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对于那些不关心的人

楼主: aureliechen (最近迷恋福柯)   2014-03-28 15:30:20
看到这里我真的想要回文一下了...
(话说我每次的回文开头都很爱讲这句话)
基本上,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我们都说“要关心服贸,不要看懒人包,要自己去研究,要自己动脑思考”。
但我发现这个过程真是他妈的很累人。因为法条我真不懂,所以我只好研究我懂的(其实
我也有去翻一些法条,但发现他真的很难所以我觉得这部份要保留)
说一下我的过程︰
当代中国的党国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问题->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复杂结构
->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复杂结构->中国的官方说法(参考共产党官方网页)
看到这边我突然发现问题不是只有政治的,也不是只有中国与台湾的经济关系。
而是整个台湾的经济结构,以及当前的新自由主义跨国贸易跟自由贸易的问题。
所以我的研究变成︰
全球化->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跨国贸易->WTO->FTA->TPP(包括
里面很多莫名其妙的法案跟缺点, pros and cons), RCEP->
美国的经济问题与亚太战略->欧盟的角色->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缺点->台湾
自己的产业结构及其问题->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因为其实服贸
真正的意义是金融业)->人民币贬值与国际货币的关系、房地产
标高(有没有可能泡沫化)->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人民币境外交易以及
打算让人民币慢慢变成国际货币的文章(包括RQFII的问题)->
中国市场可能面临的经济问题->服贸可能面对的问题。
如果今天彭淮南要来跟我说他的看法, 我也会懂他的看法, 因为他是站在货币的角度
以及经济的角度和“货品贸易和GDP升值”的角度, 来看代服贸。
(我猜他自己也清楚问题不是这样而已,他在访谈中我认为语带保留,只讲
他“懂以及他敢讲”的部份。而且他也没讲出真正的用意
到底在哪。那个访谈跟全文懒人包我也看了)
我可以说“我不是盲从,我除了法条这个部份我不懂外,其他的我可以说出一些
我的看法,而且是有凭有据,有论点、有案例、有数据、有理论”。
但是问题是......
欸....我做这一些.....起码也要花几个月, 还不算我对中国的政治本来
就有研究噢……。
光是“反服贸”,就要有好几个层次,而不是“只反这个版本”,也不是“只要服贸
我就反”。
我还反在国际关系与经济领域中,新的服贸,应该什么时候签订等等问题。
如果我跟一个站在同样高度的人去谈服贸,若他能说服我当然很棒,但是目前
你看到很多赞成的,讲了半天也是“利多于弊”。
然后你要跟他分析,还不能讲得很难,因为如果他听得懂,他自己就会
去看这些资料。
这种不对等的谈论,其实是很无力的,因为有点类似于“讲不清”啦。
重点是,我也想知道,他人去“关心”,他们是怎么关心的呢?
看哪些资讯呢?看哪个新闻呢?看哪个报纸呢?
如果你只是看台湾的媒体,那就会完全失真,这样不叫做关心,这叫做
“不经思考地接收别人的讯息”。
关心其实也不是要你选边站,但关心也不是“噢我知道了”这样。
你可以不选边站,但是要对一个事情有自己的理解。
(好吧,问原原po, 那么你对服贸的理解是什么?你能不能说自己对服贸的
一套看法,但不是告诉我“我反对”或者“我支持”。
也不是告诉我“都是阿共的阴谋”或者“利多于弊”。当然也不是告诉我
我不表态。)
说真的,人在理解了一些事情之后,不表态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因为
当人在理解之后,他会做出判断。判断其实就是一种表态了。除非你
的表态是“我不判断”,那就没辙了....
※ 引述《easterly (??)》之铭言:
: 先说 我是反这版本服贸的人
: 原因很多,程序正义是一个,对电信出版剧场开放的内容不满是一个
: 所以立场上我是支持学运的人
: 我赞同这篇文章所说
: 不过我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 因为对于权益有受损疑虑者(不管这个权益是民主 文化 或是经济,看个人~)
: 当在抗争的时候, 默不关心的一方在某种立场变成了压迫的一方
: 举例来说好了,像是大埔案或是华隆工人案
: 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支持,事情不会走向他们想要的结果
: 他们的抗争从头到尾还是会变成一场徒劳
: 例如像彭神的懒人包出来后,我看了一下内容
: 其实里面每一点我早已知道
: 但还是无损我站在学运这方的立场
: 有支持目前版本服贸朋友的立场
: 他的论点我还蛮尊重跟佩服的
: 他知道有国安跟冲击弱势产业的问题,也同意过程有瑕疵
: 但他不介意统一,认为弱势产产业在竞争下消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而且很确定服贸对他有利益
: 不想承担退回服贸可能得罪中国而导致开放停顿的风险
: 这种论点我十分尊重
: 但是有些支持论点是因为"利大于弊"
: 但利在哪里不知道 弊在哪里也不知道
: 这个时候就会给我一种烦躁感... Orz
: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的心情??
