求助,
我认为作者是绝望而不是觉得可以省略不交待的。
以上是很个人的心得,分享之。请大家好好照顾大家的怡婷们,别让她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