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很认同。
因为自己曾经做过众人眼中的坏孩子、也做过好孩子,所以对其中的纠结特别深刻。
还记得从国小开始成绩就很烂,国小数学可以考不及格。
到国中的时候也是,上课都在下面看自己的课外书,因为都听不懂。
基测考上一个普通高中,连在台北都不一定听过那种。
高中同样功课超烂。
谈恋爱、翘课什么样样都来。数学补考甚至死当过六学期,造成我高中无法毕业,只有结
业。
极度讨厌班上teacher's pet
老师越逼我我越不开心,还被丢粉笔、罚站什么的。
到高二下妈妈觉得不行了,把我丢进全科班,一切重头来过。
被审资料厚厚一叠,学测考上不错的学校。
刚考上的时候耀武扬威的很呢。总觉得一年抵人家三年我真是天生的练武奇才,
补习班捕一捕就可以轻松干掉认真念三年的死乖小孩。被审资料又是比赛又是出国,教授
录取我也是刚刚好而已啦。
后来,遇见好多孩子,读了些书,看了些事,才发觉我真的是错的离谱。
我做的事,其实是任何人都行的。
只要有人训练,什么比赛要拿名次根本都不难。
出国留学?国际观?很简单,钱砸下去就有了。
一阶的成绩?要价不菲的补习班都整理好了,认真读一定有学校。
我不需担心家计,不需担心下一餐在哪里。
我可以在自助餐夹任何我想吃的。
如果我需要,甚至可以请一个家教。
更不用说那精美的资料与面试相关费用。
我妈妈可以毫不囉唆,但是一万块,可以让一个孩子吃多少营养午餐,又是多少家庭一个
月的开销?
有了这些事情,任何人都考的上好大学。
而我家甚至只是小康,不是大富大贵。
然后,更有资源的哪些人,他们的孩子比别人赢了多少?
他们又如何操纵著这些教育制度?
以至于让我们误以为,长久的误以为
一切只是努力。和天份。
到后来,我是谁根本不重要。我做了什么,也根本不重要。
“20岁、家庭年收入x万、家在台北”竟然可以直接取代了我的名字,取代了我整个人。
我的人生可以完全由别人接受,另一个“20岁、家庭年收入x万、家在台北”
同样的,“低收入户、学习成绩低落”
代表的也是某个人。
然后,他因为他的“不努力”,因为他的“没天份”
而
(在某些人眼中)自愿的,放弃了一生。
但这些,其实都无关乎努力与天份。而只是社会背景的不同与不公平。
强调这样的不同,并不代表我们否认了人在社会中的能动性。
只是我们都是人,都有追逐幸福的权利。
我们需要认清这个事实,然后加以改变。
也许第一步,可以从“理解”开始。
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你,没有任何资源的你,如何突破?
然后才会懂得,有些人是有多幸运,而非那么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