: ※ 引述《kudoshaki (法恩)》之铭言:
: : 借用我朋友在FB上的发言
: : “请不要找我谈任何有关服贸的问题
: : 除非你可以接受非你论点的言论
: : 也不要逼我非得认同你的看法
: : 这才叫民主社会”
: : 要我说的话,这就是很多人不对服贸表态的原因
: : 我也听说很多反服贸的人说
: : “我没有要你支持或反对,但是你应该要关心”
: : 但是一旦关心结果是“嗯,服贸好像还不错,我应该会支持”
: : 下场就是被转贴一堆懒人包
: : 或者说你一定哪里没有看清楚,再好好看看这东西对台湾是不是真的好
: : 不然就是你党工吼、或者是你知道这东西过了对台湾有多大的影响嘛!
: : 奇怪,不是说没有要支持或反对,只是要我关心吗?
: : 怎么关心完之后,就要我支持或反对了呢?
: : 你懂我的意思吗?
: : 许多说“你只要去关心一下”,到最后都不是要你去关心一下
: : 会变成“只要你的认知跟我不同,你就是搞不清楚状况”
: : 所以认真说,不表态,错了吗?
: : 一表态就会被打成满头包的话,不表态,错了吗?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14-03-28 15:34:00
以前觉得小国家不要跟着搞凯因斯 没想到阿共也搞不起
楼主: aureliechen (最近迷恋福柯)   2014-03-28 15:35:00
kaynes跟schumpeter争论早在1980年就在中国吵翻天囉其实80年代中国也已经开始讨论日本、台湾、新加坡模式
作者: jenny920218 (jenny)   2014-03-28 15:35:00
推这篇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14-03-28 15:40:00
李大师是说 习被欠钱的坑吓到了 但是国家或掌权的很难不支持凯因斯吧 就像儒家尊王一样 很受统治者欢迎啊
作者: mickey0223w (我最爱小个儿)   2014-03-28 16:13:00
不表态和不判断是不一样的 心里有判断不一定要表态
作者: newtypeL9 (まあいいや)   2014-03-28 16:15:00
不是不表态,是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mickey0223w (我最爱小个儿)   2014-03-28 16:16:00
如果知道对方就是和你不同立场 表态就是大吵就算内心有判断 也不一定会想表态阿
作者: Fugue (逃之夭夭)   2014-03-28 16:18:00
推“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suncat71 (昏睡的猫)   2014-03-28 16:31:00
推这篇!
作者: crazypig (疯猪)   2014-03-28 16:41:00
大推 非常好
作者: nora119 (勇敢)   2014-03-28 16:41:00
推“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bluewindsea (ˇ幻风兔ˇ)   2014-03-28 17:29:00
推!!!
作者: ifairy (艾菲瑞)   2014-03-28 17:40:00
推“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goolie (慾望把眼前的地板鋪滿)   2014-03-28 18:08:00
作者: yigaya   2014-03-28 19:58:00
推 要想想或许不是不关心冷漠 而是在这个时候不过是不想
作者: yigaya   2014-03-28 19:59:00
跟你多说这也是种保持安全距离 不要真以为不发声就是不关心
作者: hwwang (繁红)   2014-03-28 22:32:00
推“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wendy1989626 (士比)   2014-03-28 23:48:00
作者: businesschou (周森毅加油ˋ(°▽ °)ˊ)   2014-03-29 01:22:00
推“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pennymarkfox (潘尼老狐狸)   2014-03-29 01:36:00
原po好认真!!!!
作者: Gunish (修身养性)   2014-03-29 01:48:00
→ newtypeL9:不是不表态,是不想跟你表态
作者: mystage (亭)   2014-03-29 03:39:00
你真的还满认真的,非本科的话这些念起来要一段时间有兴趣可以交流
作者: Gunish (修身养性)   2014-03-29 08:32:00
理解以后才不好判断吧?学海无涯啊
作者: Gunish (修身养性)   2014-03-29 08:33:00
认为理解以后比较有可能表态或判断
作者: Gunish (修身养性)   2014-03-29 08:35:00
我觉得很有可能只是因为钻研自己想看到的角度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