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经济学,另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叫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更是指那种可意会,但很难文字化、很难言传的知识、
必须实作才能体会的知识
比如,骑脚踏车叫隐性知识
你极难单纯只用文字,远距教懂一个不会骑脚踏车的人
中世纪最重要的几个隐性知识,其实就是“武艺”与“领导能力”
这非常难用文字编码讲清楚、传授
另外一种隐性知识是环境知识
距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农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里的农村多少人,生产力多少,精神状况好不好,缺多少粮
现在还能被征用,还是不能,这些事情都叫环境知识
环境知识极难传递,极难讲清楚
报告的官员你也不知道他唬不唬烂
甚至有些发生的事,由于生活经验的差距,你一辈子都无法想像
知道隐性知识之后,可以衍生出第二个重要概念,叫做“资讯距离”
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
由于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因此通常“距离愈近的人愈懂”
所以在权力配置上,“把适当的权力配给距离最近的人”会最有效率
例如丰田汽车第一线的员工,有权限可以随便叫停生产线,然后修改问题
这种丰田式管理非常有名,所以丰田的生产品质非常好,打败僵化的美国汽车
再比如海底捞第一线的员工,有很多权限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给客人小礼物、订单退单
这都是因为,第一线客人的状况是“隐性知识”
零件出的问题是“隐性知识”
上面不在现场的不可能有这些知识
你如果用科层制一个一个向上签呈,上面再一个一个下决策过来,花都枯了人都老了
而且因为资讯距离与利害关系的关系,上面常会提出很多荒谬的solution下来
隐性知识与资讯距离是海耶克经济学大厦最重要的基础
依据这个原理,最终甚至可以推理出民主政体存在的坚固理由
其实就是“让真正懂的人拥有权力”,社会整体会更有效率更强
民主政体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泛道德论
回过头来,在中世纪,封建制为什么远比中央官僚制弹性、有效率,其实就是如此
第一封建制的资讯距离比较短,领主比较熟悉领国
幕府也没有帝国拥有那么高的强制力
参勤交代促进交通与资讯流动之后,中央与地方之间互相了解更深
地方也更了解中央,中央也更了解地方
第二战国的封建制有很高的多样性、激烈竞争性
废的领主与国家会被消灭、会打败
由下而上的层层资讯传递往上传,再由上层妥协、竞争之后,把命令层层下达
他掌握社会集体的状况、动员武力与经济的能力,是更有效的
中央官僚制的问题,是他使用非常难以精准定义的抽象概念(伦理道德)来国家治理
就算经过科举,都是没真正实践过的象牙塔人,光凭抽象就彻底懂的人不到1%
在趋同演化之下不会有任何影响力
中央官僚制的特色,是中央官僚会凭自己的想像与臆测,制定缺点很多的政策
然后从上而下的命令地方全面遵守
缺点很多的原因是资讯距离本身的存在,这是无法克服的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京城,根本无法想像地方实况
然后地方收到本来就是想像制订出来的政策,感到荒唐的人很多
但意见也无法向上反应作出修正,于是真正懂的地方人只好“被迫服从”
甚至很多荒谬政策根本就无法执行
因此只好被迫阳奉阴违,做出KPI就好,品质非常低劣
然后这个过程里,整个系统会逐渐丧失主动性
系统效率是低下的、潜力未充分发挥的
中世纪的帝国,和共产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同一种原理
他们都是潜力未充分发挥的低效国家
你要先懂框架和基本的人类学,再来看史料
明的史料里,充满著官僚不断重复的在进行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一直发生,本身就是系统低下的信号
官僚系统作出的回馈,也时常没有收到效果,或是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以至于要对新制造的问题进行新的危机处理
这就是为什么说:明的文官很废,他们本身就是腐败低效系统
明的文官和宋的文官是不一样的
明更像共产主义国家,宋更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官僚
所以宋的文官是远比明厉害的
而封建制就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雏形
当地方自治组织与行会逐渐出现,组织变多,加上产权概念与个人主义,就是现代社会了